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1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268篇
林业   829篇
农学   365篇
基础科学   411篇
  358篇
综合类   3672篇
农作物   575篇
水产渔业   296篇
畜牧兽医   2035篇
园艺   592篇
植物保护   228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245篇
  2018年   249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435篇
  2013年   367篇
  2012年   401篇
  2011年   450篇
  2010年   352篇
  2009年   431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417篇
  2006年   371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250篇
  1999年   239篇
  1998年   209篇
  1997年   213篇
  1996年   202篇
  1995年   176篇
  1994年   218篇
  1993年   179篇
  1992年   174篇
  1991年   180篇
  1990年   158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4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182.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产蛋后期蛋鸡产蛋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鸡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69周龄、产蛋率和体重相近的健康海兰褐蛋鸡3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3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的饲粮,预试期1周,试验期8周(1 ~ 4 周、5 ~ 8 周)。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产蛋性能无显著影响(P > 0.05)。枯草芽孢杆菌有提高第8周血浆中白蛋白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趋势,分别提高了8.52%、5.80%(P =0.089、P =0.081)。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使第4周蛋黄颜色和哈氏单位显著提高了12.32%、8.35%(P < 0.05),蛋白高度提高了15.59%,有增加蛋白高度的趋势(P =0.054)。综上所述,产蛋后期蛋鸡饲粮中添加5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制剂不影响产蛋性能,有提高血浆抗氧化性能的趋势,可加深蛋黄颜色,提高蛋清浓稠度,有利于改善鸡蛋的内在品质。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产蛋后期蛋鸡|产蛋性能|血液生化指标|蛋品质  相似文献   
183.
为了解安徽省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HP-PRRS)免疫状况及流行趋势,2016—2020年采用间接ELISA和荧光RT-PCR方法,在代表安徽省不同区域的3个定点监测县,随机采集21个规模化猪场的1 190份猪血清和1 189份猪扁桃体样品,分别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并统计分析时间、区间、群间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安徽省3个定点监测县的HP-PRRS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1.26%,连续5年每年均有病原检出,平均病原样品阳性率为16.82%;5年内,免疫抗体合格率和病原阳性率呈波浪状变化,2019年抗体合格率最高(92.78%),而2020年又降至70%以下;中小型场抗体合格率偏低,而病原阳性率偏高;皖中地区定点监测县的抗体合格率最低(不足70%),而病原样品阳性率最高(接近30%);保育猪、育肥猪抗体合格率偏低(不足80%),而保育猪、哺乳仔猪病原样品阳性率偏高(超过28%);灭活苗免疫猪群的抗体合格率最高(90.56%)。结果表明:安徽省3个定点监测县的HP-PRRS免疫效果较好,但抗体保护水平不稳定,病原污染面广、流行时间长。建议各地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和流行特点,采取各有侧重的防控策略,将中小规模养殖场尤其是保育猪、哺乳仔猪和育肥猪群作为防控重点。本研究为HP-PRRS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4.
为从“源头控制”畜禽粪便减排,提高生猪养殖效益,本试验将同日龄、初始体重相近的(P>0.05)育肥猪40头分成4个组,1个对照组(正常饲喂)和3个试验组,每组10头,试验组分限饲10%组、限饲20%组、限饲30%组。试验组限饲50 d后,解除限制饲喂30 d,在管理条件基本相同情况下发现限饲期间,试验各组猪的粪便产生量、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解除限饲后,与对照组相比,限饲20%组和限饲30%组猪的粪便排放量显著降低,平均日增重显著增高(P<0.05),而限饲20%组猪的试验末重略高于对照组且差异不显著,限饲30%组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限饲20%组的猪粪便排泄量减少,补偿生长方式相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5.
精液的冷冻保存是一项重大的技术革新,精液通过冷冻保存,可供长期使用,进一步发挥了优秀种公兔的作用.精液冷冻保存的程序,大致分采精、精液品质检查、稀释、平衡、冷冻、解冻镜检、保子(-196℃液氮).  相似文献   
186.
在利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NCⅡ)对来自不同生态区域优良夏秋用家蚕品种资源的配合力进行测试的基础上,选择各数量性状总配合力效应值表现突出的成对品种资源作为育种新材料的骨干亲本,同时插交不同特殊性状亲本,通过级进育成杂交方法组配成几个综合性状更加优良的育种新材料。新材料在春、夏、秋季不同饲养环境下定向培育,经多代活蛹缫丝选择,分别育成了2个中系家蚕品种C9、云竹1与2个日系家蚕品种秋湘A、秋白B,并进一步组配成了四元杂交新组合C9·云竹1×秋湘A·秋白B(韶·辉×旭·东)。实验室鉴定、农村饲养及种场繁育结果表明,韶·辉×旭·东具有强健好养、产茧量高、茧丝长、洁净优、蚕种易繁育的特点,其综合经济性状优良。在夏、秋季进行的实验室联合鉴定中,新品种杂交组合的万蚕产茧量和万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组合932·芙蓉×7532·湘晖(9·芙×7·湘)高7.4%、8.0%,一粒茧丝长为1 153.5 m,解舒丝长904.1 m,洁净96.04分。育成的优质高产家蚕新品种韶·辉×旭·东适合在我国南方蚕区与长江流域的夏秋蚕季推广饲养。  相似文献   
187.
希金斯炭疽菌(Colletotrichum higginsianum)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可引起严重的十字花科蔬菜炭疽病,对蔬菜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探究希金斯炭疽菌自噬相关基因ChAtg26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希金斯炭疽菌侵染拟南芥Col-0后的cDNA为模板,通过qRT-PCR技术测定了ChAtg26基因在侵染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ChAtg26基因的敲除与回补突变体,分析了敲除ChAtg26基因对希金斯炭疽菌生长发育与致病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hAtg26基因在病菌侵染寄主后0~40 h中有较高的表达量,而敲除ChAtg26基因后,病菌在生长速率、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以及对氧化胁迫敏感性方面没有明显变化,但是会在菌落黑色素累积与对细胞壁胁迫的敏感性方面有所下降,同时其产孢量与致病力会明显降低,说明ChAtg26基因参与了希金斯炭疽菌的黑色素合成、细胞壁胁迫应答反应、产孢与致病过程,并在这些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8.
为明确极端高温天气对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通过模拟田间高温发生情况,设置6h极端高温(36℃和39℃)与不同持续时间(1d和3d)对七星瓢虫卵和成虫进行胁迫,以25℃恒温饲养处理为对照,观察统计其发育历期、存活率、繁殖力及子代孵化率。结果表明,在相同高温胁迫模式下,七星瓢虫成虫的耐热性要明显高于卵,如在39℃处理1d后,卵和成虫的存活率分别为52.09%和93.94%;处理温度越高,高温持续时间越长,七星瓢虫卵的存活率越低,36℃处理1、3d和39℃处理1、3d后卵的存活率依次为71.31%、62.87%、52.09%和24.98%。七星瓢虫卵经39℃处理3d后,其孵化1龄幼虫的发育历期为2.77d,显著长于对照组(2.11d),其余龄期幼虫的发育历期、整个幼虫期和蛹期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说明七星瓢虫发育前期经历极端高温可能会导致其发育后期生长加速,出现生长补偿现象。卵期受极端高温的影响要显著大于成虫期,卵和成虫在39℃处理1d后的单雌产卵量分别为42.67粒和139.79粒;所有高温处理组的子代卵孵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5.42%),介于0~64.13%之间。另外,各高温处理组的种群趋势指数在5.26~56.02之间,均低于对照组(78.76)。表明夏季极端高温天气频发可能导致七星瓢虫种群数量减少,不建议此时期在田间释放七星瓢虫卵进行害虫防控。  相似文献   
189.
为探讨新疆铁门关市土壤硒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系统采集分析了3916件表层土壤样品和59件上游山体岩石样品,测定了岩石样品硒和土壤样品硒、pH、水溶性盐总量、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全氮磷钾和重金属元素等16个分析指标,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对土壤类型的指标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均值为0.36mg·kg-1,富硒土壤面积113.12km2,无硒中毒和重金属污染土地。土壤硒元素主要来源于石炭系下统野云沟组灰岩、粉砂岩和砂岩,除了受成土母质、土壤类型的影响外,还受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全氮磷钾等肥力指标的影响。对土地利用类型现状的研究发现,铁门关市具有提升富硒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0.
1981年以来,根据全国作物品种资源补充征集任务,在本省海南收集到山地陆稻资源272份,粤北收集59份,在广州种植并进行特征特性鉴定。这里介绍有关陆稻的分布,栽培特点,鉴定结果并推荐了一些特殊品种及可供选用的品种或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