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林业   21篇
水产渔业   2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野生酸枣嫁接大枣的早期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利用山区野生酸枣改接优良枣树品种,早期进行粮枣间作.其内部收益率远远高于社会折现率,净现值比高,投资回收期短,效益成本比高。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平山县退耕还林示范区建设 ,阐述了退耕还林后林地中存在的复耕、人为破坏、缺乏主动管护意识以及野兔危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3.
野生酸枣嫁接骏枣适应条件的数量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平山县利用野生酸枣嫁接骏枣的大量调查资料 ,应用数量化理论 ,对骏枣的适应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 ,建立了利用野生酸枣嫁接骏枣后枣果病害危害程度与各立地因子的数量化模型。研究指出 :太行山区利用野生酸枣嫁接骏枣 ,海拔高度应不低于 60 0 m。  相似文献   
14.
针对酸枣嫁接大枣极易发生的小脚现象 ,通过大量调查数据分析得出 ,接口高度对“小脚”现象的发生存在极显著差异。接口高度≤ 10cm时发生“小脚”的比例明显低于接口高度 10~ 2 0cm和 >2 0cm时发生“小脚”的比例 ,其差异极显著。依此提出在太行山区酸枣嫁接大枣 ,接口高度不应超过 10cm。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和酸枣分布密度 ,确定了酸枣嫁接大枣的合理密度 ,提出了早果早丰技术 ,嫁接枣树当年挂果 ,群众当年受益。  相似文献   
15.
刺槐秋季造林时间提前到10月上、中旬或此时起苗、假植10—20天后造林,成活率和幼树树高生长量与晚秋(11月上、中旬)相比,无不利影响,并可多种一季冬麦,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中华大杏梅母树生长在河北省平山县西部山区柏树庄村。该品种所结果实个大、色艳、风味好、连年丰产 ,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大果早熟杏品种。1 主要性状1.1 果实经济性状 果实近圆形 ,个大 ,平均单果重 10 6.3g,最大 153.5g,平均纵径 5.9cm ,横径6.2 cm,缝合线明显 ,不对称。果面橙黄色 ,阳面有红晕 ,色泽艳丽。果肉橙红色 ,肉质致密 ,纤维少 ,汁多 ,甜酸适口 ,香气浓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6.5% ,品质极佳。果核中大 ,半粘核 ,苦仁。 6月中旬成熟。1.2 生长结果习性 幼树生长旺盛 ,多数新梢能形成二次枝。进入盛果期 ,树势趋向中庸 ,生…  相似文献   
17.
利用野生酸枣嫁接大枣不同接口高度的调查资料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 ,认为在太行山区野生酸枣嫁接大枣接口高度以不超过 10cm为宜  相似文献   
18.
平山县位于河北省太行山中部 ,海拔 1 0 0~2 2 81m ,有着丰富的野生酸枣资源 ,将野生酸枣改接成大枣优良品种 ,对恢复生态系统 ,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平山县林业局经过多年的研究 ,总结出了野生酸枣嫁接大枣的早果早丰技术 ,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现总结如下 :1 土壤管理野生酸枣一般都生长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 ,为了使改接后的枣树能够较好地生长和结果 ,必须改善立地条件 ,满足枣树生长对土、肥、水的基本要求。嫁接枣树的土壤管理主要包括土壤改良、中耕除草和覆盖。1 .1 土壤改良包括松动爆破、整地…  相似文献   
19.
20.
<正> 刺槐是华北石质低山丘陵最主要的造林树种。历年以秋造为主,秋季又通常在开始落叶后的晚秋(11月上、中旬)随起随栽,迄今也未见有早栽的报道。但是适时起苗,圃地当年就不能种冬麦,刺槐又不宜连茬育苗,因此圃地冬春通常就闲留着,这使许多山村历年为例换刺槐育苗地而煞费苦心。为此,找们于1988—1989年在太行山区进行了两项试验。试验表明,刺槐可提前在仲秋(10月上、中旬)进行造林或采用仲秋假植、晚秋造林的方法,各期造林成活率和树高生长量没有明显的区别。平山县防护林指挥部已大面积推广了这个经验。1989年该县2500亩刺槐苗木在仲秋出圃造林或假植,共造林11万亩,圃地当年全部种上冬麦,预计可增收70万公斤小麦,折款56万余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