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3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根据2012年11月和2013年2、5、8月对福建三沙湾盐田港养殖海域进行4个季节调查获得的pH、总碱度(TA)、表层水温、盐度、溶氧和溶解无机碳(DIC)以及叶绿素a等基础数据,估算该区域表层海水溶解无机碳体系各分量的浓度、pCO2和海-气界面CO2交换通量,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盐田港表层海水4个季节的DIC、HCO3、CO32--和CO2浓度分别为955~1 957.08、905.08 ~1 848.13、10.14~124.78和11.48 ~ 39.78 μmol/L,不同季节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盐田港表层海水中的pCO2在一年中的变化范围为391.27 ~1 200.49 μatm,海-气界面CO2交换通量全年的范围为0.25 ~ 6.93 μmo1/(m2·d),表现为大气CO2的弱源.盐田港海-气界面CO2交换通量不同季节的差异极显著(P<0.01),在不同站位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秋、春季的碳通量最高,夏季碳通量最低,冬季显著低于秋季,但与春季差异不显著.分析表明,水文要素和生物要素等是影响盐田港表层海水中pCO2和海-气界面CO2交换通量的重要生态因子,其中,大型海藻的栽培活动有利于该养殖海域对大气CO2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2.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免疫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一种引起养殖对虾爆发性死亡的病毒,由于它宿主范围广、蔓延速度快以及致死率高,已经成为对虾养殖中的第一杀手,因此有效防治WSSV爆发在水产养殖中具有重要意义并极具挑战性。本文主要介绍WSSV基因组以及结构蛋白、对虾WSSV免疫机制、对虾WSSV疫苗研究进展,以及我国对虾养殖中WSSV防治措施,认为对虾WSSV疫苗将是今后对虾大规模养殖中病害防治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3.
为研究下三横山岛养殖海域海-气界面CO2交换通量及影响因素,从2020年7月开始,在该海域开展为期一年(4次)的监测和分析,主要剖析其温度、盐度、pH、总碱度(TA)及水体中溶解无机碳(DIC)、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分布差异,估算下三横山岛养殖海域表层海水CO2分压(pCO2)及海-气界面CO2通量(FCO2)值,并分析pCO2的影响因素,探讨下三横山岛该养殖海域海-气界面CO2交换通量。结果表明,下三横山岛海域表层海水4个季节的温度、盐度、pH、TA、DIC、DOC、POC的分布在季节上差异极显著(P<0.01)。下三横山岛海域pCO2全年的变化范围为29.93~836.80μatm, FCO2值的变化范围为-45.67~216.50 mmol·(m2·d)-1。pCO2与FCO2  相似文献   
104.
紫菜多糖是海藻类多糖中的一种,在结构上与肝素(hep)相似,都是多糖的硫酸酯类[1]。周慧萍等[2-5]研究发现紫菜多糖在抗凝血、降血脂、提高免疫力、抗衰老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张伟云等[6]研究发现一种紫菜多糖能开发成为免疫抑制剂用于临床免疫亢进的治疗。Yoshizawa  相似文献   
105.
长心卡帕藻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APD技术对海南6个长心卡帕藻(Kappaphycus alvarezii)养殖群体(编号分别为L、S、LA、LD、NC、XC)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30个引物中筛选出了扩增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6个引物,并从扩增产物S345、S352、S384、S1510、S2003、S2114中检测到了43个位点,条带大小在0.3~3kb之间,其中多态位点为42个,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8.72%。Popgen32软件分析表明,6个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在62.79%~97.67%之间,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在0.1455依0.1809到0.2463依0.1797之间,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在0.2291依0.2566到0.3808依0.2425之间,6个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0151~0.1350之间,其中海南三亚内村群体(S)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其他群体遗传多样性。使用MEGA4软件对6个群体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个群体中S群体单独聚为一类,其他5个群体LA与XC先聚在一起,然后与LD、L和NC聚在一起。6个群体的藻体形态和颜色虽有差别,但RAPD标记显示皆属于同一个种,即长心卡帕藻。  相似文献   
106.
低温、低光照强度对扁浒苔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低温、低光照强度对浒苔生长和光合作用参数的影响,设置不同的光照强度和温度培养条件,对设定条件下中国漂浮浒苔种类扁浒苔(Ulvacompessa)的特定生长率进行测定,并利用Phyto-PAM荧光仪测定了低温和低光照强度条件下浒苔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结果表明,低温和低光照强度对扁浒苔生长的影响极显著(P0.01),且两者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方差分析表明,扁浒苔在7.5℃、10℃和12.5℃条件下的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5℃的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15℃的特定生长率(P0.05);当光照强度为10μmol(/m2·s)、20μmol(/m2·s)和30μmol(/m2·s)时,扁浒苔生长率显著高于在4μmol(/m2·s)的生长率,显著低于在40μmol(/m2·s)的生长率(P0.05)。在实验范围内随温度和光强的升高,Fv/Fm有上升趋势,但显著低于对照水平(P0.05)。综合以上结果可知,扁浒苔在温度为5℃,光照强度为4μmol(/m2·s)条件下,仍然可保持4.32%/d的特定生长率,表明扁浒苔对低温和弱光具有一定耐受性,且温度和光照共同对扁浒苔的生长产生影响,在实验范围内温度和光照强度越高,扁浒苔生长越快,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07.
漂浮绿潮藻浒苔孢子/配子的繁殖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引起绿潮灾害的漂浮优势种浒苔(Ulva prolifera)为材料,对其繁殖过程和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漂浮浒苔多以配子体形式出现。每平方厘米单层藻体叶片可以产生2.84×10P6P~6.62×10P6P个孢子或1.14×10P7P~2.65×10P7P个配子,放散的生殖细胞中91.6%~96.4%可以成功萌发形成新的藻体,在绿潮暴发高峰期,平均1 g浒苔藻体30%的叶片所形成的生殖细胞囊完全放散生殖细胞后,可以产生0.84×10P8P~8.21×10P8 P株新藻体。漂浮浒苔强大的繁殖力是生物量快速扩增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沿海绿潮暴发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8.
以野生型坛紫菜自由丝状体为培养材料,研究不同光质(绿光510~550 nm、蓝光455~475 nm、红光580~630 nm、白光400~760 nm)的发光二极管(LED)对无性增殖过程中自由丝状体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蓝光能提高自由丝状体的生长速率,蓝光下藻体增重分别是白光、绿光、红光下藻体增重的1.10倍、1.82倍和2.17倍。蓝光处理有助于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二者含量分别较白光、绿光和红光处理提高13.77%、47.69%、63.42%和8.87%、87.07%、97.73%。蓝光和白光均有利于藻红蛋白合成,而绿光和红光降低藻红蛋白合成,但4种光质的LED光源对藻蓝蛋白合成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蓝光能显著提高碳酸酐酶(CA)活性,较白光下CA活性增加11.36%。蓝光和绿光显著提高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 CO)活性,分别较白光下Rubis CO活性增加28.17%和61.21%。红光和绿光下藻体在培养后期的色泽暗淡,星状色素体少,部分藻体细胞内容物溢出,呈中空状态;而蓝光和白光下藻体健康正常,色泽鲜红。研究表明,在今后的坛紫菜自由丝状体无性扩繁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LED光源的蓝光组分,减少红光和绿光组分。  相似文献   
109.
为研究4种海藻多糖对鲫鱼生长和免疫的影响,将鲫鱼[(50±5)g]暂养2d,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浒苔组、条斑紫菜组、铜藻组、坛紫菜组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平行10尾,准确记录体质量。养殖60d后,注射菌体密度为10~7cfu/mL嗜水气单胞菌,24h后称取鱼的体质量,解剖脾脏称量质量,并取鱼血测定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蛋白、球蛋白活性。试验结果显示,浒苔组、条斑紫菜组、铜藻组鱼的质量增加率相比普通饲料组有所提高,其中浒苔组效果最好,质量增加率为47.50%。浒苔组、条斑紫菜组、铜藻组、坛紫菜组鲫鱼的脾体比均有所增加,且浒苔组和条斑紫菜组较好,脾体比增加量分别为23.76%和27.73%,4组培养基中菌落数较普通饲料组有所减少。血液生化检测结果,浒苔组的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均高于普通饲料组。由结果数据分析可以看出,4种海藻多糖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鲫鱼生长并能提高其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10.
为掌握坛紫菜叶状体生长与发育的最适光谱成分,实验以坛紫菜雌性叶状体为培养材料,探究了不同光质(白、蓝、绿、红光)的LED光源对叶状体营养生长、发育分化、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及光合色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复合型白光下培养25 d后,藻体的叶长和鲜重分别为单色光下的2.42~3.86倍和2.64~4.50倍,白光下叶状体生长速率最快,鲜重增加最多,而单色光限制了藻体的营养生长。与白光下培养相比,在红、绿光下培养,藻体的藻胆蛋白合成受到明显限制,藻红蛋白含量分别下降了44.1%和43.2%,藻蓝蛋白含量分别下降了11.6%和12.5%。然而,在蓝光下培养的藻体,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含量较白光下分别增加了94.3%和16.2%,且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值始终较高,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表现出对光源的长期适应。蓝、绿光在坛紫菜叶状体营养细胞发育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均能加快藻体梢部细胞的分化并提前进行单性生殖,而白光和红光在这一过程中的效应不明显。其中,蓝光能够促进单性生殖孢子萌发成正常的单性生殖丝状体,而绿光则会阻断这一发育途径,使单性生殖孢子萌发体的色素体暗淡、内含物中空,最终消亡。研究表明,单色光源限制了坛紫菜叶状体的营养生长,且会对叶状体的光合色素组分和Fv/Fm产生较明显的影响,但其中的蓝光可以诱导坛紫菜单性叶状体提前进行单性生殖。这也为进一步探讨坛紫菜叶状体的光适应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