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1997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烟粉虱及其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D)近年来危害严重,使用杀虫剂抑制传毒介体在植物间传毒是目前防控该病虫组合的常用手段。本研究通过选择试验探讨了氟吡呋喃酮、溴氰虫酰胺和噻虫嗪三种杀虫剂分别在亚致死浓度(LC_(15)、LC_(40))和田间应用浓度处理下番茄苗对携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Q烟粉虱的驱避效应。结果表明:氟吡呋喃酮在各浓度处理下均对Q烟粉虱具有显著的驱避效果,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驱避效应越显著;溴氰虫酰胺和噻虫嗪只在田间应用浓度处理下对Q烟粉虱有显著的驱避效果;噻虫嗪在LC_(15)亚致死浓度作用下对烟粉虱具有一定的吸引作用。氟吡呋喃酮可作为良好的烟粉虱驱避剂,对其传播TYLCV具有很大预防潜力,噻虫嗪则不宜用来作为病毒病的防控药剂。  相似文献   
52.
试验旨在研究育雏后期(3~6周龄)饲粮总含硫氨基酸(TSAA)水平对京红蛋鸡育雏期生产性能和血生化指标、育成和产蛋期生产性能的影响,以此确定京红蛋鸡育雏后期TSAA的适宜需要量。选用15日龄"京红1号"商品代蛋雏鸡9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采用玉米-豆粕型饲粮,5组饲粮TSAA的浓度分别为0.58%、0.66%、0.77%、0.82%和0.90%。试验期4周,跟踪观察19周。结果表明:在试验期,蛋鸡日增重随TSAA增加线性增加(P0.05),0.82%和0.90%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耗料增重比随TSAA增加线性降低(P0.05),0.82%和0.90%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随TSAA增加线性升高(P0.05),0.82%组显著高于0.58%、0.66%和0.77%组(P0.05);血清白蛋白含量随TSAA升高呈二次增加(P0.05),且0.82%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观察期,育雏后期TSAA对体重的影响会延续至12周龄,对16、20周龄的体重没有显著影响(P0.05);0.82%和0.90%组在17~25周龄的产蛋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综上,"京红1号"商品代蛋鸡育雏后期适宜TSAA为0.82%,每只蛋鸡TSAA需要量为230.83 mg/d。  相似文献   
53.
采用粉煤灰、花生壳、木屑等3种废弃物作为吸附剂进行静态吸附试验,比较3种废弃物在不同pH值、浓度、时间对亚甲基蓝吸附的影响;并应用吸附等温线及吸附动力学方程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初步探讨吸附机理。结果显示:粉煤灰受pH值影响大,花生壳、木屑在pH值3~12范围内都能有效吸附亚甲基蓝,吸附等温线经等温方程拟合后,粉煤灰、木屑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的描述,其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花生壳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的描述,其吸附属于多分层吸附;经动力学方程拟合后,3种物质吸附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过程。3种物质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表现为:花生壳>木屑>粉煤灰。  相似文献   
54.
淡水鱼低温相变区热特性参数预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淡水鱼冷冻冷藏加工、品质控制及设备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应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鲢鱼、鳙鱼、鲤鱼以及草鱼背部和腹部肌肉在低温相变区(-40~10℃)的冰点、表观比热和热焓,建立淡水鱼低温相变区热特性参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基于淡水鱼肌肉水溶性成分含量的线性组合冰点预测模型、低温相变区表观比热的两段式预测模型和推导的淡水鱼肌肉热焓预测模型都有很高的拟合精度。鱼肌肉中含水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等对冰点和冰点以上的表观比热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可溶性固形物和含水率分别对冰点和常  相似文献   
55.
分析了四川省青川县、安县、旺苍县产的3种柴胡(Bupleurum L.)川北柴1号、中柴1号及川红柴1号的总黄酮及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川北柴1号的总黄酮及微量元素含量比中柴1号及川红柴1号的高,产地和品种对柴胡总黄酮和微量元素的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6.
57.
为探究鲢鱼糜加工中臭氧的氧化作用对鱼糜凝胶品质的改善效果,以臭氧氧化的鲢肌球蛋白为原料,采用流变仪并结合Ostwald-de Waele方程、Burgers方程拟合,研究臭氧氧化鲢肌球蛋白的流变特性,并分析其凝胶化过程中凝胶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肌球蛋白溶液储能模量G''始终大于损耗模量G'',臭氧氧化45 s时,肌球蛋白溶液G''G''最大,对频率依赖性最弱;臭氧氧化使肌球蛋白溶液黏性系数k值下降;不同臭氧氧化时长的肌球蛋白凝胶化趋势相似,但臭氧氧化作用使肌球蛋白G''达到峰值所需时间减小、峰值增加;在蠕变-恢复扫描测试中,臭氧氧化作用使肌球蛋白弛豫时间减少,弹性响应变快,臭氧氧化45 s时形变量ε最小。结果表明,肌球蛋白溶液属于弱凝胶及假塑性流体,一定程度的臭氧作用可使肌球蛋白在热诱导凝胶化中加速形成凝胶且凝胶特性得到一定程度提升。  相似文献   
58.
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为原料,制备油炸时间为0、30、90、120、180、240、300 s的直接油炸草鱼块(deep-fried fish nuggets,DFN)和外裹糊油炸草鱼块(breaded fish nuggets,BFN),对鱼块内外层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含量和理化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草鱼油炸过程中,水分流失、油脂吸收、美拉德反应和油脂氧化主要发生在鱼块外层。因此,油炸300 s后,DFN和BFN外层的羧甲基赖氨酸(CML)含量分别是内层的5.6和6.4倍。油炸时间延长会加剧鱼块内外层的水分流失和油脂吸收,丙二醛含量则先升高后趋于稳定。长时间加热还会引起鱼块外层的美拉德褐变颜色加深,CML和荧光AGEs含量显著增加。与DFN相比,BFN外层水分含量更低,油脂含量更高,在油炸后期美拉德褐变和荧光AGEs含量加速上升,但外裹糊的使用阻止了蛋白质与高温油脂直接接触,因此,油炸300 s后BFN外层的CML和荧光AGEs含量比DFN外层分别减少了34.6%和20.8%。外裹糊的使用还显著降低了鱼块内层的CML含量,对内层荧光AGEs含量则没有显著影响。以上结果表明,外裹糊的使用以及减少油炸时间均可以降低鱼块内外层的AGEs含量。  相似文献   
59.
肾叶打碗花营养器官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青岛海滨地区的肾叶打碗花(Calystegia soldanella)营养器官解剖学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 肾叶打碗花为典型的泌盐植物;叶片上下表皮分布有由多细胞组成的盐腺;叶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表皮外被有角质层;上下表皮都有气孔,气孔与表皮细胞基本齐平;为异面叶,有发达的栅栏组织.茎表皮上分布有气孔,与表皮细胞齐平;表皮与皮层之间有数层体积较小的厚壁细胞;薄壁细胞内有分泌腔分布;根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大量根毛等.研究结果表明,肾叶打碗花的解剖结构表现出与其生境相适应的特征.  相似文献   
60.
鱼糜凝胶脆性的力学性能表征与模型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用客观准确的方法评价鱼糜凝胶的脆性,以求为鱼糜凝胶的质构调控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该研究采用感官评价和单轴压缩、三点弯曲、穿刺等物性分析方法,对不同交联度的鱼糜凝胶感官脆性和力学指标进行测定,研究鱼糜凝胶感官脆性与交联度和力学指标的关系并建立鱼糜凝胶脆性的表征模型。结果表明,不同交联度的鱼糜凝胶表现出不同的口感,鱼糜凝胶的感官脆性评分随着交联度的增加而增大。当鱼糜凝胶的交联度小于30%时,咀嚼时鱼糜凝胶不具备脆性。当交联度超过30%后,鱼糜凝胶开始出现脆性,且随着交联度的增加其脆性显著增加。而当交联度超过75%时,感官脆性不再明显增加。在交联度30%~75.5%范围内,对鱼糜凝胶脆性进行力学表征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基于破断力、脆裂功、断裂应力、初始切割系数和压缩常数5个参数的鱼糜凝胶的脆性表征方程(R~2=0.981 9),可较好地表征鱼糜凝胶脆性。经验证,该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无差异(P0.05),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精确度,可客观表征鱼糜凝胶脆性,为开发不同口感鱼糜制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