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在 3个面积 1亩以下的试验池内 ,按密度为 51— 75kg 亩、性比 1:1配对放养 3.5kg 尾的亲鱼 ,使用自己配制粗蛋白含量 38%的饲料强化培育 ,设置产卵巢 ,流水刺激诱导产卵 ,结果产卵顺利 ,平均产卵率 4 2 .9% ,最高为 66.7%。采用改进的孵化缸对卵块孵化 ,平均孵化率88.9%。  相似文献   
12.
在池塘采用健康、生态、综合防控等技术集成进行主养草鱼的高产高效养殖,投放55 g/尾的草鱼免疫鱼种37 500尾/hm2,出池平均个体重755 g/尾,平均产量24 858 kg/hm2,起捕率87.8%;搭配日本白鲫(鲢)、鳙、彭泽鲫和乌鳢鱼种12 000(6 000)尾/hm2,平均产量5 719.5kg/hm 2;投入产出比1:1.42(1.40)。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鄱阳湖水系黄尾密鲴(Xenocypris davidi Bleeker)的外部形态特征和框架特征,为其形态种质标准和系统分类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背鳍Ⅲ,7;臀鳍Ⅲ,9-11;腹鳍Ⅰ,8-9;胸鳍Ⅰ,15-16。平均全长是体长的1.25倍,体长分别是体高、头长、尾柄长和肠长的3.85倍、5.00倍、6.55倍和4.95倍,头长分别是吻长、眼径和眼间距的3.37倍、3.94倍和2.59倍;体高是体宽的2.99倍,尾柄长是尾柄高的1.45倍。肥满度系数K=1.51,其体长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幂函数表示,体长与肠长间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一面积为5.4亩的池塘中,主养斑点叉尾(鱼回),亩放养斑点叉尾(鱼回)冬片鱼种730尾,规格18.8克/尾,经270天养殖,取得亩产斑点叉尾(鱼回)成鱼420kg,规格650克/尾,成活率88.5%,亩产值8895元,亩效益4604.8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欧洲六须鲶     
欧洲六须鲶(Silurus glanis)属鲶科鱼类,原产于中欧、东欧的河流湖泊中,尤以多瑙河流域和里海地区居多,口部具六根须,又名多瑙河六须鲶。欧洲六须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蛋白质含量高,为欧洲主要淡水食用鱼类之一,1991年自德国引进我国饲养。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梯度凝胶电泳法对采自赣江上游流域的吻鮈肝脏、脾脏、肌肉、肾脏、心脏和脑6种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吻鮈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共检测到3条酶带,在肝脏、肾脏中检测到2条,其余组织中检测到1条。肌肉及脑组织中表达活性最高,其次为肾脏、肝脏、肾脏,心脏中表达最弱。吻鮈酯酶同工酶共检测到5条酶带,肾脏中检测到5条,肝脏中检测到4条,肌肉中3条,脾脏中2条,心脏中1条。肾脏中表达活性最高,其次为肝脏、脑、肌肉和脾脏,心脏中表达活性最弱。由结果可见吻鮈乳酸脱氢酶及酯酶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简介了湘西盲高原鳅研究的现状,指出我国对洞穴生物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对湘西盲高原鳅研究方面做了一些比较深入的工作,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重点对湘西盲高原鳅的生存环境、分类地位、形态特征、饲养与驯化、对生态因子的适应及遗传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展望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干法人工授精获得彭泽鲫受精卵,在水温为(28±0.5)℃条件下连续观察彭泽鲫胚胎发育过程。结果显示,彭泽鲫卵子呈浅黄色,卵膜透明,近似圆形,黏性、沉性卵,卵径为(1.65±0.15)mm。发育过程中,受精后53 min进入卵裂期,受精后3 h 16 min进入囊胚期,受精后5 h 41 min进入原肠期,受精后8 h 55 min进入神经胚期,受精后12 h 03 min进入器官形成期,受精后37 h 26 min仔鱼孵化出膜,从受精到孵化出膜总积温1050.90℃·h。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养殖水域爆发胶状小栉苔虫的原因及危害,提出防治小栉苔虫的措施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彭泽鲫免疫、抗氧化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平均体质量为(31.58±0.19)g的彭泽鲫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将180尾试验鱼随机分成3组。以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5%、8%、11%(实测值为4.7%、7.9%、11.1%)的试验饲料。结果显示: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总抗氧化酶(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增强,11%饲料脂肪组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呈现相反的趋势。彭泽鲫肠道脂肪酶活性、胰蛋白酶活性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11%饲料脂肪组活性达到峰值。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淀粉酶活性呈降低的趋势,5%饲料脂肪水平组其活性显著高于11%饲料脂肪水平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可提高彭泽鲫的消化酶活性,增强抗氧化能力,并有助于改善彭泽鲫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