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8篇
  13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72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为了解近期中国北方禽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流行规律及分子遗传进化特征,本实验对2011年在中国北方家禽中分离到的11株H9N2亚型AIV通过RT-PCR扩增病毒的HA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并对这些病毒的受体结合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1株H9N2亚型AIV分离株的HA基因在HA1和HA2的氨基酸裂解位点均为PSRSSR/GLF基序,符合低致病性病毒株氨基酸序列特征.多数病毒HA潜在糖基化位点为8个,所有分离株病毒的受体结合位点226位均为L,经红细胞受体结合性试验验证表明这些病毒均同时具有α-2,3和α-2,6受体结合特性,表明目前北方地区流行的H9N2亚型AIV具有感染哺乳动物的潜在威胁.本研究结果对加强H9N2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近几年来,乐亭县露地黄瓜病害呈逐年加重发生趋势,以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枯萎病等发生较为严重,为了控制黄瓜病害,减少用药次数,提高防效,减少黄瓜产品中农药残留,生产出符合无公害质量标准的黄瓜产品,乐亭县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总结出了一套露地无公害黄瓜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经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2002年-2004年全县累计推广面积5万亩,无公害综合防治的比单一化学用药防治的地块,亩减少用药量31%,从而大大降低了露地黄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还提高了产量,增产14.6%,经2003年、  相似文献   
23.
本文解读了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雹的原理及条件,介绍了丹东地区2017年9月22—24日的1次防雹过程,从作业设计、作业效果方面对本次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对防雹实施阶段进行总结,以期从中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而做出改正,为做好今后人影工作、防灾减灾、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4.
【目的】由大斑突脐蠕孢(Exserohilum turcicum)和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引起的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是玉米生产上重要的叶部真菌病害,本研究旨在建立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为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的交配型田间分布和有性生殖研究提供技术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玉米大斑病菌(登录号MAT1-1:GU997138和MAT1-2:GU997137)和小斑病菌(登录号MAT1-1:X68399和MAT1-2:X68398)交配型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2种病原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特异性引物,采用单因素法对引物的退火温度以及扩增程序中延伸时间和循环数等重要参数进行优化,建立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并对2种病原菌的交配型多重PCR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检验。同时,对田间采集的129株玉米大斑病菌和194株玉米小斑病菌单孢菌株的交配型进行多重PCR检测,以明确建立的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的适用性。【结果】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和设计的交配型特异引物StMAT01-2F/R、StMAT02-3F/R、ChMAT01-3F/R和ChMAT02-2F/R可分别扩增出MAT1-1、MAT1-2型菌株大小为816、132 bp(大病斑菌)与490、136 bp(小病斑菌)的特异性目的条带。25 μL多重PCR扩增体系:2×Multiplex PCR Mix 12.5 μL,引物各10 pmol,DNA模板100 ng,退火温度为57.2℃(大病斑菌)和55.0℃(小斑病菌),35个循环。该多重PCR对玉米大斑病菌MAT1-1、MAT1-2型单孢菌株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0.1、0.01 ng基因组DNA,而对玉米小斑病菌MAT1-1、MAT1-2交配型的检测灵敏度均为0.1 ng基因组DNA。该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对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特异性很强,能够很好地区分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相应的近缘种和14株其他真菌菌株。不同地理来源的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检测结果表明,该多重PCR能够准确地检出129株玉米大斑病菌和194株玉米小斑病菌的交配型,且检测结果与随机抽取的菌株杂交验证结果完全吻合。【结论】构建的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出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的交配型,为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的交配型田间分布和监测及有性生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5.
26.
为了探讨贵州地区肥胖人群肠道微生物菌群构成特征,招募37位志愿者,并根据BMI分为肥胖、超重、正常、偏瘦4组,采集新鲜粪便样品,利用宏基因组16S扩增子方法,对来自粪便的肠道微生物菌群Beta多样性、群落分布及LEfSe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重或肥胖人群肠道微生物中,相对丰度大于1.00%的属有Bacteroides,Faecalibacterium等12个,相对丰度大于1.00%的种有Bacteroides uniformis、Bacteroides massiliensis等4个种。通过PCoA、NMDS等分析表明,肥胖组与正常组人群的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Heatmap分析表明,在丰度上ProteobacteriaFusobacteriaActinobacteria; LEfSe分析显示,肥胖组中起重要作用的是Erysipelotrichaceae、Erysipelotrichales、Erysipelotrichia,正常组中则是Bifidobacteriales、 Cyanobacteria、Betaproteobacteria。由此表明,肥胖人群的肠道微生物菌群丰度和多样性低于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27.
<正>说到"井"字,人们最熟悉的成语莫过于"背井离乡"了。一个人离开家乡后,能令他魂牵梦萦的标志物会有很多,如房屋、田地等,为什么不说"背屋离乡""背地离乡"而说"背井离乡"呢?我想这里边有两个原因:一是人要生存谁都离不开空气和水,而且天天都要饮水,从小就会对水井产生深刻的印象;二是水井不像房屋会倒塌,也不像田地会被转卖,村边的老井会几个世纪甚至上千年在那个地方,没有人能移动,默默无闻地向当地居民奉献着乳汁般的甘泉。  相似文献   
28.
为了构建理想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 SPF鸡发病模型,对不同日龄SPF鸡、不同感染方法进行了预试验,最后选用SPF青年蛋鸡为试验动物,采用AIV H9N2毒株与大肠杆菌强毒株、IBV M41株各0. 5m L联合滴鼻感染的方法,进行了发病模型构建。结果表明,试验鸡发病症状明显、病变典型,这为进一步完成H9亚型禽流感防治药物的临床疗效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
番茄斑驳花叶病毒在我国茄科作物上的发生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定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新种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ToMMV)当前在我国茄科作物上的发生危害情况、主要分布地区和自然寄主,明确其主要寄主范围、传播途径和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RT-PCR方法对2013—2017年采自我国云南、贵州、四川、海南、湖南、河南、陕西、山东、湖北、浙江、辽宁、西藏和内蒙古13个省(自治区),表现为花叶、皱缩、畸形、黄化、坏死等疑似病毒病症状的茄科作物辣椒、番茄、茄子、马铃薯和烟草等样品进行ToMMV的检测。分别将ToMMV进行摩擦接种和注射接种,对感染ToMMV的珊西烟获得的种子及由种子萌发的幼苗进行ToMMV检测,对由健康种子萌发且在含有ToMMV毒源土壤中生长的6—8叶龄辣椒和番茄幼苗进行ToMMV检测,以此开展ToMMV传播方式的测试。在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等6科30种植株上开展ToMMV的寄主范围鉴定和不同辣椒、番茄材料对ToMMV的抗性鉴定。【结果】我国13个省(区)共采集茄科作物疑似病毒病样品1 622份,ToMMV的平均检出率为2.59%,目前ToMMV已在我国云南、湖南、海南、辽宁、陕西、西藏和内蒙古7个省(区)发生。其中云南、湖南、海南、陕西和西藏的辣椒上有ToMMV的发生,而云南、海南、辽宁及内蒙古的番茄上有ToMMV的发生,平均检出率分别为2.51%和3.46%,尚未在茄子、马铃薯和烟草样品中检测到ToMMV的侵染。ToMMV可通过摩擦、注射、种子带毒及土壤带毒进行传播,且种子带毒率越高,对种苗生长的影响越大;寄主范围测试发现,ToMMV可侵染几乎所有供试的茄科和十字花科植物,及部分豆科和葫芦科植物。筛选出对ToMMV免疫的辣椒材料1份、高抗的辣椒材料2份以及对ToMMV高抗的番茄材料2份。【结论】ToMMV目前已在我国辣椒、番茄上发生,人工条件下ToMMV的寄主范围较广,致病力强,在我国有逐渐扩散和流行的趋势,很可能会成为未来蔬菜作物尤其是茄科作物上危害严重的主要病毒之一。  相似文献   
30.
山羊秋季配种期,对公羊精液采用不同稀释液处理,以葡萄糖、柠檬酸钠稀释液效果最好,受胎率达93.55%;精液做1:4~1:39倍稀释后输精,1:4~1:19倍稀释效果较好,情期受胎率可达88.06%~89.74%;山羊精液经1:9倍稀释后,输精量0.15~0.05ml,输入有效精子1000~4000万,对受胎效果影响不大。采用简易输精方法,将精液直接输入阴道,与常规方法将精液输入子宫颈比较,对受胎影响不大,这种方法更适于在农村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