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7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爱密挺在朝阳地区几种主要农作物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进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爱密挺,在辽宁朝阳地区研究了它对几种主要农作物的某些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爱密挺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植株长势明显增强,提前开花结果,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2.
33.
对甘肃省蜻蜓目昆虫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经对标本鉴定和文献搜集,共整理鉴定出蜻蜓目昆虫2亚目12科45属69种,其中甘肃新记录种22种。蜻科(Libellulidae)为优势科,有10属24种。区系分析表明,甘肃蜻蜓以古北、东洋共有种居多,有37种,占总数的53.6%。在甘肃省不同地理区域中,以陇南地区蜻蜓资源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34.
光周期和温度对苹果蠹蛾滞育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光周期和温度对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滞育诱导的影响,通过人工诱导的方法对其滞育的光周期、温度诱导条件及滞育的敏感光照虫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时,光照时间短于12 h,苹果蠹蛾的滞育率可达到100%;25℃时,光周期为L 8∶D 16时滞育率最高,为98.3%;30℃时,光照时间少于10 h,苹果蠹蛾的滞育率可达85%以上。在20、25和30℃条件下,幼虫滞育的临界日长分别为14.21、13.68和13.73 h。苹果蠹蛾对光照反应有2个最敏感时期,即幼虫初孵化阶段和预蛹期阶段,卵期对光照反应不敏感。表明苹果蠹蛾是一种典型的短日照滞育型种类,光周期、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均对其滞育诱导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光周期占主导作用,温度随着光周期起作用,低温对滞育诱导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5.
黄芪根瘤象Sitona simillimus Korotyaev为近年来在甘肃省黄芪上新发现的一种优势地下害虫, 为弄清温度对其成虫繁殖与寿命的影响, 为黄芪根瘤象的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本研究在人工气候箱内设置5个温度(15?20?25?30?35℃)饲养黄芪根瘤象越冬成虫, 对其产卵前期?产卵量?成虫寿命等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15?20℃的较低温度下, 成虫产卵量低?产卵期较短; 30℃成虫产卵质量下降, 无效卵数量显著增加, 成虫寿命开始缩减; 35℃已接近成虫产卵?存活的临界上限温度; 25℃下成虫产卵量最高, 平均卵量2 068.08粒, 单雌最高卵量3 491粒, 且该温度下成虫产卵期及成虫寿命均最长?说明25℃左右是黄芪根瘤象成虫繁殖与生存的最适宜温度, 偏高或偏低的温度均不利于黄芪根瘤象成虫的繁殖与存活?  相似文献   
36.
为比较具有不同抗蚜性的燕麦品种对麦二叉蚜连续2个世代若蚜和成蚜主要生命参数的影响,在室内22℃条件下,采用网罩法对UFRGS105064-3等8个具有不同抗蚜性的燕麦品种(系)上的若蚜发育历期、存活率和成虫寿命、生殖力等生命参数进行了观测,组建了麦二叉蚜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不同燕麦品种(系)对麦二叉蚜若蚜发育历期和成蚜生殖力有显著影响,在抗蚜性强的品种(系)上,麦二叉蚜若蚜发育历期延长,成蚜产仔量减少;以内禀增长率作为测定抗生性的指标,供试燕麦品种(系)中,UFRGS105064-3、燕2007和白燕2号的抗生性最强,其次为MF9715,QO245-7、OA1251-1、108C105和UFRGS097018-3抗生性较差。通过对比不同世代的蚜虫生物学参数发现,抗蚜品种(系)对蚜虫下世代抗生性的影响存在加重现象,抗生性在蚜虫世代间可能存在累加效应,并且这种影响随着燕麦抗性的升高而加重。  相似文献   
37.
记述了甘肃省鞘翅目瓢甲科昆虫32属76种,其中甘肃新记录5种。  相似文献   
38.
越橘品种特点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橘作为第三代新兴水果而受到广泛推崇。果实中花青苷色素含量高达163mg/100g,鲜果Ve含量95μg/100g,是其他水果如苹果、葡萄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从园地选择及定植、品种选择、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越橘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9.
黄芪根瘤象甲发生规律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明确黄芪根瘤象甲Sitona simillimus的发生规律和生物学特性,于2016—2019年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试验对黄芪根瘤象甲的越冬规律、田间数量动态变化、生活习性和各虫态的发育历期进行调查,测定土壤湿度和寄主植物对成虫存活及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根瘤象甲以成虫在靠近植物根际处的土层内越冬,越冬适宜的土壤质量含水量为5%~10%。在甘肃省定西市黄芪根瘤象甲1年发生1代,越冬成虫产卵高峰期为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幼虫发生高峰期为每年6月中旬至8月初,化蛹高峰期为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虫羽化盛期为每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黄芪根瘤象甲成虫羽化当年虽可取食,但不产卵,翌年越冬结束后开始取食,取食后即可产卵。在黄芪、红芪、苜蓿和三叶草中,只有取食黄芪叶片的雌成虫才能正常产卵繁殖。黄芪根瘤象甲成虫产卵的昼夜节律明显,产卵主要集中在12:00—22:00,单雌产卵量为2 051.4粒,产卵期为42.6 d。卵、蛹和幼虫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9.8、10.6和36.7 d。  相似文献   
40.
不同温度下苹果蠹蛾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在15、20、25、28、31、34℃的恒温条件下,测定了苹果蠹蛾Cydiapomonella(L.)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产卵量,组建了苹果蠹蛾实验种群生命表,以探讨温度对苹果蠹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15~31℃范围内,苹果蠹蛾各阶段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世代平均发育历期在15、20、25、28、31℃时分别为112.0、46.8、33.3、29.6、26.2天;在34℃时,苹果蠹蛾发育受阻,世代平均发育历期延长为31.4天。成虫寿命亦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单雌平均产卵量在25℃时最高,为92.7粒;在15和34℃条件下,没有有效卵产生。生命表分析显示,种群趋势指数(I)在20~31℃时均大于1,25℃时苹果蠹蛾种群内禀增长率(rm)和种群趋势指数最高,分别为0.0972和39.70。研究表明,25℃左右是苹果蠹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适宜温度,温度过高或偏低均不利于苹果蠹蛾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