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34篇
  2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41.
虫草类真菌多糖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及其代用品真菌多糖化学结构以及生物活性研究现状,从冬虫夏草及其代用品真菌多糖与食药用真菌多糖研究开发成果看,冬虫夏草及其代用品多糖研究开发应考虑其构效关系,以及物质间的协同作用。同时结合食药用真菌多糖产品带来的良好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冬虫夏草及其代用品广泛的生物活性,指出在糖生物学将成为生命科学研究新前沿的21世纪,冬虫夏草及其代用品真菌多糖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2.
根据庙岛群岛海域(120.4°E ~121.0°E, 37.8°E ~38.2°N) 2015—2020 年 5 月(枯水期)和 8 月(丰水期) 12 个航次的浮游植物和水环境调查结果, 结合降水量数据和厄尔尼诺事件, 以研究气候变化过程中浮游植物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共鉴定出浮游植物 4 门 45 属 109 种, 贡献率最大的为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占藻类种类数的 85.32%, 甲藻门(Pyrrophyta)次之, 占藻类种类数的 11.93%。调查期间枯水期硅藻丰度比例一直高于 90%, 主要优势种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 丰水期硅藻占比明显下降, 甲藻丰度比例由 0.5%逐渐升至 58.7%, 主要优势种为日本角毛藻(Chaetoceros nipponicus)和三角角藻(Tripos muelleri)。2018/2019 和 2019/2020 年厄尔尼诺影响期间, 2019—2020 年枯、丰水期浮游植物丰度与 2015—2018 年相比降幅达 93.2%。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 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 水温、降水量、SiO3 2–-Si, 硅藻类优势种多受与降水量相关的 NO3 -N、 SiO3 2–-Si、DIN 水平所调控, 而甲藻类主要影响因素为水温。其中具槽帕拉藻优势度与 SiO3 2–-Si 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P<0.05), 日本角毛藻优势度与前两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 极端干旱条件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相似性明显低于其他航次。  相似文献   
43.
秀珍菇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秀珍菇又名白平菇 ,其学名为黄白侧耳。秀珍菇菇形秀小、白漂 ,口感柔嫩 ,美味爽口 ,营养丰富 ,富含蛋白质、多糖、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人体必需 8种氨基酸含量齐全 ,备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由于品种来源不同 ,部分秀珍菇品种表现特征稍有差异。据卢政辉等报道 ,秀珍菇有两个菌株 :一是引自日本的“小平菇” ,出菇温度 8~ 2 4℃ ,菌盖灰色 ,成熟后色白 ,丛生柄短 ,产菇集中 ;二是引自台湾的小平菇 ,出菇温度 8~ 2 4℃ ,菌盖浅灰色 ,单生、柄短 ,中生或偏生。现将其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生物学特性1 .1 营 养 栽培…  相似文献   
44.
从陆地棉SSH-cDNA文库的测序结果中得到一条具有完整ORF的陆地棉水孔蛋白基因序列,将其命名为GhAQP2。以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探针,在棉花EST数据库经同源搜索得到2个相似性较高的EST,利用RACE技术获得其全长cDNA序列,将其基因命名为GhAQP3和GhAQP4。基因结构分析发现GhAQP2和GhAQP3各有4个外显子,3个内含子;GhAQP4有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生物信息分析表明3个基因编码蛋白均含有6个跨膜区,2个NPA结构域,其氨基酸序列具备MIP超家族典型的蛋白保守区序列特征。多序列比对发现3个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PIP2类水孔蛋白氨基酸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qRT-PCR分析表明,GhAQP2在纤维伸长后期优势表达,GhAQP3在下胚轴和子叶中高表达,GhAQP4在纤维伸长前期优势表达,推测3个基因在不同的组织中发挥作用。GhAQP2在20DPA优势表达,为研究该基因在纤维伸长向次生壁加厚期转化过程中的表达调控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5.
水温18.2-21.9 ℃和盐度30-32下,在室内200 L塑料水槽中添加不同的碳源(葡萄糖、蔗糖、玉米淀粉、地瓜粉等)形成生物絮团,养殖体重(0.9±0.1 )g/只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幼参2个月,探讨水体中的生物絮团对其体内主要消化酶和免疫性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水体中添加淀粉、蔗糖有利于提高幼参体内消化酶(淀粉酶、蛋白酶)的活性。复合碳源组(葡萄糖:果糖:蔗糖:玉米淀粉:地瓜粉=0:3:4:2:1)幼参胃蛋白酶活性(10.63 U/mg prot)显著高于其它组,复合碳源更利于提高幼参胃蛋白酶活性。复合碳源组(葡萄糖:果糖:蔗糖:玉米淀粉:地瓜粉=1:2:4:1:2),幼参体壁中ALP活性最高,为2.66 U/mg;而玉米淀粉组中,幼参体液中SOD活性(204.66 U/mg )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P < 0.05)。添加碳源后制得的生物絮团可以提高幼参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6.
虫生真菌蝉拟青霉及其角变株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蝉拟青霉GZUIFR-JZD3菌株在沙氏培养基上可产生孢子型(JZD3-C)和菌丝型(JZD3-M)两类不同的角变。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差异,笔者比较了两个角变株与原始菌株(JZD3)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及产孢量。研究了其对甘蓝蚜的致病性并测定了它们的胞外多糖、蛋白酶、蛋白质、SOD和POD的含量。结果表明:3个菌株形态差异较大,在多数培养基上,JZD3生长最快,产孢量最大;胞外多糖、SOD、POD含量以及对蚜虫致病率也是JZD3菌株最佳;而蛋白酶和蛋白质含量则分别是JZD3-C和JZD3-M较高。  相似文献   
47.
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是一种对鳞翅目Lepido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等多种昆虫具有较强致病性的虫生真菌 [1-2].目前,对于蝉拟青霉固态发酵培养方法的报道较少 [3].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菌株,作者以一株分离自山蝉Cicada flammata若虫僵尸的蝉拟青霉LB菌株为对象,筛选并优化了固态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48.
玫烟色拟青霉营养需求及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平皿中测定碳源、氯源、微量元素、温度和pH值对玫烟色拟青霉9867菌株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分别为玉米粉、酵母膏、铜;最适温度为26℃;最适pH为6~7。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4株红曲霉进行液体发酵研究,筛选出产酯化酶能力较高的红曲霉ZK,其发酵液中酯化酶活力为206.4U·mL-1,再应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其培养基配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发酵红曲霉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可溶性淀粉70.0g·L-1、蛋白胨25.0g·L-1、MgSO4·7H2O 1.0g·L-1;连续进行4个批次的稳定性试验证明,以最佳培养基发酵,酯化酶平均酶活力为293.8U·mL-1,酶活力提高了42.3%,为红曲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0.
棉花纤维强度主效QTLs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聚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个纤维品质优异材料0-153和新陆早24与2个大面积推广品种鲁棉研28和冀棉516为亲本,配制了(冀棉516×0-153)×(冀棉516×新陆早24)(Pop1)、(鲁棉研28×0-153)×(鲁棉研28×新陆早24)(Pop2)组合的双交F1群体,对3个纤维强度主效QTLs连锁的4个SSR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并对不同QTLs的聚合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标记的选择都表现出显著的遗传效应,在2个群体中纯合显性基因/显性基因单株平均纤维比强度在31.21~32.62 cN·tex-1,杂合基因型单株平均纤维比强度在30.77~32.50 cN·tex-1,单个标记的选择效应在0.80~1.51 cN·tex-1;QTL-1×QTL-3和QTL-2×QTL-3组合在2个群体中同时聚合该2个QTLs时单株平均纤维比强度达到33.40~34.08 cN·tex-1,与2个QTLs均无单株相比选择效应在2.73~3.56cN·tex-1,与只含有其中1个QTL单株相比选择效应在1.12~3.02 cN·tex-1。此外,聚合效应分析表明,QTL-1与QTL-2可能是同一个QTL,QTL-2与QTL-3之间存在明显的上位效应。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开展纤维强度的分子标记辅助聚合育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