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5篇
  6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硫酸亚铁诱导根表铁膜形成对水稻吸收和转运铜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培条件下添加硫酸亚铁诱导水稻根表铁膜的形成,利用连二亚硫酸钠-柠檬酸钠-碳酸氢钠(DCB)溶液对根表铁膜进行提取后测定,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对硫酸亚铁诱导产生的根表铁膜进行表征,并分析根表铁膜对水稻吸收铜锌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硫酸亚铁可以诱导根表铁膜在水稻根系表面产生,未处理的水稻根表Fe含量为731 mg·kg~(-1),80 mg·kg~(-1) Fe~(2+)处理下水稻根表Fe含量为53 562 mg·kg~(-1);SEM-EDS和XRD分析发现大量颗粒状含铁化合物附着于水稻根表。与未经硫酸亚铁处理相比,有根表铁膜水稻的铁膜中,其Cu含量最高增加73.16%,Zn含量最高增加112.10%;水稻根系Cu含量最高降低31.15%,Zn含量最高降低13.02%;水稻茎叶Cu含量最高降低19.50%,Zn含量最高降低25.56%。土壤添加硫酸亚铁可以显著降低水稻对Cu和Zn的吸收与积累。  相似文献   
22.
广东小耳花猪是广东省饲养量最大的地方猪品种,农户自繁自养过程中可能混入外来猪种血缘,实际生产中主要通过表型进行评估和选育。CYB5A基因启动子中的突变位点可以鉴定中外猪种遗传背景,因此可通过分子方法检测广东小耳花猪群体中是否混有外来猪种血缘。采用PCR扩增CYB5A基因启动子并进行单向直接测序,将得到的基因序列进行对比以鉴定变异位点。结果显示,32头种猪和36头后备母猪中均有1头为杂合子AB型,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152和0.0139,其余种猪和后备母猪均为中国猪种纯合子BB型。经卡方检验,种猪和后备母猪群体在检测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表明外来猪种该位点在广东小耳花猪群体内没有受到人工选择。该AB型种母猪毛色表型正常,与纯种广东小耳花猪BB型公猪配种生出6头毛色异常仔猪,其中2头为杂合子AB型。该种母猪与杜洛克公猪配种后生出红毛仔猪,该杂交后代的表型也验证其混有外来猪血缘,表明分子鉴定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小耳花猪群体的血统基本纯正,只有极少数个体混有外来猪种血缘,通过表型选择与分子辅助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提纯该地方品种。  相似文献   
23.
通过实验室培养试验,研究了铜与草甘膦单一污染和复合污染对水稻土中淀粉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铜与草甘膦单一和复合污染对土壤中4种酶活性的影响效果明显不同。当铜单一污染时,抑制淀粉酶、脲酶、磷酸酶的活性,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是低浓度激活高浓度抑制;而草甘膦单一污染时,对4种酶活性的影响是:激活淀粉酶和脲酶,抑制过氧化氢酶,对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则是低浓度激活高浓度抑制。铜和草甘膦复合污染,显著改变了铜或草甘磷单一污染对土壤酶的毒性效应。即复合污染对过氧化氢酶的毒性大于单一污染;对淀粉酶、脲酶和磷酸酶的毒性,小于铜单一污染,但大于草甘磷。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铜浓度间和不同草甘膦浓度间4种酶活性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铜和草甘膦互作浓度间,淀粉酶和脲酶活性差异分别达到了显著水平和极显著水平,其他2种酶活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4.
[目的]从药用植物秦艽的叶中分离1株内生真菌,并对抗氧化、抑菌等生物学活性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理及应用价值提供基础.[方法]用组织分离法从秦艽的叶中分离纯化了1株内生真菌菌株,采用形态学结合rDNA ITS区、LSU基因序列鉴定菌株;采用PCR技术扩增菌株的PKS基因;采用DPPH法检测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  相似文献   
25.
郑华  刘小红  吴常信  张福权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406-2407,2409
利用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的杜洛克公猪45头4 072条日称重记录,长白公猪49头4 545条日称重记录,大约克公猪50头4 614条日称重记录,进行了Logistic方程、Gompertz方程和Polynomials函数的生长曲线拟合。结果表明,不进行任何数据前处理只有0.8左右的拟合度(R2),按剔除法或Lowess方法数据处理后,R2可分别提高到0.9以上和0.99左右。不同品种公猪比较而言,杜洛克长势不如长白和大约克品种,其Gompertz方程得出的成熟体重(216.2 kg)比长白(234.7 kg)和大约克(235.7 kg)低,生长拐点(141.60 d,79.54 kg)比长白(145.01 d,86.34 kg)和大约克(146.90 d,86.71 kg)早。Logistic方程的趋势相同,但拐点更早。  相似文献   
26.
为了探讨不同体质量中华倒刺鲃能量代谢和生长能力的差异,在25°C条件下分别测定不同体质量大小(10、20、40、100和180 g组)中华倒刺鲃的静止代谢率(RMR);经过为期28 d投喂养殖实验,测定各实验组的特定生长率(SGR)、摄食率(FR)和饲料转化效率(FE);并测定不同体质量大小(10.4~248.1 g)实验鱼的生长激素(GH)水平。随体质量的增加,中华倒刺鲃个体RMR显著增加,单位体质量RMR显著下降;SGR和FR均显著增加;体质量对FE影响不显著;GH水平与体质量间呈显著负相关(r=-0.753,n=30)。单位体质量RMR与SGR(r=0.586,n=51)和FR(r=0.640,n=51)均呈显著正相关,与FE(r=0.100,n=51)关系不显著;SGR与FR(r=0.956,n=51)和FE(r=0.447,n=30)均呈显著正相关;FR与FE(r=0.245,n=30)关系不显著。研究表明,小体质量中华倒刺鲃具有相对更高的维持能量的消耗和生长潜能,归因于小体质量鱼具有更高的摄食消化及同化能力。  相似文献   
27.
调查了玉米自交系Mo17、黄早4以及由这2个材料构建的F9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的百粒重、容重、穗粒重和出子率4个产量相关性状,对这4个性状在群体中的表现用SPSS 11.5软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并构建了频数分布图。试验结果显示,2个亲本在4个性状上均存在差异,容重和穗粒重2个性状在群体中呈现连续变异,而百粒重和出子率2个性状在群体中的变异不连续。  相似文献   
28.
本研究调查了玉米自交系Mo17、黄早4及由这两个材料构建的F9代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inbred line,RIL)群体的穗粗、穗长、轴粗和穗重共4个穗部性状,对这4个性状在群体中的表现用SPSS11.5软件作了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并构建了频数分布图。该结果为控制这4个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的作图研究提供了田间表型数据。  相似文献   
29.
基于多种UDF方法的变桨距垂直轴风力机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垂直轴风力机的性能,针对变桨距垂直轴风力机,利用叶素理论求得叶片在不同方位桨距角的变化规律,使叶片在各个不同位置升力系数达到最大;通过滑移网格、动网格、滑移网格动网格组合等动区域方法的研究,实现了变桨距垂直轴风力机主动控制数值模拟方法的多元化;最终获得不同叶片各自产生的总力矩和风能利用率。用垂直轴风力机的试验和模拟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采用变桨控制规律的垂直轴风力机,提高了风力机的风能利用率,尤其是在低尖速比情况下,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风力机的起动性能,尖速比为1.5、2.0、2.5时,相对定桨距风力机功率都增大90%左右。  相似文献   
30.
ZJUF0986活性代谢产物对稻瘟病菌致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测定ZJUF0986活性代谢产物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ZJUF0986活性代谢产物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的有效中浓度EC50为18.55mg/L,与对照药剂三环唑的EC50(17.30mg/L)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活性代谢产物不仅影响孢子萌发,也显著降低附着胞的形成。浓度为10mg/L的活性代谢物可完全抑制孢子萌发及附着胞的形成;浓度为1.25mg/L时则明显延缓孢子萌发及附着胞的形成,处理48h后的孢子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分别为62.17%和38.46%。以浓度为1.25mg/L活性代谢产物处理的稻瘟病菌孢子悬浮液接种离体大麦叶片,病原菌孢子在大麦叶片表面能部分萌发形成附着胞,但侵染栓形成延迟,致病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