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5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动态分析创伤愈合中中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和P物质(Substance P,SP)阳性细胞的时空分布以及创伤局部SP物质的分布与变化,阐述上述变化与创伤愈合的关系。方法:取家兔皮肤创伤组织进行H.E.、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观察局部组织与细胞的变化。结果:中性粒细胞于创后第1天最高,然后回落;FB在第3天即开始大量增殖,在上皮化接近完成,真皮重建活跃的第7天到达峰值;SP阳性物质在刨伤局部呈现强阳性反应,SP阳性细胞数在创后第1天,第3天,第5天时持续显著上升,维持在较高水平直到第15天后才回落。结论:中性粒细胞在创伤愈合早期起作用,不直接参与创伤修复,FB为刨伤修复的主要细胞,SP参与了创伤愈合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2.
为了解屠宰猪体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从河南、河北、北京和山东四个地区采集肝脏样品291例,应用免疫组化和PCR等方法对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抗原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屠宰猪的肝脏中检测到乙型肝炎病毒的相关抗原,并且感染情况比较严重,为进一步研究猪肝脏中HBV致病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3.
80年代末,英国开普敦动物保健研究所D·N·Payne及其同事首次从肉种鸡群中分离出一种新型的禽白血病病毒。由于这种病毒的囊膜特性不同于已知感染鸡的禽白血病病毒的5种亚型(A~E),也不同于其他禽类体内发现的禽白血病病毒的4种亚型(F~Z),因而定名为禽白血病病毒J亚型(Av...  相似文献   
44.
兔圆小囊抗菌肽类物质对10株细菌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兔圆小囊是兔特有的器官,集消化、免疫和神经内分泌为一体,位于回肠末端,是兔重要的肠相关淋巴组织,佘锐萍等对兔圆小囊进行了系统研究[1~5]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兔圆小囊组织中发现有大量抗菌肽类物质分布。应用乙酸提取方法从兔圆小囊组织中分离纯化了抗菌肽类物质[6] 。抗菌肽(ABP)是天然免疫的重要介质,是哺乳动物体吞噬细胞和黏膜上皮细胞的主要的杀菌分子,具有广泛的抗微生物活性和其他重要的生物学功能[7~8] 。为初步揭示该抗菌肽类物质的抗菌活性和抗菌谱进行了以下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兔 成年日本大耳白兔10只…  相似文献   
45.
猪小肠抗菌肽的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采用琼脂糖弥散试验和活菌计数试验检测猪小肠抗菌肽对儿株细菌(鸡大肠杆菌(O1)C83845株、鸡白痢沙门氏菌C79-13株、大肠杆菌(O2)、大肠杆菌(O78)、猪致病性大肠杆菌自然分离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自然分离株、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株、猪致病性沙门氏菌自然分离株、绿脓杆菌ATCC27853株、鱼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作用。结果表明,猪小肠抗菌肽对以上各株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杀菌率由59.5%~98.5%不等。扫描电镜下观察猪小肠抗菌肽分别与鸡大肠杆菌(O1)C83845株、鸡白痢沙门氏菌C79-13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株在37.0℃条件下共培养15min后细菌形态学的改变,结果发现,有的细菌表面出现囊泡样或不规则突起样结构;有的细菌严重变形、扭曲,一端呈火柴头状;有的细菌表面变得粗糙、皱缩、胞膜破裂、内容物外流而死亡。  相似文献   
46.
人乙型肝炎是一种重要的传染病,其病原为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在我国,正常人群中大约有10%携带乙肝病毒,有些地区人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已达50%以上,在某些人群中甚至高达79%.近年来,陆续有从鸡、牛、羊、猪等家禽、家畜体内检出人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报道,所以HB有可能成为一种人畜互传的疾病.人类乙肝的高感染率可能和动物的高感染率有关,尤其是食品动物的高感染率,应该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47.
啄癖的病因比较复杂,多数情况下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饲料中营养缺乏或外寄生虫等单一或综合因素引起。这种病虽然不是传染病,但如个别禽的啄癖行为未被及时发现,往往会使这种恶性行为在禽群中传播开来。啄癖严重时会给养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两起鹌鹑啄癖的病例报道如下。一、发病情况天津某地区的养殖户均购买同一饲料厂的饲料饲喂鹌鹑,雏鹑和仔鹑两个阶段未见鹑群有任何异常。但在使用产蛋期饲料过程中,用户一致反映:鹌鹑从70日龄左右开始出现脱肛现象,并由于引发其他鹌鹑的啄肛行为而发生陆续死亡,以1000只鹌鹑群为…  相似文献   
48.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一种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危害3~12周龄青年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IBDV主要侵害鸡的淋巴器官法氏囊而引起严重的B细胞免疫应答抑制,使病鸡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及对其他疫苗免疫的应答能力下降,因此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49.
编码定义标准对RFID技术在动物身份识别上应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在应用RFID时,把标签附在被识别物体的表面或内部,当被识别物体进入识别范围内时,阅读器自动以无接触的方式读取标签中的物体识别数据,从  相似文献   
50.
丝兰属植物提取物对肉鸡肠黏膜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丝兰属植物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甾体皂苷(类固醇皂角苷)和糖苷。甾体皂苷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结构,很难通过消化道上皮细胞,但它具有表面活性,可改变消化道上皮细胞膜的形态,减少细胞膜的表面张力,提高对营养物质的乳化能力,提高肠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