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35篇
农学   1篇
  27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抗应激制剂在水产动物活体运输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动物在运输尤其是长途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颠簸、拥挤、缺氧和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产生适应性或防御性的应激反应,使得体内积累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损伤肝脏和肾脏等器官,导致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进而诱发水产动物的疾病,甚至死亡。因此,必须从运输前、运输中以及运输后三个环节全面预防和保护,将运输应激降至最低水平,最大程度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文章重点介绍了维生素、生物活性多糖、氨基酸、电解质和矿物元素及天然产物五类可以缓解水产动物应激的制剂或添加剂,展望了抗运输应激产品的研发方向。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分析认为:单一性的抗应激制剂无法完全消除或缓解多种运输应激,研究几种抗应激制剂共同作用后的综合效果显得尤为重要。认为应综合利用维生素、活性多糖及矿物质元素开发一个合理的配方,这可能会取得较好地缓解水产动物运输应激的效果。  相似文献   
92.
祁连山排露沟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小流域尺度下土壤有机碳的变异规律,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研究区0—10,10—20,20—4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不同土层有机碳含量属于中等强度变异,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135°方向上空间变异程度明显,空间分布的各向异性显著;克里格插值结果显示流域内阴坡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阳坡,高海拔区域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低海拔区域;不同土层间,土壤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青海云杉灌丛草地,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分布有着重要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变异性特征,与土壤性质、地形因子等结构性因素有关,为研究祁连山小流域土壤信息差异性的测量和描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
同一坡面上不同坡位土壤贮水量差异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坡面土壤水分分布特征,指导坡面植被恢复和坡面治理.对祁连山排露沟小流域阴坡上不同坡位土壤水分差异,分析表明:1)生长季平均土壤贮水量自坡上到坡下呈“单峰”变化:坡中和坡中下最高,分别为201和198 mm;坡中上和坡下次之,分别为177和175 mm;而坡上最少,为159 mm.2)6月、7月和9月,坡中、坡中下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其他坡位.5月和8月,不同坡位土壤贮水量差异较小,但坡中、坡中下土壤贮水量仍略高于其他坡位.3)在任何天气条件下,不同土层土壤贮水量沿坡面的变化规律均表现为自坡上到坡下呈“单峰”变化.0 ~ 3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在持续无雨、小雨或连阴雨的天气条件下,均表现为坡上最低,坡中最高.30 ~ 80 cm土层的贮水量,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坡中和坡中下的土壤贮水量总量最高;在持续无雨或小雨的天气下,坡中上最低;连阴雨的天气条件下,坡上最低.因此,中坡位由于接收坡上来水,水分条件最好.这说明在坡面尺度上进行林业管理时,考虑不同坡位的水分条件,合理管控不同坡位林分密度,有利于实现林-水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4.
以祁连山中段青海云杉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状态下森林土壤养分各项指标含量与肥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青海云杉林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值相对较适宜林分生长,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全钾、全磷、铵态氮、硝态氮都存在很高的相关关系,同时全氮与铵态氮、硝态氮也存在很高的相关关系;采用多元统计的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土壤肥力指标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9.298%,有机质、全钾、全磷、硝态氮、铵态氮等代表了研究区土壤自然肥力的水平,对土壤肥力有正向负荷;土壤肥力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高。  相似文献   
95.
祁连山西段青海云杉林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取样和实验室分析,对祁连山西段青海云杉林的土壤养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质的平均含量依次为(0.29±0.01)%、(0.051±0.001)%、(1.990±0.019)%和(7.96±0.40)%,空间变异程度均属中等变异。同时,10个样地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除土壤全磷含量总体均值为极显著外(F〉F0.01),全氮、全钾和有机质含量在不同样地的总体均值差异均不显著(F〈F0.05)。(2)在土壤剖面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土壤全磷含量逐渐增加,但其差异不大;土壤全钾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在剖面空间变异除土壤全钾含量为弱变异性,其他养分变异程度均属中等水平。(3)土壤表层(0-1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全磷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钾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6.
祁连山生物多样性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近20年来,甘肃祁连山水源林研究所和其它研究单位及大专院校在祁连山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与进展,分析了目前研究的重大问题,提出今后祁连山生物多样性研究要紧抓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以所改院为契机,通过加强人才培养,优化知识结构,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合作研究,争取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97.
祁连山青海云杉种群种内竞争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和改进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祁连山亚高寒山区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内设置的1 hm2样地内的青海云杉种内竞争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 在青海云杉种群中,随着样圆半径的增加,竞争强度逐渐减弱,青海云杉个体的竞争影响样圆半径为6 m。② 青海云杉种内竞争强度随着对象木胸径的增加,竞争强度不断减小,在径级为5~10 cm、25~30 cm时,竞争强度随径级的增加急剧减小,并在径级25~30 cm形成明显拐点。随着径级的继续增大,青海云杉受到的竞争压力变化较为平缓,竞争主要发生在径级小于25~30 cm植株上。③ 青海云杉种内竞争强度和对象木胸径大小服从乘幂函数,并达到显著水平。实验数据表明,该模型能很好的用于青海云杉种群种内竞争强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98.
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土壤养分和pH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祁连山北坡中山带森林灰褐土是生长青海云杉的集中地带。选择排露沟流域海拔2 900~3 300 m的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每隔100 m海拔梯度设置3个调查样地,研究青海结果表明:① 在海拔梯度上,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平均含量高海拔处高于低海拔,而且高海拔与低海拔差异显著(P<0.05);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则是高海拔低于低海拔,差异亦显著(P<0.05);速效磷含量随海拔升高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而且海拔间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pH随海拔的升高不断减小,但是海拔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 ② 在不同土层深度,0~1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均大于10~20 cm和20~40 cm土层,而且0~10 cm土层含量显著大于20~40 cm土层(P<0.05);土壤pH和全钾含量则随土层深度增加,pH在0~10 cm土层与20~40 cm差异显著(P<0.05),但全钾含量在不同土层差异均不显著(P>0.05)。 ③ 在碳、氮、磷、钾营养元素循环中,土壤pH和土壤有机质是影响青海云杉群落养分供应的首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99.
蛀干害虫营隐蔽生活,防治用药困难,使用熏蒸毒签虽解决了用药方法问题,但大面积使用防效偏低。本试验是将一定量的触杀剂加入熏蒸毒签之中,利用害虫探头及推排木丝的习性接触杀虫。现将试验结果报告于下。一、材料与方法(一)药签的制作竹签上蘸制磷化锌、阿拉伯树胶和水的混合胶状物,干后称作毒签的内膜;内膜之外再蘸制草酸、阿拉伯树胶和水的胶状混合物,干后称毒签的外膜。(详见《森林病虫通讯》1984年2期“熏蒸毒签防治蛀干害虫的试验研究”)。本试验是在熏蒸毒签外膜  相似文献   
100.
祁连山林草复合流域灌木林土壤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祁连山林草复合流域5种主要灌木类型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研究,对其持水能力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种灌木林类型的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分别在56.96~199.69 t/hm2和41.26~123.74 t/hm2,其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也分别为1 839.20~3 909.00 t/hm2和518.5~1 265.50 t/hm2.5种灌木林的持水能力顺序为吉拉柳灌丛>鲜黄小檗灌丛>箭叶锦鸡儿灌丛>金露梅灌丛>甘青锦鸡儿灌丛.土壤的贮水量占总蓄水量的92%以上,水源涵养功能以土壤层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