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7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对樱桃谷鸭和麻鸭及其杂交子代(樱♂×麻♀)3个样本的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标记分析,探讨了杂种优势产生的分子遗传机制。从1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引物进行扩增,460条扩增带中,有330条带具有多态性。群体内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7888(樱桃谷鸭)、0.7629(麻鸭)和0.8227(F1)。F1与母本的相对遗传距离为0.3300,与父本为0.3505,表明F1偏向母本。  相似文献   
12.
鸭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交后代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方法,对樱桃谷鸭、麻鸭及其杂交一代和用F1作为母本再与父本番鸭属间杂交培育的三元杂交半番鸭(F2)基因组DNA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RAPD可用于有效标记鸭品种之间遗传亲缘关系和杂种优势预测;在所使用的20种随机引物中,5个鸭种共产生760条带,其中多态性带568条,占总条带数的 74.7%,说明鸭群体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杂交一代多态性位点比例为67.9%,遗传相似度为0.822 7,三元杂交二代多态性位点比例为83.1%,遗传相似度为0.826 4。说明三元杂交子二代的杂种优势可以用杂种优势理论中的显形假说来解释。  相似文献   
13.
驼背鲈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DNA测序技术,对驼背鲈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Cytb)基因全序列进行分析。获得长度为1141bp的Cytb基因片段,序列碱基组成平均是T为29.1%,C为32.3%,A为23.2%,G为14.0%,A+T的碱基百分比总体上略大于C+G,平均值分别是52.3%和46.3%。与其它鱼类相同基因片段碱基序列含量相似。在由核苷酸推导的氨基酸中,亮氨酸(Leu)所占的比例最高,为16.03%。  相似文献   
14.
星洲银罗非鱼肌肉营养品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星洲银罗非鱼(Oreochromis sp.)肌肉进行了营养成分测定,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肌肉干样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分别为89.54%、3.59%、2.98%和3.89%;必需氨基酸含量为8.17%,占氨基酸总量的38.26%。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是谷氨酸(3.98%),最低的是半胱氨酸(0.027%);该鱼还富含钙、磷、锌、铁、镁等元素,每100 g肌肉中含量分别为:80、250、1.95、2.2和170.0 mg。结果表明星洲银罗非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并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矿质元素的优质水产品。  相似文献   
15.
青石斑鱼微卫星DNA 标记的筛选及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国南海海域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为材料,构建青石斑鱼小片段部分基因组DNA文库。以M13通用引物和设计合成的微卫星核心序列引物(CA)15,用PCR法对文库进行筛选,共获得96个微卫星序列,分别分布于28个阳性重组克隆中,其中perfect(完美型)共39个(占40.6%),imperfect(非完美型)30个(占31.3%),compound perfect(混合完美型)7个(占7.3%),compound imperfect(混合非完美型)20个(占20.8%)。同时发现(CA/GT)。序列在青石斑鱼的基因组DNA中含量非常丰富。根据微卫星侧翼序列设计28对引物扩增青石斑鱼基因组DNA,有26对引物能扩增出目的片段,选用其中13对多态性稳定的引物对19尾青石斑鱼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3个位点共检测到48个等位基因,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5982,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08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722,平均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D)为0.1503。实验初步表明中国南海海域青石斑鱼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但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人为的干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进行青鱼将DNA聚合酶β基因的电子克隆与分析的试验。[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克隆了青鱼将DNA聚合酶β(OlPolβ)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启动子和编码蛋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该cDNA序列的全长1 716 bp,编码含338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OlPolβ具有14个外显子和13个内含子。OlPolβ启动子上发现了SP1等一些转录因子的潜在结合位点。[结论]OlPolβ蛋白序列与其他脊椎动物的蛋白序列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约氏笛鲷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约氏笛鲷 (Lutjanusjohni)样品 10尾 ,取自湛江近海自然种群。从 12 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16个引物 ,采用RAPD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6个引物共检测到 2 15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比例 (P)为 78.6 0 % ,遗传相似系数 (S)为 0 .72 70 ,遗传距离 (D)为 0 .2 730 ,遗传多样性指数 (H)为 0 .2 0 85。目前湛江近海约氏笛鲷自然群体种质资源仍然维持在良好水平 ,捕捞尚未对其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军曹鱼幼鱼日粮锌最适添加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卵白蛋白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Zn含量为5.65mg/kg)中添加10、20、30、40、50mg/kg以ZnSO4为Zn源的Zn,使饲料中总Zn含量为15.97、25.66、33.90、45.85、55.88mg/kg。投喂军曹鱼幼鱼8周。试验结果表明,基础饲料组鱼出现生长不良、厌食、皮肤糜烂和白内障等症状,其成活率、增重率、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AKP)显著低于添加Zn组(P〈0.05),骨骼、肌肉、血清和肝脏Zn含量也表现出相同趋势。10mg/kg和20mg/kgZn添加量组鱼仍出现缺Zn症状,各项测定指标随Zn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当饲料中Zn添加量达到30mg/kg时,各项指标趋向稳定,与添加量40mg/kg和50mg/kg组无显著差异。以增重率和骨骼Zn含量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回归分析表明,以ZnSO4为Zn源时,军曹鱼幼鱼日粮Zn的最适添加量为42.86mg/kg。  相似文献   
19.
5种常见石斑鱼的线粒体DNA酶切物理图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识别5、6碱基序列的17种限制性内切酶,即BamHⅠ、BglⅠ、BglⅡ、DraⅠ、EcoRⅠ、EcoRⅤ、HindⅢ、KpnⅠ、MluⅠ、PstⅠ、PvuⅡ、SalⅠ、ScaⅠ、SmaⅠ、StyⅠ、XbaⅠ和XhoⅠ,对南海海域石斑鱼属(EpinephelusBloch)野生蜂巢石斑鱼(E.merra)、鲑点石斑鱼(E.fario)、青石斑鱼(E.awoara)、赤点石斑鱼(E.akaara)和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RFLP分析。测算出蜂巢石斑鱼、鲑点石斑鱼、青石斑鱼、赤点石斑鱼和七带石斑鱼的mtDNA分子大小分别为(18.52±0.21)kb、(18.44±0.21)kb(、18.56±0.18)kb、(18.57±0.19)kb和(18.36±0.11)kb。通过单、双酶切分析,分别构建了蜂巢石斑鱼10种酶共20个酶切位点、鲑点石斑鱼9种酶共17个酶切位点、青石斑鱼8种酶共16个酶切位点、赤点石斑鱼7种酶共12个酶切位点和七带石斑鱼7种酶共13个酶切位点的酶切物理图谱。BglⅡ和XhoⅠ两种内切酶的酶切谱带可作为鉴别这5种石斑鱼的RFLP标记。  相似文献   
20.
在池塘进行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人工育苗研究,通过解剖消化肠道以确定仔鱼开口的生物饵料种类。结果显示,个体较大的桡足类无节幼体比轮虫更适合作为军曹鱼仔鱼的开口饵料;对体长和体重进行测定,军曹鱼在鱼塘进行人工育苗,鱼苗生长迅速,7日龄的仔鱼体长达1cm,30d的鱼苗可长至15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