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59篇
农学   89篇
基础科学   176篇
  70篇
综合类   594篇
农作物   80篇
水产渔业   66篇
畜牧兽医   167篇
园艺   78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在八仙花(Hydrangea macrophylla)扦插繁殖中,使用不同浓度的用生根粉配制的溶液,并进行不同施用方式及不同施用时间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合理使用生根粉,能够有效地提高八仙花扦插繁殖的生根率。  相似文献   
62.
黄泛沙地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黄泛沙地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影响,以山东省国有东明林场3 a,5 a,8 a,10 a生杨树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取样、室内试验与湿筛法分析了土壤团聚体组成与稳定性,并分析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储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团聚体分布均以大团聚体(>0.25 mm)为主,在表层土层(0—20 cm)中,随林龄的增加,大团聚体含量呈先显著降低后增加再略减的趋势; 而在20—40 cm土层中,土壤大团聚体含量为5 a>8 a>3 a>10 a; 在40—60 cm土层无显著差异;(2)在0—20 cm土层中,有机碳含量表现为3 a>5 a>10 a>8 a; 在20—60 cm土层,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且无显著差异。土壤稳定性与团聚体的形成和有机碳密切相关,有机碳含量与GM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3)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有机碳储量均呈现一定程度表聚性,在0—20 cm各林龄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59.17%~74.26%。在3 a到5 a阶段由于土壤淋溶作用,可能导致有机碳储量发生转移,从表层土层(0—20 cm)向底层土层(20—60 cm)转移,而在8 a到10 a阶段,有机碳储量从底层土层向表层土层发生转移。研究结果为揭示黄泛沙地杨树人工林土壤团聚结构形成与有机碳提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3.
在蛹虫草资源调查中,发现两种子实体形态迥异的蛹虫草菌株T和G。栽培试验表明,T菌株子实体矮化膨大,G菌株子实体为棒状.两者子实体长度、直径和产量差异显著。有效成分测定结果表明,菌株T和G子实体中粗多糖的含量分别为1.75%,1.77%,虫草酸为2.81%,2.57%,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分别为30.43U/mgprotein、53.49U/mgprotein,过氧化物酶(POD)分别为31.26U/mgprotein,33.49U/mgprotein,过氧化氢酶(CAT)分别为126.35U/mgprotein、137.46U/mgprotein。其中,虫草酸含量、SOD酶活两者差异均显著。  相似文献   
64.
远志属有多种植物可供药用,其中,远志和卵叶远志为中药远志的药源植物,是我国传统中药,应用历史悠久,具有多方面功效;其他多种远志在各地民间广为使用。对传统中药远志的分类、本草考证、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资源进行概述,可为远志及远志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5.
调查了宁夏种粮大户及粮食生产合作社发展现状,统计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培育新型粮食生产主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66.
为寻找一种天然的抗氧化材料,以新疆药用植物黑桑的根、枝、叶和果实的乙醇提取物为材料,进行总多酚、总黄酮、抗氧化能力以及螯合 Fe2+测定。结果显示:果实(桑椹)提取物(EEMF)的总多酚含量(0.9438 mg· mL -1)以及总黄酮含量(0.1747 mg·mL -1)与叶提取物( EEML)、枝提取物( EEMB)和根提取物( EEMR)相比并不高,但 EEMF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清除羟基自由基、DPPH 自由基能力分别达到96.46%,96.83%,抑制脂质体氧化能力达到71.14%;此外,EEMF螯合 Fe2+能力也强于其他3种。表明黑桑4个部位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且果实最佳。  相似文献   
67.
泵站正向进水前池底坎整流机理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灿  成立  刘超 《排灌机械》2014,(5):393-398
为研究正向进水前池存在的不良流态,基于N-S方程和Realizable k-ε紊流模型,采用SIMPLE算法,数值模拟了正向进水前池中无任何措施和增设底坎整流措施的流态.CFD计算结果表明:原方案的前池两侧出现了大面积的回流区,泵站两侧机组进水条件差,水流偏斜较为明显;加底坎,且当底坎离进水池较远时,整流效果并不明显,前池内仍有大面积的回流产生,偏流依然严重;当底坎离进水池较近时,坎后旋涡直接影响到进水池的流态;通过CFD优化,底坎设在离进水池入口(7~10)D处,能明显改善前池的流态,水流能较均匀地流入各台机组;随着底坎坎高的增大,底层回流区会逐渐变小,较大回流区发生的位置也由坎后变为坎前,坎高的取值约为0.3H'时,前池内流态较好;底坎的顶宽尺寸对前池流态的影响较小.CFD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研究成果对正向扩散前池流态改善有借鉴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8.
为研究低扬程泵装置出水流道的水力性能,采用CFD方法对泵装置进行全流道数值计算,并通过模型试验对数值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分析了隔墩对出水流道水力性能和泵装置能量特性的影响,阐述了出水流道流量不平衡的问题以及环量对出水流道内部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低扬程泵装置,出水流道的隔墩对泵装置能量性能的影响较大,应尽量避免设置隔墩;在出水流道中,隔墩前伸会增加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导致两孔流量分配更加不相等,隔墩后伸对两孔流量的分配无影响但会增加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从而降低泵装置的水力性能。无环量时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与流量呈二次方关系,有环量时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增大,且内部流态变得复杂。出水流道的内外特性与泵装置的运行工况有关系,应避免将出水流道独立地从泵装置系统中脱离出来进行水力性能的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69.
S形贯流泵装置多工况过流部件水力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研究S形轴伸贯流泵装置过流部件的水力性能,采用CFD技术对泵装置进行了多工况全流道的数值计算,分析了泵装置各过流部件的水力性能,重点阐述了3种特征工况(小流量工况KQ=0.368、最优工况KQ=0.490、大流量工况KQ=0.613)时转轮叶片表面的静压分布、摩擦力线、各轴向弦长位置的轴向速度分布以及导叶体内部流态和回收环量效果。结果表明:在轮缘侧的叶片压力面静压值较大,在轮毂侧的叶片吸力面的静压值较大,轮缘侧较小,且随着展向位置Span值的增大,压力面与吸力面的压差呈现出逐渐递增趋势。在最优工况时,从导叶体进口至出口,导叶体的静压值逐渐增大。随流量的减小,导叶体的回收环量比CH先减小后增大。在最优工况KQ=0.490时,回收环量比CH最小,其值仅为0.031。针对该泵装置进行了同尺寸的物理模型试验,获得了泵装置的综合特性曲线,在叶片安放角-2°时,新型S形轴伸贯流泵装置的最高效率达83.55%,此时流量系数KQ=0.443,扬程系数KH=0.828。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泵装置外特性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70.
根据轴流泵进口导叶片的设计要求,设计了可调进口导叶并开展了不同安放角进口导叶轴流泵装置的三维定常数值计算,获取了进口导叶对轴流泵装置水力性能调节的综合特性曲线,建立了带可调进口导叶轴流泵装置水力性能预测的多元非线性回归预测数学模型。依据数值计算结果和速度三角形分析了可调进口导叶对转轮及轴流泵装置水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口导叶安放角0°时,相比不带可调进口导叶的轴流泵装置,在高效区及小流量工况时带进口导叶泵装置的能量性能变化很小,大流量工况时进口导叶的水力损失较大进而导致带进口导叶泵装置的效率下降幅度较大。随进口导叶安放角由0°逐渐向正角度增大时,泵装置的最优工况向小流量方向偏移,泵装置的流量效率曲线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随进口导叶安放角由0°逐渐向负角度减小时,泵装置的最高效率先增大后减小,但泵装置的最高效率点对应的流量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