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34篇
  2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探讨棉花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皮棉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明确其产量育种的主攻方向,以1套陆地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及F1为材料,采用相关与通径分析的方法,对5种环境条件下代换系亲本及F1的皮棉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以铃数最大,铃重次之,衣分最小,且F1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在所有环境下均比代换系亲本要小。铃数、衣分及铃重与皮棉产量均呈正相关,除个别环境外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其与皮棉产量的相关和偏相关系数在代换系亲本中以铃数最大,而F1中则以衣分最大。衣分,铃数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程度受环境影响小,而铃重受环境影响较大。除1种环境外,代换系亲本的直接通径系数以铃数最大,衣分次之,铃重最小,而F1中则以衣分最大,铃数次之,铃重最小;代换系亲本中各因素的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而F1中铃数与铃重相互之间的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材料类型和环境条件不同,其产量构成因素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程度及贡献大小也存在较大差异。代换系亲本产量育种的主攻目标前期应该重在衣分,后期重在铃数,而F1则始终以提高衣分为主。  相似文献   
82.
以1套陆地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亲本材料,采用株系间随机成对杂交组配F1,在5个环境下鉴定片段代换系亲本及F1的皮棉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表现。结果表明,与轮回亲本(中棉所36)相比,F1在铃重与皮棉产量性状上具有一定的对照优势,亲本与F1的纤维长度与比强度均表现出明显的对照优势,且环境间表现一致。F1铃重、衣分与皮棉产量在各个环境下的中亲优势均值全部为正,且相对较大。除个别环境外,纤维长度、马克隆值与比强度的中亲优势均值也全部为正,但数值相对较小。片段代换系及F1的遗传变异丰富,部分亲本与F1在多个环境下的综合表现优异,其皮棉产量与纤维品质得到同步提高,群体材料的遗传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3.
 以2个品种(系)TG41和sGK156以及3个纤维品质优异的种质系7235、HS427-10和0-153为亲本,配制了(sGK156×HS427-10)×(0-153×7235)、(TG41×HS427-10)×(0-153×7235)[JP]和(sGK156×0-153)×(sGK156×HS427-10) 3套组合的双交F1及F2群体,利用3个纤维长度不同QTLs相关的SSR标记进行辅助选择。结果,用3个标记分别进行单标记辅助选择时,有/无标记单株平均纤维长度之间的差异在3个群体的F1世代中都可以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并且在F2世代株行中也表现出一定差异,可以稳定表达。当用2个或3个标记同时进行聚合选择时,随着聚合到QTL个数的增多,单株平均纤维长度值增大,选择效果越来越好,但在不同群体中表现有差异。可见,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对棉花纤维长度进行改良是有效的,聚合多个QTLs时,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有必要培育多个基因聚合并纯合的高代重组自交系材料,进一步研究多基因聚合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84.
85.
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Wize)Brown & Smith)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要昆虫病原真菌和土壤真菌。Sekiguchi,A(1959)已培养生产此菌进行了害虫的生物防治试验。曾省等人(1965)在国内也首次从榨蚕饰腹寄生蝇蛹体上分离报道了本菌。我们于1976—1977年在进行害虫病原微生物调查时发现,玫烟色拟青霉对茶树害虫的寄生范围十分广泛。 Angus(1965)、Bugers(1971)和Ignoffo(1976)都曾报道,分离自不同寄主昆虫,或同一寄主而地区不同的菌株,它们对同种试虫的致病力有明显差异。但对来自同一种昆虫而虫期不同的菌株其致病力有无差异则未见报道。 曾省等人(1965)和Madelin(1966)报道,玫烟色拟青霉在马铃薯块、畜类和黄豆饼粉上都能很好生长,抱子量可达60×10~8/  相似文献   
86.
虫草菌素的生物活性及检测方法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系统地介绍了虫草菌素的生物活性及分离测定方法,为虫草菌素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7.
虫生真菌玫烟色拟青霉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玫烟色拟青霉9867菌株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液体菌种最佳培养时间为65 h,其菌丝生物量最高,达20.62 g/L;固体培养最佳时间为20 d。液体菌种接种量为4%,初始pH为6~7,最佳培养温度为26℃。  相似文献   
88.
为了筛选到生防效果好的高效蝉拟青霉菌株,对其12个不同来源菌株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抗紫外线能力、耐热性以及对蚜虫的致病力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L和3L菌株菌落生长最快,SL5和FY菌株产孢量最高,FY和3L菌株孢子萌发率最高,FY和FJS菌株抗紫外线能力最强,3L和3716菌株耐热性最强,LB、3L菌株和3716菌株对蚜虫的致病性高,孢子和代谢物对蚜虫的致死率都在80.00%以上。经综合比较,LB菌株在致病力、产孢量、抗紫外线、抗热性等方面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89.
真菌激发子诱导虫草菌素高产的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鉴真菌激发子诱导植物细胞悬浮培养中次生代谢产物富积的理论,方法,筛选出对蛹虫草有拮抗或互生关系的真菌菌株并制备激发子粗提物。经平板纸片法和液体培养法测试表明,多数菌株对蛹虫草菌生长有较好的影响,建立和测定了蛹虫草生长曲线及真菌激发子处理的有效时间。  相似文献   
90.
烟草仓储粉螟致病真菌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JZD-4)、斜链拟青霉(P.cateniobliquusSL10)、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GL-5)、球孢白僵菌(B.bassianKBJ)和布氏白僵菌(B.blongniartii6851)5个虫生真菌的(0.5~1)×108孢子/mL孢子悬液处理3龄烟草粉螟幼虫后,结果:不同菌株的罹病死亡症状各不相同,同时,比较了5个菌株分别在(25±1)℃和(30±1)℃下培养14 d后的菌落生长速度。为进一步筛选烟叶仓储生物防治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