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37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21篇
  17篇
综合类   236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108篇
畜牧兽医   121篇
园艺   118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731.
几十年来,我国蛋鸡产业都在稳定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一直处于畜牧业前列水平。尤其是自主创新品种,近几年成为畜牧业中的领军者。再加上政府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使得蛋鸡产业处于我国乃至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免疫力与生产性能两者无法同时达到最佳水平,是导致蛋鸡产业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之一。目前为止,关于禽类免疫方面的系统介绍较为匮乏。因此,全面总结禽类免疫特征,了解禽类最新免疫进展,试图从中找到免疫力与生产性能同时达到最佳水平的平衡点,持续高效发展蛋鸡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经济价值。本文概述了蛋鸡免疫、免疫性指标、免疫抑制性疾病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简单介绍了自身免疫调控,详细阐述了营养性免疫调控机制与策略,旨在为未来蛋鸡行业更加高效、绿色经济、稳步发展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732.
不同培养方法对"三峡一号"猕猴桃无菌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 ,在“三峡一号”猕猴桃组织培养中半固体培养不降低无菌苗生长势 ,对无菌苗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 ,适合于“三峡一号”无菌苗的快速繁殖。半固体培养 2 8d比相同条件下固体培养的无菌苗分化植株高出 1 2 0 % ,平均植株高度高出 68 84% ,植株叶片数高出1 1 5 1 5 % ,单叶面积高出 36 1 2 % ,经方差分析 ,前三者差异极显著 ,单叶面积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半固体培养 60d比相同条件下固体培养的无菌苗植株高度、单株叶片数、单叶面积分别高出 81 6%、5 7 4%、35 98% ,经方差分析 ,前三者差异极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33.
滨海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目前滨海县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模式,并提出今后的发展对策,以期实现滨海县农业生产的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734.
配方施肥对滨海盐土啤酒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有大片滨海盐土,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在滨海盐土上开发种植啤酒大麦是沿海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啤酒大麦施用氮、磷、钾肥,其丰缺指标分别为48.1%、87.0%、93.0%,影响粒重的变异系数为6.20%、0.95%和3.16%,影响蛋白质含量的变异系数为14.18%、7.67%和1.49%。肥料效应方程拟合显示,江苏滨海盐土中等肥力地块种植啤酒大麦,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N 229.5 kg/hm2、P2O562.5 kg/hm2和K2O 36.2kg/hm2,三者施用比例为1∶0.27∶0.16,将70%的氮肥和全部磷、钾肥作基肥时,选择25∶10∶6或相近的配方时,产量和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735.
贡蕉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经济作物。种植的种苗来源主要有组培苗和吸芽苗,不同种苗类型对田间管理要求不同,从而影响植株生长和产量性状。本研究采用不同种苗类型为材料,探讨贡蕉生育期的生长指标和产量性状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吸芽苗相对于组培苗,在幼苗期内球茎高度和宽度、粗根系直径上为极显著差异,分别增加了653.43%、391.24%、198.36%;抽蕾期假茎粗度、叶片宽度、假茎高度达到极显著差异,分别增加了18.36%,17.01%,16.82%;采收期果穗重、果指重、果指背长、果穗长上呈显著性差异,分别增加了34.50%、32.01%、24.33%、17.18%。再进一步相关性分析发现,果穗重量与内球茎高度和宽度、果穗长和果指粗呈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98、0.96和0.94。由此可见,在自然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吸芽种苗,具有较大的球茎器官,养分贮存足,发苗快,植株长势强,更易丰产稳产,研究结果对贡蕉高效种植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6.
为探究万山群岛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特征,构建万山群岛渔业生物简要食物网,于2021年秋季(9月)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万山群岛主要渔业生物的营养结构特征,并计算了其营养结构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万山群岛海域鱼类δ13C值变化范围为-21.23‰(鲻Mugil cephalus)~-14.00‰(黑边布氏鲾Eubleekeria splendens),均值为(-16.96±0.41)‰, δ15N值变化范围为9.93‰(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14.83‰(截尾白姑鱼Pennahia anea),均值为(12.52±0.34)‰,鱼类的营养级变化范围为2.54~3.98,平均营养级为3.30。鱼类的δ13C变幅(CR)为7.23,δ15N变幅(NR)为4.90,凸多边形总面积(TA)为23.64,矫正后的标准椭圆面积(SEAc)为3.73,平均离心距离(CD)为1.30,平均最邻近距离(MNND)和平均最邻近距离标准差(SDNND)均为0.24。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值可将万山群岛...  相似文献   
737.
设计4组饲料,分别添加0(对照组)、2%、4%、6%的味精渣,使用血粉、棉粕与味精渣(按1:2:4的模式)进行配比,同时分别降低0、5%、9%、14%的豆粕,每组6个平行箱。各组饲料脂肪、淀粉含量一致;各组蛋白含量不等;必需氨基酸接近。养殖初始重133.5g的罗非鱼8周,分别在养殖3周、6周和8周养殖结束时进行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2%味精渣组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显著优于4%组、6%组。研究结果表明,在罗非鱼料中添加2%味精渣,使用血粉、棉粕与味精渣(按1:2:4的模式)进行配比,同时降低5%的豆粕,其生长效果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肥满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合配方成本、生长结果和形体指标,本实验推荐味精渣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  相似文献   
738.
为探究贻贝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生态特征以及资源利用情况,基于2021年嵊泗枸杞岛贻贝养殖区春季(4月)和秋季(11月)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数据,采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联结系数、冗余分析等方法探究了优势种时空生态位及种间联结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132种,优势种共有13种,分别为不倒翁虫(Sternaspis scutate)、朝鲜阳遂足(Amphiura koreae)、刚鳃虫(Chaetozone setosa)等。生态位宽度范围为1.065~2.507,其中不倒翁虫生态位宽度最高。生态位重叠各种对间重叠值范围为0~0.83,其中重叠值最大的种对为刚鳃虫和细丝鳃虫(Cirratulus filiformis),梳鳃虫(Terebellides stroemii)与刚鳃虫、昆士兰稚齿虫(Prionospio queenslandica)、细丝鳃虫3组物种对以及异足索沙蚕(Kuwaita heteropoda)和中锐吻沙蚕(Glycera rouxii)种对生态位重叠值最小。方差比率法表明,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总体呈现不显著负关联。卡方检验和联结系数也表明大...  相似文献   
739.
在德州市1984-2013年降雨量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基于秩次集对分析的年降雨量预测模型,进而对德州市某一年的降雨量进行预测,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论:该方法概念清楚、计算简单、使用方便,不需对数据作预处理,克服了分类标准确定主观性的缺点。所预测数值的相对误差均在可控范围以内,说明该方法对降雨量的预测是可行而有效的,可以利用该方法对德州市未来年份的雨洪资源潜力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40.
灰鹦嘴鱼(Chlorurus sordidus)是一种先雌后雄的性逆转鱼类, 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具有较高丰度, 具有产卵集聚特性, 易被过度捕捞。为了深入了解灰鹦嘴鱼的繁殖生物学特征, 本研究团队于 2020 年 7 月和 2021 年 4 月以潜水捕捞作业的方式从永乐环礁和美济礁采集样本, 速冻后带回实验室进行解剖与分析, 对灰鹦嘴鱼的体长及体重特征、性比、性逆转体长、成熟系数、卵径特征和繁殖力等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 旨在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这一珊瑚礁特色鱼类。研究结果表明, 灰鹦嘴鱼雄性体长和体重显著大于雌性, 永乐环礁和美济礁样本的体长-体重关系无显著差异, 分别为 W=9.67×10–5×L2.809W=7.27×10?5 ×L2.877。永乐环礁和美济礁雌雄性比差异显著, 分别为 1.33∶1 和 6.33∶1; 永乐环礁 50%性逆转体长较美济礁为小, 分别为 151.60 mm 和 174.37 mm; 两地雌性性腺 III 和 IV 期的成熟系数差异不显著, 永乐环礁分别为 1.74±1.07 和 2.87±0.56, 美济礁分别为 1.86±1.12 和 2.77±1.12; 卵径频率分布均为连续分布型, 证实灰鹦嘴鱼为典型的分批繁殖鱼类; 美济礁的繁殖力及体长和体重的相对繁殖力均显著大于永乐环礁(P<0.05), 美济礁的繁殖力及体长和体重的相对繁殖力分别为(82941±42544) eggs、(545.59± 274.24) eggs/mm 和(693.52±332.85) eggs/g, 永乐环礁分别为 53540±45449) eggs、328.20±212.69) eggs/mm 和 442.80±167.44) eggs/g; 美济礁的繁殖力与体长及体重无显著相关性(P>0.05), 而永乐环礁却呈显著正相关性 (P<0.05)。研究结果表明, 捕捞压力使灰鹦嘴鱼的基础生物学特征产生明显的可塑性变化, 特别是性比和繁殖力, 均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鱼类可塑性研究提供基础参考, 同时也为岛礁的生态修复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