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2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研究酚氧化酶原激活因子(prophenoloxidase-activating factor,PPAF)在凡纳滨对虾感染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过程中所起的免疫作用,实验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克隆了凡纳滨对虾PPAF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该基因在正常凡纳滨对虾和感染IHHNV凡纳滨对虾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克隆获得了1 986 bp凡纳滨对虾PPAF基因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JQ684529),其中含有一个1 629 bp开放阅读框(ORF),两翼分别存在21 bp(5'端)和336 bp(3'端)的非翻译区。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542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269~517处存在功能结构域——丝氨酸蛋白酶结构域,氨基酸序列494~502区域存在一个ALPHA-2巨球型免疫蛋白功能位点,316~321区域有一个组氨酸酶活性位点;定量PCR分析发现,该基因无论在正常对虾还是感染IHHNV对虾的心脏、肝胰腺、肠、胃和肌肉中的表达量均较低,在血液和鳃腺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但感染IHHNV对虾不同组织中PPAF基因的表达量均低于正常对虾相应组织中的表达量。定量检测PPAF基因在对虾鳃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显示,对虾感染IHHNV后,PPAF基因的表达量急剧降低,3 h时至最低,之后表达量逐渐上升,48h时达最高值。研究表明,IHHNV可抑制PPAF基因的表达,因而抑制酚氧化酶原免疫系统的有效激活,或是其感染对虾并在对虾组织内增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2.
应用荧光标记微卫星技术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家系进行亲权鉴定。挑选14个多态信息含量较高的微卫星位点,以人工选育建立的凡纳滨对虾5个全同胞家系为试验材料,采用Cervus 3.0进行亲权分析,并根据家系内个体间的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896,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309,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7661,第一亲本、第二亲本和双亲的累计排除率分别为0.99721733、0.99996559和0.99999997;进一步模拟分析表明,要达到亲权鉴定的要求,在双亲性别已知时至少需要5个微卫星位点,双亲性别未知时至少需要6个微卫星位点;模拟分析及试验验证所选用的14个微卫星位点最多可以鉴定1 954个已知性别的亲本或1 203个未知性别的亲本。所选用的14个微卫星标记可在生产及科研试验中用于获取凡纳滨对虾系谱信息。  相似文献   
23.
猪细小病毒自然弱毒N株非结构蛋白NS1基因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讨猪细小病毒自然弱毒N株(PPV-N株)的分子病原学机理,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PPV全基因组序列(登录号NC_001718)设计1对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获得PPV-N株NS1全长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进而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2a-NS1,并在BL21(DE3)pLysS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显示NS1在大肠杆菌中得到成功表达,重组蛋白大小约为90.0 kDa;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该蛋白能与PP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证明该蛋白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NS1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且具有免疫原性,可作为PPV临床鉴别诊断抗原。  相似文献   
24.
根据猪圆环病毒2型(PCV2)LC株序列,设计合成3对引物,通过PCR扩增PCV2的3个不同ORF2基因片段,分别将其克隆到pET-32a载体中,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表达并纯化了重组蛋白。Western-blot分析表明,重组蛋白可以与PCV2阳性血清反应,表明该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以纯化的重组蛋白初步建立了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经方阵滴定确定最佳包被浓度为0.24μg/mL,血清最佳的稀释度为1:40。  相似文献   
25.
[目的]选育出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耐高盐品系,为提高其养殖经济效益和促进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方法]以广西茅尾海海区野生香港牡蛎为亲本,采用♂:♀=1:3的交配方式建立30个香港牡蛎野生群体全同胞家系,比较各家系早期的生长性状差异,并对30个家系在高盐度(25‰~30‰)自然海域的生长和存活率进行监测,对香港牡蛎耐高盐性进行筛选.[结果]各家系间的受精率及孵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在幼虫培育过程中,至15日龄时以家系G1的壳高最大,家系I1的壳高最小,二者差异显著(P<0.05);以G为父本的半同胞家系存活率较低,均低于平均值(63.21%);而以D为父本的3个家系存活率较高,均超过71.33%.海区养殖期间,至60日龄时各家系均表现出较高的存活率,保持在90.00%以上;至120日龄时,除家系B1、B2、B3、E1、I1、J1、J2和J3外,其他各家系的存活率均为0;至300日龄时家系B1、B2、B3、I1、J1和J2的存活率在40.23%~60.32%.不同家系的壳高在相同日龄差异明显,养成期至300日龄时,家系B2的壳高最大,但与家系B1和J3的差异不显著;以家系E1的壳高最小.[结论]通过家系建立结合高盐海域养殖的方式筛选获得B1、B2、I1、J1和J2等优良家系,可为香港牡蛎耐高盐品系选育提供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6.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超低温保存前后南美白对虾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正常精子由圆球形的主体部和棘突组成,主体部由顶体、亚顶体区、细胞核和环核细胞质带组成。超低温冷冻处理及升温复苏后受损精子棘突脱落,顶体囊泡化,精子细胞膜皱缩、肿胀,膜间腔增大,损伤严重者,顶体脱落,核变形,核膜破裂,核出现空泡化。结果表明,超低温冷冻处理及升温复苏过程主要造成南美白对虾精子的顶体和膜结构的损伤,致使精子成活率降低。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于广西某猪场采集疑似感染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的腹泻仔猪小肠及其内容物进行病毒分离,并通过细胞病变(CPE)、RT-PCR、间接免疫荧光(IFA)和全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对分离的病毒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PDCoV,命名为CH/GX/1468B/2017(简称PDCoV 1468B)。该毒株可稳定有效地在LLC-PK细胞生长增殖,并引起典型CPE;该毒株已在LLC-PK细胞连续传代15代,病毒滴度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逐渐提高并稳定在108.10TCID50/mL以上。该毒株全基因组序列长25 399 nt;与23个GenBank中登录的参考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比对显示,核苷酸同源性为97.2%~99.4%,其中PDCoV 1468B分离毒株与Vietnam/Binh21/2015株同源性最高,为99.4%。全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PDCoV 1468B分离毒株属于Ⅱ群,与东南亚国家PDCoV毒株亲缘关系密切,处于同一进化分支。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分离出PDCoV 1468B株并进行了全基因序列分析,为进一步开展PDCoV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研究及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同时可为PDCoV的遗传进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8.
日本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 B,JE)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乙型脑炎或乙脑,是由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引起的一种蚊媒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毒性传染病,是我国医学乙类法定传染病,二类动物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1]。在自然条件下,JEV可以感染人和多种动物,  相似文献   
29.
胞内劳森菌(Lawsoniaintracellularis,LI)是猪增生性肠炎的病原,本试验设计3条引物,采用半巢式PCR,从猪的回肠粘膜中扩增出长为1 457 bp的胞内劳森氏菌16SrRNA基因,并进行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不同动物源性(鼠、仓鼠、鹿、马、鸵鸟等)的增生性肠炎胞内菌核苷酸同源性在98.4%~100%之间,与脱硫弧菌同源性达到88.6%,与一般弯曲杆菌和螺旋体同源性较低(71.8%~73.9%).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克氏原螯虾在晒田环境胁迫条件下卵巢组织学特点、卵黄蛋白原浓度及营养物质代谢水平的变化,探索其性成熟过程中体内营养物质变化相关机制,为晒田环境胁迫促进克氏原螯虾卵巢成熟这一生产操作的改良和标准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对象分为晒田组与对照组克氏原螯虾,在晒田胁迫0、3、7、10 d时分别采集30只雌性克氏原螯虾,取卵巢进行石蜡切片和HE染色,并采集试验组的卵巢、肝胰腺和血清,检测卵黄蛋白原mRNA表达水平和浓度及营养物质代谢水平。【结果】雌性克氏原螯虾在晒田胁迫期间共鉴定出4个卵巢发育阶段,包括卵黄发生前阶段(Ⅰ期,卵巢为黄色,卵母细胞直径150~250μm)、初级卵黄发生阶段(Ⅱ期,卵巢为橙色,卵母细胞直径250~600μm)、次级卵黄发生阶段(Ⅲ期,卵巢为棕色,卵母细胞直径高于600μm)、成熟阶段(Ⅳ期,卵巢为黑褐色,卵母细胞直径高于1000μm)。晒田胁迫0 d时,晒田组与对照组雌性克氏原螯虾卵巢成熟率相似;晒田胁迫10 d时,晒田组雌性克氏原螯虾卵巢成熟率升至96.67%,而对照组仅升至60.00%。随着胁迫时间增加,晒田组和对照组雌性克氏原螯虾的卵巢与肝胰腺的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