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6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5篇
  1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66篇
畜牧兽医   65篇
园艺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热应激建鲤饲料中吡啶甲酸铬的适宜添加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热应激建鲤(Cyprinus carpiovar.Jian)饲料中吡啶甲酸铬的适宜添加量。试验选取初始均重为(32.88±0.17)g的建鲤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吡啶甲酸铬的试验饲料,各组饲料Cr3+理论添加量分别为0、300、600、900、1 200和1 500μg/kg。试验在室内可控温循环流水养殖系统中进行,驯化期10d(26℃),正试期60d("常温—高温—常温"应激模式:20d,26℃;20d,31℃;20d,26℃)。结果表明:1)饲料中添加600和900μg/kg吡啶甲酸铬(以Cr3+计,下同)可显著提高建鲤的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降低饲料系数(P<0.05)。与对照组相比,当添加量达到1 500μg/kg时,增重率下降3.4%(P>0.05)。随着饲料中吡啶甲酸铬添加量的升高,建鲤肝体比呈上升趋势,900、1 200和1 500μg/kg添加组肝体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饲料中吡啶甲酸铬的添加量对建鲤肌肉粗脂肪、灰分和水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肝胰脏粗脂肪含量也无显著影响(P>0.05),但300和600μg/kg添加组肌肉和肝胰脏粗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3)饲料中添加600μg/kg吡啶甲酸铬可显著提高建鲤血清中白蛋白含量(P<0.05),添加1 500μg/kg吡啶甲酸铬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P<0.05),添加600、900、1 200和1 500μg/kg吡啶甲酸铬可显著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含量(P<0.05),添加900、1 200、1 500μg/kg吡啶甲酸铬可显著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P<0.05)。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600μg/kg吡啶甲酸铬(饲料中Cr3+实际含量为912.94μg/kg)有较好的抗热应激效果,可促进热应激建鲤生长并提高其肌肉粗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72.
酶制剂在鱼虾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酶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畜禽日粮中 ,但在鱼虾饲料中的应用却较少 ,本文就酶制剂在鱼虾饲料中的应用作一简述。1 酶的种类及作用特点世界上已发现的酶有 1 70 0多种 ,生产的酶类已达 30 0多种 ,饲料用酶有 2 0多种 ,主要有纤维素酶 (C1酶、CX酶、β -葡萄糖苷酶 )、β -葡聚糖酶、果糖酶、淀粉酶 (α -淀粉酶、糖化酶 )、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 )、果胶酶、植酸酶。1 1 纤维素酶 有C1酶和CX酶。C1酶对纤维素起作用 ,能破坏纤维素的结晶结构 ,起到水化作用 ,将形成结晶结构的纤维链裂开 ,使长链分子的末端部位游离。CX酶作…  相似文献   
73.
为了解鼠痘、小鼠肝炎和鼠仙台病毒感染症这3种新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鼠病在国内的流行情况,对这3种鼠病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收集和分析。重点分析了3种鼠病在国内清洁级及以上级别的实验大、小鼠中的流行情况,同时对如何防控提出了建议和对策。这3种鼠病在国内清洁级或以上级别的实验大、小鼠中均有检出,应进一步提高实验大、小鼠屏障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重视微生物监测的作用,有效提高实验大、小鼠的质量。  相似文献   
74.
两种酶制剂在中华鳖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应用两种不同酶制剂添加于鳖饲料中进行养殖试验,试验共分A.B、C、D和E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B组、C组和D组为酶制剂Ⅰ,添加量分别是0.1%、0.2%和0.3%。E组为酶制剂Ⅱ,添加量是0.2%。通过对71天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B组、C组和E组的日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0.9%、29.6%和27.0%。而D组的日增重率反而比对照降低21.7%。结果还表明,酶制剂添加于鳖饲料能增强鳖的抗病能力,但会导致饲料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75.
为了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Chelon haematocheilus)脂肪沉积、脂肪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360尾平均体质量为(5.4±0.2)g的梭鱼鱼种,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投喂脂肪含量为2.71%、5.79%、8.23%、11.85%、14.39%、16.91%的6组等氮饲料,饲养60 d,测定相应生物学指标及酶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肝体指数、脏体指数显著升高(P<0.05),肥满度8.23%组最大,其显著高于2.71%组(P<0.05);梭鱼全鱼、肝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14.39%组全鱼脂肪含量最高,16.91%组肝脂肪含量最高。饲料脂肪水平对肝脂肪代谢酶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脂蛋白酯酶(LPL)、肝酯酶(HL)、总酯酶(GE)活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显著增高(P<0.05),16.91%组显著高于2.71%、5.79%、8.23%组(P<0.05);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血液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游离脂肪酸(EFA)有升高趋势,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脂肪水平16.91%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含量最高,显著高于脂肪水平2.71%的组(P<0.05);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8.23%组活性最高,丙二醛(MDA)含量16.91%组显著高于其他5组(P<0.05)。结果显示,肝是梭鱼脂肪沉积的主要场所,肝脂肪沉积比肌肉更敏感,高脂肪饲料还使脂肪分解酶的活性增强,血脂含量增加;适宜的饲料脂肪水平可提高梭鱼的抗氧化能力,脂肪水平过高则会导致抗氧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76.
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乳化剂研究其对团头鲂生产性能、肌肉组织成分、肠道和肝胰脏脂肪酶活性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乳化剂在团头鲂养殖中的应用效果。用初始体质量约70g团头鲂48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4重复,每重复30尾,分别饲喂不添加乳化剂的基础日粮(对照组)和添加复合乳化剂250、500、1000g/t的试验日粮。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乳化剂1000g/t,能显著提高团头鲂的质量增加率及特定生长率(P0.05)。3个处理组的肌肉粗蛋白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但肌肉粗脂肪、肝胰脏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乳化剂250g/t,团头鲂肠道脂肪酶活力和血浆总胆固醇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而甘油三酯含量随乳化剂添加量的提高而降低(P0.05);各试验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变化(P0.05)。添加乳化剂能提高团头鲂的生长速度,使肌肉蛋白质沉积增加、脂肪沉积减少,并能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其中以添加乳化剂1000g/t的使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7.
[目的]改进赤霉素废水处理工艺。[方法]采用"混凝气浮+UASB厌氧+AO+接触氧化+沉淀"的处理工艺。[结果]处理后的出水水质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级标准。[结论]改造后的工艺处理赤霉素废水效果较好,同时有效地节省了投资,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冲击负荷。  相似文献   
78.
云南半细毛羊遗传资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半细毛羊是以昭通市饲养的山谷型藏羊(昭通绵羊)和细毛杂交羊为基础.引入罗姆尼羊(Romney)、林肯羊(Lincoln)公羊,经过育成杂交、横交固定、自群繁育而培育成,2000年7月经国家正式命名为“云南半细毛羊”。本文阐述云南巧家半细毛羊品种资源现状、数量、分布、特性及开发利用的状况,为合理利用云南省乃至我国类似地区自然资源.推广和开发半细毛羊新品种提供信息和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79.
甘草次酸对团头鲂生长、脂肪沉积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甘草次酸对团头鲂生长、脂肪沉积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均体质量为(15.63±0.04)g的团头鲂幼鱼420尾,随机分在15个网箱中,分别以甘草次酸水平为0、0.15、0.30、0.45和0.60 g/kg的5种饲料投喂8周。结果发现,饲料添加甘草次酸对团头鲂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甘草次酸可以显著降低实验鱼脏体比、肝体比、腹脂率及肝脏脂肪含量(P0.05),但对全鱼体组成和肌肉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比对血浆脂肪代谢酶可见,0.30~0.60 g/kg甘草次酸添加组血浆总胆固醇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而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肝脏中脂蛋白酯酶、肝酯酶和总酯酶活性在添加甘草次酸后显著降低(P0.05);0.30~0.60 g/kg甘草次酸添加组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添加甘草次酸可以显著提高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0.30~0.45 g/kg甘草次酸时,显著降低了团头鲂内脏团的脂肪沉积,改善了鱼体脂肪分布,这可能是由于甘草次酸加强脂解作用,提高脂肪代谢酶活性导致的;饲料中添加甘草次酸也可显著提高团头鲂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0.
综述了小肽的概念、分类、小肽的吸收机制和特点,并就小肽制品在水产动物饲料中的应用进行了详述,最后简述了影响水产动物利用小肽的因素以及小肽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