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4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鲈鱼幼鱼人工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适宜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人工配合料中蛋白质,脂肪对鲈鱼幼鱼生长的影响,对各试验组幼鱼肝组织中的脂肪含量进行了比较,经35d试验养殖,结果表明:鲈鱼幼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分别为39.85%~40.12%和5.4%~15.4%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3.
根据GenBank上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囊膜蛋白基因VP12(wsv 432)的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PCR扩增得到VP12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BAD/gⅢ–VP12并转化大肠埃希菌Top 10感受态细胞。基因工程菌株在37℃用L-阿拉伯糖诱导,表达产物经Western blot和SDS-PAGE检测显示有与预期大小19ku相符合的目的蛋白。以Co2+亲和层析方法,获得纯化VP12蛋白。采用Far-Western blot结合ELISA方法,分析VP12与WSSV结构蛋白的作用。结果表明,VP12与囊膜蛋白VP24、VP26具有相互作用,该研究对于揭示WSSV分子组装机制,阐明其致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病是国际兽疫局(OIE)划定的甲壳类其他重要疾病之一,它分布较广,危害严重,对世界对虾养殖业发展影响重大.本文根据Genbank登录的IHHNV基因序列(AF218266),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从纯化的IHHNV DNA和感染IHHNV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组织DNA中成功地扩增出产物大小为703bp的DNA片段,该对引物对IHHNV DNA的检测灵敏度为19.85fg(8.83×103病毒拷贝),与健康对虾组织DNA、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DNA及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HPV) DNA无交叉反应.本方法可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出对虾感染和携带IHHNV状况,为对虾健康养殖、无特定病原(SPF)种群选育及流行病调查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45.
中华鳖药膳罐头工艺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质甲鱼肉为主料,乌骨鸡肉为配料,大枣、枸杞、莲子、桂圆等名贵药材为辅料,采用先进工艺,进行科学配制制成了甲鱼药膳罐头,罐头检验表明产品商业无菌。对中华鳖肌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分析表明,中华鳖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品,其肌肉中的氨基酸、脂肪酸种类齐全、比例适当,特别是其中的必需氨基酸的营养性好于鸡蛋,必需脂肪酸中的重要活性物质—EPA、DHA含量高于一般鱼类,并还可作为赖氨酸的强化食品,加之补虚珍品乌骨鸡等的配伍,制成营养全面的中华鳖药膳罐头。  相似文献   
46.
高不饱和脂肪酸对奶牛产奶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不饱和脂肪酸对奶牛产奶性质的影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第一奶牛厂刘庆慧,王维杰,江尧森李艳慧近年来国内在畜牧饲养中,把提高畜产品的蛋白质当作追求的目标。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ω-3长链高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ω-3系高不...  相似文献   
47.
48.
研究了Ti油在不同保藏温度下的氧化特性和几种氧化剂的效果,以感观和理化指标评估了Ti油的质量变化,提出低温加抗氧喹是阻止Ti油氧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9.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亚单位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virus,WSSV)是一种可以引起养殖对虾暴发性死亡的传染性病原,由于其强烈的传染性和极高的致死率,使得人们在应对它时,必须侧重于早期的防控。近年的研究表明,对虾存在类免疫(quasi—immune)机制.而WSSV的重组蛋白可以诱导对虾产生抗病保护效应。目前有关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大多围绕诱导产生高效免疫应答能力的囊膜蛋白进行免疫接种方式来展开。文章对该领域研究成果做一综述,旨在为今后WSSV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对虾原代细胞培养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丽  刘庆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130-5131,5253
对对虾血细胞的原代培养进行综述。对于对虾用作细胞培养的组织和培养基进行总结,介绍了对虾用于细胞培养的组织以及原代培养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控制,还介绍了对虾细胞培养的潜在应用价值,尤其是对于病毒防治工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