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40篇
水产渔业   3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美洲鲥当年鱼种池塘遮阴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美洲鲥鱼种池塘遮阴养殖技术,采用推迟拉盖遮阴膜、提早拆除遮阴膜、适时搭建保温大棚等措施方法改进了美洲鲥当年鱼种池塘遮阴养殖方式,并开展了相关的养殖验证试验,研究比较了改进前、后的养殖效果。结果显示,2017年(改进前),美洲鲥当年鱼种经过120d的养殖,平均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12.46cm和26.53g,分别增长284.57%和3636.62%,肥满度为1.35g/cm~3,体长日增长率和体质量日增长率分别为0.076cm/d和0.215g/d,养殖成活率为81.02%,饲料系数为2.04;2018年(改进后),美洲鲥当年鱼种经过144d的养殖,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16.50~16.89cm和65.97~69.68g,分别增长293.70%~370.09%和6066.37%~9460.87%,肥满度为1.42~1.50g/cm~3,体长日增长率和体质量日增长率分别为0.088~0.090cm/d和0.453~0.476g/d,养殖成活率为75.94%~78.96%,饲料系数为1.63~1.77。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池塘遮阴养殖模式,其养殖效果好于单纯的遮阴池塘或露天池塘,与大水面网箱和深井水工厂化养殖模式相近。建议在江浙地区开展美洲鲥当年鱼种池塘养殖时,于放苗1周后拉盖遮阴膜,9月中旬移除遮阴膜,10月中旬搭建池塘保温大棚。  相似文献   
52.
采用模式Ⅰ(臭氧机、增氧机、净水网与复合微生物制剂等)与模式Ⅱ(增氧机、净水网、复合微生物制剂与漂白粉精等)开展室内凡纳滨对虾封闭式养殖试验,探讨了养殖池水质变化规律及氮收支状况。结果表明,在80d养殖过程中,两模式所调控的养殖试验池主要水质指标均控制在对虾生长的安全范围。其中以模式Ⅰ与模式Ⅱ分别调控水质的1号与3号试验池主要水质指标平均值为:pH分别为7.92与7.96,DO分别为6.43与6.37mg·L^-1,TAN分别为0.517与0.558mg·L^-1,NO2-N分别为0.396与0.318mg·L^-1,异养菌总数6863与19cfu·mL^-1,弧菌数分别为13456与25cfu·mL^-1。两池单位水体产量分别为1.18和1.02kg·m^-3。两试验池氮收支估算结果为:投入饲料氮分别占氮总输入94.6%与95.3%,水层与虾苗含氮共占5.4%与4.7%;水层氮(含排污水)占氮总输出50.7%与58.3%,其近似于通常泥底养虾塘水层与底泥含氮之和占氮总输出的比例,其次是收获对虾占氮总输出31.9%与25.3%,池水渗漏等损失输出氮量占氮总输出17.4%与16.4%。  相似文献   
53.
试验以海水(第1组)、河口水(第3组)、淡水(第5组)及以淡水为基础添加与海水、河口水相应的钙镁离子含量的调配水(第2组、第4组)进行对虾养殖试验,探讨盐度及Ca2+、Mg2+含量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体内钙镁含量的影响.通过60 d养殖试验,结果表明:5组成活率大小顺序为第1组>第3组>第4组>第2组>第5组;海水组 特定生长率最高(4.85±0.02),河口水组收获虾体长和体重最高[(7.43 ±0.54)cm与(4.40±0.98)g],海水组单位体积产量(1 154.25 g/m3)最高,略高于河口水组(1 126.36 g/m3).海水组成活率最高(95.0%),河口水组生长效果最好[(478.3±46.7)mg/周],表明当对虾生活在合适盐度、离子含量及其比值的水环境中可获得最佳成活率与生长效果,将淡水以浓缩海水与镁盐、钙盐调节盐度、钙镁含量至海水与河口水相应值,或简便地仅以镁盐、钙盐含量将淡水调至河口水相应值,均可获得较好的养殖效果.养殖水的盐度及Ca2+、Mg2+含量对虾体组织中钙镁含量有明显影响,随着水环境中离子含量降低而减少,对甲壳中钙含量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4.
淡水集中连片池塘与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的综合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水质标识指数法,以总固体悬浮物(TSS)、有机物(CODMn)、氨氮(TAN)、总氮(TN)、总磷(TP)作为单因子参评指标和综合评价指标,依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对淡水养殖小区进水源、池塘养殖尾水和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排放水进行综合水质的评价分析。研究表明:在本集中连片池塘与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构成的淡水养殖小区中,进水源主要污染物为TN;养殖池塘主要污染物风险因子为TP、TSS;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对养殖尾水综合水质净化发挥重要作用,东区池塘养殖尾水经尾水处理系统(S1)处理后,综合水质得到改善(IΔX1.X2=13%),主要污染物TN得到显著改善(IΔX1.X2=23%),西区池塘养殖尾水经尾水处理系统(S2)处理后,综合水质略有改善(IΔX1.X2=9%);利用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对水产养殖尾水实施净化处理,经处理后的排放水达到或优于养殖小区进水源综合水质的水平,并符合《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一级排放标准,且未对邻近自然水域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还略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盐度对长江刀鲚幼鱼非特异性免疫酶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工繁育的长江刀鲚Coilia nasus幼鱼(体质量为2.12 g±0.88 g)为对象,研究了盐度对其肝脏非特异性免疫酶和胃、肠、盲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试验设6个盐度(3、6、9、12、15、18)处理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养50尾鱼,试验共进行55 d。结果表明:盐度为15时,长江刀鲚幼鱼肝脏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均处于最低值,分别为104.77、60.72 U/g,盐度为18时,肝脏ACP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随盐度变化的趋势相同,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变化趋势相反,盐度对肝脏CAT活力无显著性影响(P0.05);相同盐度下,肠淀粉酶(AMS)、脂肪酶(LPS)、蛋白酶(胃蛋白酶PPS、胰蛋白酶TPS)活力比胃和盲囊高,胃LPS活力明显低于盲囊和肠;盐度为9时盲囊LPS活力以及盐度为15时肠TPS活力出现最大值;相同盐度下,不同消化组织AMS活力总体上为肠盲囊胃,盐度为12时,各消化组织AMS活力处于较低水平,盐度为15时,各消化组织AMS活力整体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根据盐度对不同组织不同酶活力的影响规律,得出适宜长江刀鲚生存的盐度为12~15。  相似文献   
56.
通过克隆长江刀鲚的GHRH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旨在为长江刀鲚分子生物育种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提取长江刀鲚组织中的总RNA,根据已知鱼类GHRH基因保守片段设计兼并引物,使用RT-PCR方法克隆长江刀鲚GHRH基因片段,对所得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试验结果:克隆得到的基因片段长度为492 bp,推导出氨基酸残基为164个,其氨基酸序列与大西洋鲱鱼、斑马鱼和大西洋鳕的相似度分别为92 %、79 %和77 %。系统进化树分析进一步表明,长江刀鲚与大西洋鲱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57.
菊黄东方鲀幼鱼转食过程中生长和脂肪酸组成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揭示菊黄东方鲀幼鱼转食过程中营养特点,提高转食期成活率,采用生化分析手段对驯化转食前、中、后的菊黄东方鲀幼鱼生长和全鱼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菊黄东方鲀幼鱼在驯化完全转食配合饲料后,呈现出体质量的生长补偿现象。驯化前幼鱼的肥满度最高(10.02),在驯化中最低(5.43),驯化后肥满度有显著恢复(6.00)。幼鱼摄食配合饲料后,全鱼的干物质含量明显升高。在菊黄东方鲀驯化转食前、中、后阶段的干样中检出8种饱和脂肪酸(SFA)、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12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从百分含量上看,幼鱼驯化转食过程中,C16:0含量最高且稳定(21.26%~23.81%),C18:0含量显著下降,C16:1和C18:1n9c含量显著上升;C22:6n3(DHA)含量较丰富(11.95%~13.05%),且呈现略微降低;C20:5n3(EPA)在驯化中略微下降,驯化后又略有上升;C22:5n3(DPA)呈现显著降低。SFA的比例相对稳定(38.13%~42.52%),MUFA的比例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但PUFA的比例(特别是∑n3PUFA)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配合饲料的C18:2n6c含量特别高(21.29%),但摄食配合饲料的幼鱼体内的C18:2n6c含量非常低(2.47%);相反,配合饲料的C16:1含量特别低(3.87%),但摄食配合饲料的幼鱼体内的C16:1含量较高(9.25%)。研究表明菊黄东方鲀幼鱼后期对n3PUFA(特别是DHA和EPA)有较高的需求量,但不需要过多的C18:2n6c,部分的C16:1需要从其他营养物质转化过来。为提高菊黄东方鲀幼鱼驯化转食配合饲料过程中成活率,建议:(1)幼鱼驯化转食前,加强投喂活体饵料,特别是富含n3PUFA的海水桡足类;(2)幼鱼驯化转食的配合饲料中加大DHA和EPA的添加量,同时减少C18:2n6c比例、增加C16:1的比例。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了盐度对金鱼藻生长及除氮作用的影响。[方法]以采自盐碱地水湾的沉水植物金鱼藻为试验材料,试验设5个盐度(S)梯度:0.2、2.0、4.0、6.0、7.5,经过30d的连续培养和4d的除氮试验,观察金鱼藻叶茎色泽、抽芽与凋落等生长变化状况。[结果]金鱼藻在水环境盐度S≤4.0时可正常生长,但当盐度S≥6.0时,其生长受到抑制。培养液盐度对金鱼藻去除氨态氮的作用具有显著影响,除氨氮率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当盐度S〉4.0时,金鱼藻基本失去除氨氮能力。金鱼藻具有较强的吸收硝态氮的能力,各盐度组对硝态氮的去除率均高于对氨氮的去除率。金鱼藻还具有良好的去除无机氮的能力。[结论]当养殖用水的盐度S〈4.0时,采用金鱼藻可有效降低水环境中的三态氮。  相似文献   
59.
池塘养殖全人工繁育长江刀鲚当年1龄鱼种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池塘养殖长江刀鲚苗种的生长特性,对540尾全人工繁育的子二代长江刀鲚1龄鱼种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生物学测量与统计,获得长江刀鲚1龄鱼种的基本生长规律。结果表明,37日龄的长江刀鲚苗种,经过130 d的池塘培育,5号塘鱼种的体长增至(9. 991±0. 482)cm,体质量增至(2. 62±0. 33) g; 57号塘鱼种的体长增至(9. 573±0. 464) cm,体质量增至(2. 48±0. 36)g。长江刀鲚的体质量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5号塘,W=0. 009 2 L~(2. 501 1)(R~2=0. 933 3); 57号塘,W=0. 007 8 L~(2. 567 2)(R~2=0. 955 1)。两式中b值都小于3,表明长江刀鲚呈异速生长。体长(L)与日龄(t)、体质量(W)与日龄(t)均呈对数相关。体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5号塘,L=2. 639 7 ln t-3. 166 4,R~2=0. 922 8; 57号塘,L=2. 892 4 ln t-5. 006 9,R~2=0. 968 1。体质量与日龄的关系式为:5号塘,W=1. 192 3 ln t-3. 155 1,R~2=0. 742 4; 57号塘,W=1. 374 0 ln t-4. 454 4,R~2=0. 963 5。  相似文献   
60.
美洲鲥鱼卵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池养美洲鲥亲本的游离卵进行营养分析和品质评价,以探明美洲鲥鱼卵的营养价值。结果显示,美洲鲥鱼卵鲜样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91.88%、5.33%、1.14%和0.76%。检出的18种常见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4种氨基酸是谷氨酸、亮氨酸、丙氨酸和天冬氨酸;鱼卵干样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分别为61.41%、27.05%、30.54%和21.12%;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以及鲜味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分别为0.44、0.89和0.34;蛋氨酸+胱氨酸和色氨酸分别是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其必需氨基酸指数和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分别为86.98和3.17。鱼卵干样中检出3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30.43%)、2种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28.45%)和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41.04%),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和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分别为0.44和0.51;以油酸(C18:1n9c)(27.13%)、棕榈酸(C16:0)(22.39%)、亚油酸(C18:2n6c)(14.56%)、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11.29%)为主,共占脂肪酸总量的75.37%。研究表明,美洲鲥鱼卵虽水分含量特别高(91.88%),但其干物质营养价值较高、味道鲜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