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7篇
  5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日臻完善,基础性制度不断夯实,依法监管持续推动,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主体和实体经济的骨干,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集中代表,是推动经济创新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力量。因此,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2.
不同密度调控强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不同密度调控强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的变化规律,为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及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山西太岳山好地方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密度、含水率、养分含量、酶活性等18项土壤指标,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相关系数法建立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采用加权求和指数法对不同密度调控强度的(对照,2 096株/hm2,CK;低强度处理,1 850株/hm2,LT;中强度处理,1 402株/hm2,MT;高强度处理,1 106株/hm2,HT)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与对照相比,LT、MT和HT样地土壤含水率呈增加趋势;从密度调控对土壤养分影响而言,MT处理下C、N和P等养分含量均较高。此外,土壤生物学性状也对不同调控强度存在显著响应,其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在MT显著高于CK;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MT最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在LT最高,蔗糖酶活性在CK最高,而纤维素酶活性随密度调控强度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有机质、含水率、微生物生物量氮、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构成了土壤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不同密度调控强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指数大小为MT(0.598) > HT(0.510) > LT(0.432) > CK(0.339)。  结论  密度调控可有效改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状况,中等林分密度下土壤质量指数最高。建议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适度密度调控处理,以提高人工林地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83.
探讨玉米精密播种机械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精密播种具有省种、省时和高产等优点,随着玉米精播技术的推广,农民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提高,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接受玉米精密播种机械。基于此对玉米精密播种机械的发展现状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4.
西藏光核桃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来自西藏地区21个群体,420份野生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其果实及果核11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西藏光核桃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性状平均遗传变异系数为13.41%,其中果核核纹的变异系数最高(36.41%),核径长度的变异系数最低(5.18%)。分布于高海拔的山南地区群体果实、果核较大,核纹较深,而低海拔的林芝地区群体果实、果核较小,核纹较浅或光滑。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及主坐标分析将420份材料分为3个大类,分布于山南地区的群体聚为一类,而分布于林芝地区的群体划分为两类。研究结果表明西藏地区光核桃群体间存在地理区域特性和海拔梯度的遗传变异,这可能源于自然地理环境、海拔梯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
为研究鸡卡氏杆菌引起输卵管囊肿的病理学变化,对9例自然感染病例进行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并采集气管、肺脏、输卵管和卵巢组织,从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卡氏杆菌属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成功扩增出卡氏杆菌目的基因;经PCR鉴定的卡氏杆菌阳性病料经甲醛固定,梯度乙醇脱水,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表明:呼吸道的病变主要在黏膜层,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固有层内毛细血管充血,炎性细胞浸润;输卵管主要表现在膨大和子宫的黏膜层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且黏膜上皮分泌细胞的细胞核破裂。输卵管的病变可作为该病病理诊断的重要指征之一,为阐明该病的输卵管特征性病理变化及进一步探讨其发生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
45株鸡卡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形态学检查、鉴别培养、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PCR鉴定和序列分析等方法,对101只鸡的10种组织脏器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最终鉴定出45株鸡卡氏杆菌,其中43株分离自输卵管炎产蛋病鸡,2株分离自具有呼吸道病史的产蛋鸡,而从SPF鸡、公鸡及马立克病患鸡体内未能分出卡氏杆菌;分离的卡氏杆菌对庆大霉素、链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强力霉素、诺氟沙星及磺胺类药物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卡氏杆菌与产蛋鸡的输卵管炎具有相关性,鸡卡氏杆菌的抗生素耐药现象较普遍,为预防该病原在我国的流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2008年5月30日发生在陕西省榆林市一次强低温冻害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初步探讨了气候变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的新特征。结果表明:此次降温过程是:(1)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一次极端气候事件;(2)在高空形势的有利配置下,冷空气不断积聚,而后高空冷涡分裂冷空气南下,地面形成冷性高压控制榆林市,冷空气从中高空流向近地层,地面降温出现在高空降温之后,降温幅度大于700hPa的24h变温;(3)夜间平流降温和晴空辐射降温叠加,增大地面降温幅度,再加上由于当地前期高温使得作物提前进入旺长期,降低了作物承受低温的能力,加剧了冻害程度;(4)自西北向东南从长城沿线开始蔓延到黄河沿线,南部降温开始时间约晚2h,西北长城沿线区的作物冻害最为严重。可见,气候变暖背景下仍不可忽视低温灾害。  相似文献   
88.
基于SSR标记的西藏光核桃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SSR标记深入研究西藏光核桃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揭示其遗传结构与地理分布、海拔梯度等的相关性,为西藏光核桃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科学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5对SSR引物,分析西藏地区21个光核桃天然群体420份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应用Gen Al Ex 6.501、Arlequin v3.1、NTSYS pc version 2.10、STRUCTURE、STRUCTURE Harvester、CLUMP和Distruct等软件进行遗传参数估算、主坐标分析、遗传变异分析、聚类图构建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基于25个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西藏光核桃群体遗传多样性和近亲繁殖水平适中,其平均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期望杂合度(He)、观察杂合度(Ho)、Shannon’s信息指数(I)和近交系数(F)分别为3.8、2.5、0.52、0.44、0.95和0.17,其中,P17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Ne=4.7,He=0.63,Ho=0.56,I=1.57),而P18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Ne=1.7,He=0.30,Ho=0.22,I=0.49)。西藏光核桃的贝叶斯遗传结构分析(STRUCTURE)与遗传距离的主坐标分析(PCo A)、UPGMA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均将供试420份光核桃个体划分为3个类群,其分组结果具有明显的地理区域特性。Mantel检测显示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r=0.50,P0.01)、海拔梯度(r=0.61,P0.01)呈显著正相关。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16.3%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水平为中等,而大部分遗传变异(83.7%)来自群体内。【结论】西藏光核桃遗传多样性适中,群体间存在地理隔离效应和海拔梯度的遗传变异,其遗传分化程度较高,这可能源于西藏光核桃生境片段化、海拔梯度的影响以及山脉阻隔引起的地理隔离效应。西藏光核桃受人为干扰较严重,且个体间的近亲繁殖较频繁,若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其遗传多样性将会逐渐降低。基于遗传结构分析,确定西藏光核桃3个保护单元,并建议限制人为活动对其破坏,实施就地保护的同时,促进不同居群间的基因交流,保护西藏光核桃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9.
柿属植物叶绿体蛋白质编码基因密码子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后续柿属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研究提供基础,利用Codon W、CUSP、SPSS软件对5个柿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中的55条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进行密码子使用模式分析。结果显示,柿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第3位碱基GC含量为26.9%~27.8%,有效密码子数在49.58~50.18之间,密码子偏好性较弱;柿叶绿体基因组不同位置的有效密码子数不同,取值范围为32.36~59.64;中性绘图分析和ENC-plot绘图分析结果表明,柿叶绿体基因组的密码子偏好性主要受选择的影响;通过高频密码子和高表达优越密码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23个柿属植物最优密码子,且这些密码子主要以A和U碱基结尾。  相似文献   
90.
文章主要介绍三诱技术、防虫网阻隔技术等绿色植物保护技术,在农业生态化发展中的应用。提出坚持综合防治、加强植物保护宣传力度、构建病虫预防体系等推动和谐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