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七彩神仙鱼人工繁殖主要水质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不同硬度、酸碱度的水质对七彩神仙鱼性腺发育、产卵、授精及哺育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七彩神仙鱼性腺发育、产卵、授精和分泌"乳汁”哺育幼苗的水质最佳硬度为2~3.5°DH,最佳pH值为5.5~6.5.雄鱼繁殖时对水质条件的敏感度比雌鱼繁殖时更高.水质硬度提高到5°DH以上或pH值提高到7.0以上时,雄鱼几乎失去了对鱼卵的授精能力,而雌鱼仍能正常产卵受精.  相似文献   
22.
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摄食器官与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太湖新银鱼 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的摄食器官进行了比较解剖和测量,提出了摄食器官的生长规律。同时探讨了两个银鱼品种的食性、摄食行为以及大银鱼食性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23.
研究了在不同水温(17、21、25、29、33℃)及不同变温幅度[(25±0)、(25±2)、(25±3)、(25±4)、(25±5)℃]下海膜的生长及光合色素、POD、SOD、MDA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海膜在17~29℃范围内都能生长,在25℃以及±2℃变温下有最大的日相对生长率。当温度高于29℃时,藻体变软颜色变淡,高于33℃藻体局部变白溃烂。(2)海膜在低于25℃条件下生长,其POD、SOD和MDA值变化不明显;而29℃时,海膜的POD、SOD和MDA值随时间升高很快,33℃时海膜的POD、SOD和MDA值先升高,从第5天开始下降,可能是由于藻体受到胁迫较严重,发白溃烂,细胞受损。(3)与25℃恒温相比,±4和±5℃变温幅度下海膜的POD、SOD和MDA值整体呈上升趋势,且±5℃﹥±4℃,±2、±3℃变温幅度下海膜的POD、SOD和MDA值变化幅度不大,(25±2)℃﹥(25±3)℃﹥25℃,说明海膜对小范围的温度波动有一定适应性,变温幅度越大,对海膜的胁迫越大。  相似文献   
24.
运用响应面法优化芦苇基生物炭活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优化芦苇基生物炭制备工艺,在单因素试验考察热解温度、氨水质量分数和浸渍比(生物质原料与氨水质量之比)等3种参数对芦苇基生物炭吸附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实验,运用响应面法对其活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3个因素均对生物质炭的比表面积产生影响,其影响显著性大小为热解温度氨水质量分数浸渍比。通过模型优化确定了最佳活化工艺参数为热解温度620℃、氨水质量分数8%、浸渍比1∶5;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比表面积和碘吸附值分别为334.49 m~2/g、585.52 mg/g,均优于未进行优化改性的样品。该值与理论值(335.2 m~2/g、582.288 mg/g)基本相符,表明响应面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可行性。  相似文献   
25.
大型溞-苦草配合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态修复实践中两种以上生物联合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为浮游动物、沉水植物代表,建立溞-草配合处理系统,以苦草处理为对照组,富营养化水体为空白组,研究处理过程中水质指标、底泥指标、水草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溞-草系统水和底泥质量指标优于苦草组,水体总氮、总磷、氨氮最终去除率分别为87%、88%、96%,最大去除率分别为70%、70%、86%;底泥总氮去除率39%,总磷去除率38%,27 d即水清见底,苦草生长率达740%。而对照组水体总氮、总磷、氨氮最终去除率分别为35%、33%、57%,最大去除率分别为35%、30%、57%,底泥总氮去除率40%,总磷去除率32%,48 d内未见底,苦草生长率为470%。因此,大型溞促进悬浮物沉降、有利于苦草生长以及稳定系统,溞-草系统配合处理富营养化水体能力大于单一的水草系统,溞-草系统能更快地提高水体透明度,苦草生长率更大,更易保持稳定,实验结果为指导生态修复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研究了淡水常见养殖品种银鲫(Carassius auratus)在有毒微囊藻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消化酶活性以及微囊藻毒素在鱼体内的积累情况.实验分为添加有毒微囊藻的实验组和不添加微囊藻的对照组2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10尾银鲫,实验周期42 d.结果表明,有毒微囊藻能够极显著的抑制银鲫的生长(P<0.01),添加微囊藻实验组的增重率为38.6%,不添加微囊藻的增重率为87.70%;有毒微囊藻能显著降低银鲫的消化酶活性(P<0.05),添加微囊藻的实验组的银鲫的肠、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和肠、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分别是对应不添加微囊藻的对照组活性的60.6%、71.3%、65.4%、68.2%;而且毒素会最终在银鲫体内积累,并可通过食物链传到人类,从而对人类构成潜在的风险.因此,养殖水体微囊藻水华应该被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7.
奶牛饲料添加剂“增奶宝”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增奶宝为高效、营养料精,含有效添加剂奶/肉牛用复合酶制剂/芽孢乳酸杆菌等高科技产品,能明显提高奶/肉牛日粮营养成分的消化率,降低饲养成本。由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进行的瘤胃微生物实验表明,芽孢乳酸杆菌能明显改善奶/肉牛瘤胃微生物区系。“增奶宝”中还含有奶牛每一生长阶段生长和产奶所必需的各项维生素(VA,VD,VE和烟酸)和微量元素(Fe,Cu,Mn,Zn,I,Se,Co)。  1999年,在北京市北郊农场奶牛四场,将“增奶宝”添加于饲料中,观察饲喂效果及对产奶量、乳成分和经济效果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牛分组  选择年龄、胎次…  相似文献   
28.
29.
采用围隔试验,于2007年12月~2008年9月在已富营养化的太湖水域围隔修复区内投放大型枝角类,利用其对水华藻类的控制效应移栽沉水植物,分析了试验前后围隔内、外水质因子变化.结果显示:生态修复区内水体各项水质指标基本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Ⅰ~Ⅲ类水质标准.试验期间,围隔内、外水体中各项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2009年9月围隔内水体中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含量分别为0.55、0.02、1.4 mg/L,比围隔外分别下降66.0%、50.0%和70.8%;溶解氧增加了85.9%,水体透明度平均为1.68m.随着围隔内沉水植被群落的构建,2009年5月7日对围隔内、外水质因子的监测发现,水体叶绿素a和氮磷等主要指标较外围水质指标都显著下降(P<0.01),这表明沉水植物对水环境有明显改善和维稳作用.  相似文献   
30.
螺旋藻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体色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螺旋藻饵料喂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试验,结果表明,螺旋藻能促进幼蟹的生长和加深成蟹的体色,在相同水温及凤饵量(投喂量占体重的百分比)等条件下,随螺旋藻干粉投喂量的增加,幼蟹体重增加,成蟹体色加深,以投喂含螺旋藻6%的饵料为最适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