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5篇
林业   15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15篇
  47篇
综合类   162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21.
[目的]为强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的田间水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设3个灌水处理水平:即全生育期不灌水(W0),拔节期灌1水(W1),拔节期+孕穗期灌2水(W2),每次灌水定额为600 m3/hm2,研究灌水次数对强筋小麦郑麦9023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叶绿素(Chl)含量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并计算,然后转化为干重表示方法;全氮(N)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硝酸还原酶(NR)活性测定采用活体法;蛋白质积累动态先测定籽粒氮含量,然后转化为蛋白质含量。[结果]增加灌水次数能够提高旗叶NR活性、叶绿素和氮素含量,在灌浆盛期灌水处理具有明显优势。籽粒蛋白质含量随灌浆进程呈V形变化,随灌水次数增加,蛋白质含量降低,在灌浆中前期不同处理间差异较大,而在灌浆后期差异变小。籽粒产量随灌水次数增多而增加,而籽粒蛋白质含量却降低,籽粒蛋白质产量与籽粒产量表现相同趋势。[结论]适当增加灌水次数,降低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但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和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  相似文献   
322.
<正>为有效应对冬季低温雨雪天气,促进蔬菜稳产保供,衡东县农业技术专家提醒广大菜农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并做好蔬菜的防寒保温工作。一、设施蔬菜应对措施1.关注天气变化,做好物资储备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增强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及早储备好肥料、农药、农膜、基质等常用物资,备好保温被、加热风机、空气加热线等装备。2.强化保温措施,加固塑料大棚极端低温雨雪天气来临前,要密闭棚门、压好裙膜、  相似文献   
323.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已逐步成为各地项目管理的"活档案",开创了水土保持项目精细化管理新局面。但因系统录入审核把关问题,在系统应用中存在项目文件信息不全、省级分解计划与国家计划不符、批复文件与系统录入信息不符、上图图斑与设计图纸不符等情形,故影响了系统功能的发挥。基于此,我们从系统应用情况入手,重点阐述了省级用户在项目前期管理、计划管理、实施管理、检查验收等环节的信息审核工作要点、注意事项和主要问题解决途径,并从工作实际出发,在项目整合填报、省级计划分解灵活性、县级审批权限设置、验收图斑信息一键移植导入等方面提出了系统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24.
水氮运筹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产量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灌水(W)和施氮量(N)对大穗型品种豫麦66与多穗型品种豫麦49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两品种穗数及穗粒数均有促进作用,以W2(灌两水)、W3(灌三水)和N2(225 kg/hm2)、N3(300 kg/hm2)处理较高.氮肥对千粒质量的影响豫麦66为以N2处理最高,继续增施氮肥反而降低,而豫麦49则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豫麦66灌水次数与千粒质量间呈负相关,而豫麦49的为正.两品种产量表现为W2>W3>W1(灌一水)和N2>N3或N1(150 kg/hm2)>N0(0 kg/hm2),W2N2处理为最佳水氮组合.根据水氮投入和产量结果建立产量与氮肥和灌水的回归方程,水氮均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但氮素效应大于水分.豫麦66表现出水氮正交互效应,而豫麦49为负.在拔节期灌一水,豫麦66和豫麦49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190.8 kg/hm2和373.8 kg/hm2,其产量分别为5 773.2 kg/hm2和7 259.7 kg/hm2.在灌二水下豫麦66和豫麦49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02.5 kg/hm2和325.4 kg/hm2,产量为6 055.3 kg/hm2和7 633.1 kg/hm2,继续增加灌水,由于水氮投入增加和产量降低而导致经济效益降低.因此,水氮管理方案的制定,应依据当地生产条件并结合品种特性等因素进行.  相似文献   
325.
针对河北省太行山石灰岩退化山场进行研究,通过对山场典型样点20年基本数据的搜集调查,对试验区在理想状态下的净第一性生产力进行预测,最后确立该地区净第一性植被生产力为6.75t/(hm2·a)干物质。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经营、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生物的生存条件恶化,生物量明显降低。石灰岩区未开发地为3.29 t/hm2干物质。通过在石灰岩区修造梯田等措施,人工加速岩石的风化成土速率,可以使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得到显著的改善,从而使生物的生存条件得到优化,石灰岩区生物承载力由3.62个羊单位提升到了7.36个羊单位和12.78个羊单位,生物承载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26.
一、前言羊整个生命中不断受到各种寄生虫的侵袭,井造成了多种寄生虫混合感染,随自然区地理环境和气候差异,各地有其不同的优势虫种,也由于牧地污染状况、饲养管理水平、卫生条件、防制工作等原因,造成寄生虫病的流行程度的差别,表现在感染状况,季节动态,流行范围等不同。通过家畜寄生虫调查结果表明,羊常发、多发、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不外乎肝片吸虫、双腔吸虫、裸头科绦虫、羊螨病、羊狂蝇蛆病、绦虫蚴病和消化道线虫等。然而上述几种寄生虫常可集于羊一身感染,危害程度是显而易见的,但这种复杂感染现象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327.
食用菌施用微量元素方法简单,成本低,效益高。本文以微量元素锌作为处理剂对猴头进行不同浓度的处理,以了解喷施锌液对猴头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5ppm浓度组处理比对照组增产36.5%。  相似文献   
328.
[目的]白粉病严重危害小麦生长及制约产量形成,确立实时监测小麦白粉病的多源数据融合方法,为精确防控及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小麦开花和灌浆期,使用同时搭载多光谱仪和热成像仪的六旋翼无人机作为遥感数据获取平台,通过ENVI软件从小麦白粉病遥感影像中提取植被指数、纹理特征以及冠层温度信息,进而利用多元线性回...  相似文献   
329.
苦瓜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瓜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不但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还具备诸多保健功能,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肿瘤等.该文在参考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对苦瓜的几种保健功能作一综述,以期为苦瓜研究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0.
二月兰种带真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带真菌是植物病害的重要传播途径,本研究以重要绿肥作物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分离培养、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旨在明确二月兰种带真菌种类,探讨其种带真菌与田间病害发生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获得二月兰种带真菌5属7种,分别为链格孢属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芸薹生链格孢(A. brassicicola),细极链格孢(A. tenuissima),附球菌属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镰刀菌属变红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哈氏霉属顶孢哈氏霉(Harzia acremonioides),细基格孢属(Ulocladium sp.)真菌;其中芸薹生链格孢是导致田间二月兰叶斑病的病原。通过高通量测序得到二月兰种带真菌25属30种,包括常见致病菌芸苔链格孢、十字花科白粉菌(Erysiphe cruciferarum)、孔状短小茎点霉(Phoma exigua var. exigua)、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等。可见,二月兰种带真菌多为常见致病菌,应进一步开展其致病性研究,关注种带真菌与田间病害发生的相关性,据此研发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