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3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实验采用不同浓度的PEG溶液(0%、5%、10%、15%、20%和25%)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干旱对食叶草种子萌发的影响,为食叶草种子萌发期的耐旱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总体上在PEG低浓度胁迫时,部分萌发特性被促进,随着PEG浓度的升高,食叶草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胚根、胚芽的长度和鲜重也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当PEG溶液浓度达到25%时,对食叶草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有极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2.
在滴灌条件下,将穴施和均施两种生物有机肥施肥方式,水肥一致和不一致两种滴水位置两两组合,共4个处理:穴施水肥一致(B0)、穴施水肥不一致(B30)、均匀施肥(BU)和对照(CK)。分别在施肥后的3、7、15、30、60 d,选取距肥料0、5、15、30 cm的水平位置和0~20、20~40、40~60 cm的垂直位置土钻取样,测定土样的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表明:各土层脲酶活性分别在处理后15 d达到最大值17.52、12.59 mg·kg-1·h-1和5.74 mg·kg-1·h-1,蔗糖酶活性峰值出现在处理后3 d和15 d,而各土层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规律不一致。随着土层深度加深,生物有机肥对3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逐渐减小,水平方向上,B0和BU处理脲酶、蔗糖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由肥际(H0)位置向四周分别降低了42.12%、29.73%、25.76%,B30处理3种酶活性前期以滴头(H30)为中心向四周降低幅度分别为5.87%、11.30%、3.51%,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土壤酶活性变化趋势与B0、BU一致。穴施生物有机肥显著提高了0~40 cm土层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49.40%、39.51%,同时更有利于施肥后期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提高,40~60 cm土层不同水平位置酶活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3.
54.
构建禽白血病病毒(ALV)衣壳蛋白p15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鸡肝癌细胞系(LMH)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p15基因对病毒复制、免疫信号通路的影响。以真核表达质粒pCAGGS-p15为模板扩增p15全长基因,经双酶切后克隆到慢病毒载体plvx-IRES-ZsGreen1上,构建成plvx-p15-Flag慢病毒表达质粒,将该质粒与辅助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产生慢病毒,将细胞上清中的病毒感染LMH细胞,检测p15蛋白表达情况。慢病毒载体在293T细胞上包装完成后,病毒滴度为2.25×105 TU/mL。慢病毒感染LMH细胞,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结果表明,p15蛋白表达良好。表达ALV p15基因的慢病毒包装成功,并且能够感染鸡源LMH细胞。该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p15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工具。  相似文献   
55.
为探索不同浓度的酵母粉(0、1.5%、3.0%)对黑腹果蝇生长发育及雌虫产卵能力的影响,分别对果蝇幼虫发育时间、白色预蛹重量以及雌虫产卵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利用不添加酵母的培养基饲养的果蝇在1龄幼虫阶段即发生死亡;随着培养基中酵母粉含量的增加,果蝇幼虫发育时间缩短,当酵母粉含量为1.5%时,幼虫发育时间与理论值接近,同时,雌虫产卵量显著提高(P<0.05);酵母浓度对蛹重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结果为实验室果蝇的正常饲养以及果蝇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6.
王辅  何倩  韩芬  赵强  张鹤 《甘肃农业》2022,(4):58-63
本文结合平凉市六盘山以西葫芦河流域社会经济实际、发展现状和自然特征,根据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的原则,突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治黄新要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结合全流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民生水土保持为切入点,在遵循水土保持对位配置基本原理基础上,以精准治理为突破点,以提高更高质量水...  相似文献   
57.
以主栽品种热引1号胡椒为研究对象,设5个处理,分别为宽窄行种植模式下机翻施肥、粉垄施肥、人工深翻施肥、免耕、常规种植施肥,测定胡椒主要生育期光合参数及产量性状,探讨机械施肥对胡椒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各种植模式翻土施肥单产高于免耕;各施肥方式下单产表现为粉垄>机翻>常规种植>人工>免耕;各生育期不同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58.
<正>1发病情况2014年11月15日,通江县华联特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雷某求诊。主诉:饲养的2560余只中华黑豚陆续发病,前期活动减少,食欲下降,体毛逐渐枯燥无光泽;后期脱毛,体重减轻,甚至死亡。经我们临床观察和采集体毛与背胸部皮肤标本检查,诊断为豚鼠毛虱为害所致的寄生虫病。2临床症状根据畜主介绍,我们现场观察到豚鼠普遍精神不安,食欲不佳,眼结膜苍白,因痒感而擦身舔脚,脱毛,消瘦。体温检查一般为39~40℃,临死  相似文献   
59.
研究11年生的12个美洲黑杨新无性系正常木材中胶质木纤维组织比量及径向变化规律,并利用氯-锌-碘染色法宏观下分别提取只含有正常木纤维和胶质木纤维的木样进行离析,比较纤维长度和宽度。结果表明,胶质木纤维在木材中主要有星散聚合状和弦向带状2种分布方式,各品系美洲黑杨胶质木纤维组织比量在5.15%~18.83%之间,不同品系间胶质木纤维组织比量差异极显著。与对照组NL-351(8.26%)比较,无性系10-34(5.16%)和7-45(7.85%)的胶质木纤维组织比量较小;其他无性系胶质木纤维组织比量均大于对照组,无性系1-20(18.83%)最大。除4-45外,美洲黑杨新无性系正常木材胶质木纤维组织比量变化规律为:从髓心开始,随着生长轮的龄的增加胶质木纤维组织比量不断减小。离析实验表明正常木纤维与胶质木纤维长、宽差异无明显规律性,认为正常木纤维与胶质木纤维长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模拟抗原苗免疫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免疫雏鸡,纯化其IgG(Ab1)免疫兔制备Ab2,Ab2经正常鸡IgG(NC-IgG)和IBD抗原(Ag)吸收后,加佐剂免疫雏鸡,免疫保护指数:Ab2组分别为:100%、100%、90%;对照组:0%。重复实验:50只雏鸡接种3次Ab2免疫,能抵抗IBD强毒攻击,该试验证实:IBD模拟抗原苗在IBD免疫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