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研究了Cu2+对缢蛏稚贝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根据96 h LC50值设定10、30、40μg/L 3个Cu2+质量浓度梯度进行暴露实验,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k)稚贝软体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研究Cu2+污染对缢蛏稚贝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Cu2+对缢蛏稚贝96 hLC50为309.742μg/L;不同浓度Cu2+胁迫下,96 h内缢蛏稚贝抗氧化酶(CAT、SOD)活力发生显著的变化(P<0.05),除最高组40μg/L在48 h时CAT活力被显著抑制(P<0.05)外,96 h内绝大部分时间点与沙滤海水对照组相比,各暴露组抗氧化酶(CAT、SOD)活性处于诱导状态;96 h内各暴露组缢蛏稚贝丙二醛(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认为,CAT、SOD活性及MDA含量变化可反映缢蛏稚贝受Cu2+伤害的程度,可用作缢蛏安全性风险评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镉(Cd)的各个不同暴毒浓度(5,15,45,90μg/L)对泥蚶鳃和肝脏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及高浓度暴毒情况下对泥蚶鳃和肝脏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实验处理时间为96 h。结果发现,随着暴毒浓度的升高,鳃丝内腔隙肿胀,内有血细胞堆积,最后鳃丝出现断裂融合,其上的呼吸上皮细胞脱落,超微结构发现鳃上皮细胞中出现黑色嗜锇性物质,且次级溶酶体和线粒体数量都增加,最后细胞内出现空泡现象;Cd对肝脏显微结构的影响不大,仅出现了黄色沉积物,超微结构表明,肝细胞内亦出现了嗜锇性物质,次级溶酶体亦大量增加,这些现象与鳃丝内出现的情况一致,且肝细胞核还出现变形皱缩,甚至产生空泡,细胞出现了不可逆的损伤。最为敏感的线粒体和内质网没有出现损伤现象,研究推测可能是由于机体内Cd诱导产生的抗氧化活性酶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2至2003年内蒙古大麦新品种比较试验中的4个参试品种6个点次的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内蒙古生态条件下,与大麦产量关系密切的因子为:单株粒重(有效穗数(株高(穗长(千粒重。  相似文献   
14.
<正>海水养殖走向深远海,实现大型化、智能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海水养殖发展的共同趋势[1]。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濒临黄海,海岸线曲折、海域开阔,海岸线总长967.57 km,管辖海域面积113.10万hm2,其中-20 m以深海域79.67万hm2,占海域总面积的70.44%,对发展深远海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威海市作为全国海洋渔业重点地市,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近岸养殖海域整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