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14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工厂化养鱼水循环处理工艺技术及设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 养鱼水的污染水污染的程度 ,是所有水处理工艺技术研究、设计最基本、最必需的基础依据资料。养鱼水污染主要是由投饲和鱼类新陈代谢而产生的。我国水产业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 ,尚未对养鱼水污染作系统研究。而在发达国家 ,则早就有系统研究 ,其结果作为水处理工艺设计方法的依据。如日本学者以香鱼作为研究试验对象 ,经反复测定表明 ,每日投喂 1 0 0kg颗粒饲料 ,它所产生的总污染量相当于 360个人 1天所排出的总污染量。据此推算 ,一个大型水产养殖场所产生的总污染量相当于一个小城镇人口所产生的总污染量。由此可见 ,养鱼对水体的污染…  相似文献   
32.
挪威大西洋鲑鱼工业化养殖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挪威大西洋鲑鱼养殖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通过建立养殖许可证、最大生物许可量、环境信号灯等制度和规则,经过将近60 a的发展,目前已跃居成为全球大西洋鲑鱼第一大主产国。统计结果显示,2018年挪威养殖大西洋鲑鱼出口量110万t,出口额82.3亿美元;总销售量中Salmar、Cermaq、Marine Harvest等十大养殖企业占比63.9%;全国海上养殖场数量共986个,繁育和养殖从业人员共7499人。挪威大西洋鲑鱼养殖是陆海接力工业化生产的典型代表。从亲本产卵到规格苗种培育阶段主要采用循环水方式在陆基工厂化养殖车间内完成,然后转运至海上养殖场利用深水网箱进行养成。随着近岸水质和气候环境的变化以及对生产作业和管理更高的要求,挪威大西洋鲑养殖业正经历着从开放式网箱养殖向封闭式网箱、从近岸养殖朝深远海养殖发展的阶段。中国海水鱼养殖产业存在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养殖品种多样化、主养模式与产业技术亟待升级等问题。借鉴挪威大西洋鲑鱼养殖产业发展中碰到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提出中国海水鱼养殖业发展应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强过程监督和环境影响评估;尽快建立针对不同养殖品种的市场发展策略,加快渔业结构升级转型;引进水产苗种工业化繁育技术体系;拓展深远海,建立陆海统筹的养殖新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33.
总结分析中国2021年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概况,主要包括产业发展情况,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筏式吊笼与底播养殖4种主要养殖模式全程机械化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4种主要养殖模式的主要作业环节存在机械化水平整体较低且发展不平衡,技术体系基础薄弱,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不够,高效适用设施、设备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推动水产养殖设施装备制造转型升级、建立水产健康养殖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加快绿色实用和高效智能装备的示范应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34.
我国水产养殖设施模式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徐皓  倪琦  刘晃 《渔业现代化》2007,34(6):1-6,10
作为世界水产养殖大国,我国的养殖设施模式要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应该在为健康养殖提供进一步保障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系统在"节水、节地、节能、减排"方面的功效。养殖池塘、流水型养殖设施、循环水养殖设施和网箱养殖设施是我国集约化养殖的主要设施模式。这些设施在发挥巨大生产力的同时,在养殖水环境控制、水资源利用、生产系统效益、系统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或矛盾,没能发挥出现代设施系统在健康养殖和产业可持续发展上应有的作用。本文在对以上4种主要养殖设施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养殖设施科技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未来我国水产养殖设施模式的发展方向以及需要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包括池塘工程化生态养殖设施、节水型养殖设施、经济型循环水养殖设施、系统化深水网箱养殖设施等4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5.
利用循环水和人工湿地技术改建鳗鲡精养池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循环水处理技术和人工湿地净化技术构建的双循环系统模式,对福建地区鳗鲡(Anguillidae)精养池系统进行技术改进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在养殖密度约14.3 kg/m3时,养殖水体氨氮平均值为1.13 mg/L,水体溶解氧基本保持在6 mg/L以上,固体悬浮物浓度平均为13.6 mg/L,菌落总数平均为777 CFU/mL,仅为对照池的58%,其他水质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池;经过100 d的养殖,欧洲鳗鲡平均体重由32.5 g增至184.5 g,平均成活率92.7%.并联式双循环水处理工艺在鳗鲡养殖中具有水质处理效果好、改建和运行低廉等优点,适合我国南方地区鳗鲡精养池模式的循环水化改造.  相似文献   
36.
冰冻杂鱼切块机精准自动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渔业养殖效率,改变现有杂鱼块不平整和破碎率较高等缺点,研制了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冰冻杂鱼切块机。采用变频调速技术,以通用串行通信接口通讯协议实现西门子PLC与MM440变频器通讯,用普通齿轮减速电机进行杂鱼切块宽度调节,用测距传感器进行精确测距,对射式光电计数器进行切块计数。通过PLC控制变频器参数,设置减速电机的运行参数,再运用PLC与上位机之间的串口通讯,实现良好的人机交互,从而完成切块机精准自动控制。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在额定电压400 V条件下,切块速度25~35块/min,可将600 mm×400 mm×80 mm的杂鱼板切成宽60~90 mm,宽度可调;空载状态下,功率0.26 k W,负载运行时的转速、功率、扭矩成正比。在指定宽度下,切块精度为±5%,切块个数准确。研究表明,该控制系统可靠,适合在沿海渔业养殖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7.
云纹石斑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使用外源激素诱导法所得的云纹石斑(Epinephelus moara)雄鱼和雌鱼作为试验用鱼。亲鱼经营养强化后,进行人工催产和采卵授精,受精率达68.5%~83.2%。研究结果表明:该鱼受精卵在水温20~22℃、盐度28~31‰、pH 7.9~8.0的外界水环境下,44 h后孵化出仔鱼,孵化率为76%~91%;初孵仔鱼经56d培育,完全变态成为幼鱼。在试验中收集到人工授精上浮好卵(受精24 h后)9.6 kg,共获体长>3 cm的云纹石斑鱼苗23万尾,成活率为1.5%。研究结果将为云纹石斑鱼在我国大规模人工繁育提供数据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8.
我国鲆鲽类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研制和运行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封闭式海水循环养殖系统,是当前国际上先进养殖模式的代表,也是未来养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备受世界关注。我国最早走上工厂化养殖道路的海水鱼类是鲆鲽类,现正由开放式向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方向迈进,目前各项技术与工艺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根据对国内循环水系统装备的研制及其运行情况的跟踪调查,发现循环水处理的核心部分存在着稳定性、可靠性、经济性等问题急待研究解决。本文在分析循环系统主要配套装备和工艺参数的基础上,结合几家典型养殖企业的运行特点进行了分类剖析,针对现有装备和系统中发现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改进、提高的对策,可为今后鲆鲽类全循环养殖系统的升级、定型和走向国产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9.
美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研究可以划分成两个有着明显差异的研究技术路线,一是高集成循环水养殖系统模式研究,主要是通过使用各种各样的水处理设备来获得良好的水质,通过各种自动化设施来减少人员劳动强度,通过高精度的水质监控系统来实时反馈系统运行状态。二是经济型循环水养殖系统模式研究,主要是以简化水处理设备,采用简单的处理方式以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0.
本研究旨在选择具有高效净水能力并适合鱼菜共生系统的经济植物,以期为提高系统的环境净化能力奠定基础。建设了浮阀型鱼菜共生系统,以不同大小的芹菜、生菜、罗非鱼为实验材料,考查了36天的水质变化情况。长期(36天)试验结果显示,小芹菜系统的含氮污染物的最高值均较生菜及大芹菜低,且最早达到稳定状态;而总磷变化趋势三者相近。短期(24 h)静态试验结果显示,小芹菜的TAN、NO2-N及NO3-N去除率最强,分别为39.85%、26.33%及61.11%;生菜次之,分别为30.79%、17.15%及35.90%;大芹菜最弱,分别为17.76%、12.93%及24.66%;然而,TP检测结果显示,生菜对磷的去除率为62.9%,显著高于小芹菜的44.79%及大芹菜的14.60%。综合以上结论得出,小芹菜、大芹菜和生菜中,小芹菜的除氮能力最强,生菜的除磷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