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36篇
  17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甘薯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的高频率植株再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相似文献   
52.
甘薯和Ipomoea lacunosa的种间体细胞杂种植株再生及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庆昌  米凯霞 《作物学报》1998,24(5):529-535
用PEG融合法融合甘薯品种高系14号和近缘野生种Ipomoea lacunosa的原生质体,将融合原生质体培养在含有0.05mg/L2,4-D和0.5mg/L KT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迅速增殖。将其中的70个愈伤组织培养在添加3.0mg/L BAP的MS培养基上,并进一步培养在MS基本培养基上,获得9株再生植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和RAPD分析表明,其中2株再生植株(KL1和KL3)  相似文献   
53.
甘薯块根富含多糖(主要为淀粉),提取RNA时,二者极易形成胶状沉淀而难以溶解,严重制约了甘薯块根RNA的提取产量和质量,从而影响后续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本研究以甘薯新品系农大辐14的块根为材料,采用异硫氰酸胍提取液结合10%(w/v)醋酸钾(KOAc)和1%(w/v)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沉淀多糖,在1.5 h内完成块根总RNA的提取,平均产量为226μg/g FW,A260/A280值为1.95.提取的总RNA可成功进行单链cDNA的合成和反转录PCR.与已有相关报道相比,该方法在保证总RNA纯度的前提下,产量有所提高,所用时间仅为前人报道的1/3~1/10.  相似文献   
54.
甘薯抗茎线虫病基因AFLP标记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薯(Ipomoea batatas)抗茎线虫病品种徐781和感茎线虫病品种徐薯18杂交F1分离群体的186株单株为材料,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法)和AFLP技术,在抗感池中共筛选了800对AFLP引物,结果表明,其中245对引物具有多态性.用这245对引物检测两亲本以及建池单株,发现引物组合E2M23和E33M20分别在抗病单株中扩增出l条在感病单株中未出现的特异条带,长度分别约为500和200 bp,认为这2个AFLP标记与甘薯抗茎线虫病基因连锁,分别命名为E2M23500和E33M20200.根据这2个AFLP标记对F1代186个单株的扩增结果,经Mapmaker 3.0软件分析,发现这2个分子标记与抗茎线虫病基因位于同一连锁群并紧密连锁,它们与抗茎线虫病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6.9和11.1 cM.用这2个分子标记对10个中国甘薯主栽品种进行检测,所得结果与常规方法鉴定结果完全一致,表明2个分子标记可用于甘薯抗茎线虫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55.
光合细菌sbg11培养条件的优化及施用于生菜上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bg11是从华南农业大学水田土壤中经过富集培养和分离筛选得到的光合细菌菌株。对光合细菌菌株sbg11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对盆栽生菜的施用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光合细菌sbg11发酵时的最佳碳源和最佳氮源分别为乙酸钠和黄豆粉,初始发酵pH值为7.0,温度为30℃,最佳接种量为10%。光合细菌sbg11能显著提高生菜中氮、磷、钾、Vc、叶绿素的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对生菜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6.
稻田养殖革胡子鲶鱼大有可为徐桂春,刘庆昌(东港市水利局)为了解决城乡人民的吃鱼问题和促进水稻增产,我市从80年代初开始搞稻田养鱼,但养殖品种单一,成鱼产量很低,平均亩产只有10几kg,经济效益不显著。1991年水利局从广州引进稻田养鱼新种类革胡子鲶鱼...  相似文献   
57.
甘薯和近缘野生种Ipomoea triloba的种间体细胞杂种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 将甘薯(Ipomoea batatas )品种元气和近缘野生种I. triloba的叶柄原生质体用PEG法融合后, 培养在含有0.05~0.20 mg/L 2,4-D和0.5 mg/L KT的改良M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约7周后,将直径达1~2 mm的小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0.05~0.20 mg/L 2,4-D和0~0.5 mg/L KT的MS培养基上使其增殖。转移3~5周后,愈伤组织直径达8~15 mm。将这些愈伤组织再转移到MS基本培养基上,或转移到添加 3.0 mg/L BAP的MS培养基上培养4~5周后再进一步转移到MS基本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结果获得了69株再生植株。RAPD分析表明,其中1株再生植株是元气和I. triloba的种间体细胞杂种。杂种植株的株型呈野生攀缘型,相似I. triloba;而茎色呈绿-紫色,相似元气;其茎的节间长度和叶片形状表现为融合双亲的中间型。茎尖细胞染色体数为54~103,因细胞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58.
甘薯淀粉含量的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高淀粉甘薯品种漯徐薯8号(母本)和低淀粉甘薯品种郑薯20(父本)杂交得到的F1分离群体,选择其中240个单株为材料,以该群体所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为基础,以2008年和2009年所测定的淀粉含量为指标,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并利用QTLMapper2.0软件分析了甘薯淀粉含量的QTL。实验结果表明,检测到了1个主效位点,位于父本郑薯20的Z31连锁群上a02b40.02ds**和a08b37.03fs*两个标记之间,QTL的加性效应为-0.73,解释表型变异的7.70%。定位甘薯淀粉含量相关的QTL,将为发掘与淀粉含量相关的基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9.
研究结果认为,中国目前的农业本科教育课程体系还处于专业教育向通适教育过度的阶段,课程体系中应该补充培养学生自我展示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的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60.
豫鲁冀接壤地区肉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豫、鲁、冀接壤地区部分肉鸡场送检的病料中分离出了49株大肠杆菌,确定42株茵分属11个血清型,其中O2,O78,O1,O74,O11为主要血清型,分别占分离株的26.2%,19.0%,11.9%,9.5%,9.5%,表明该地区血清型的复杂性,给该病的疫苗预防带来困难.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49株大肠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呋最敏感,高敏菌株达94%~100%,可作为防治肉鸡大肠杆菌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