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67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43篇
  67篇
综合类   257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98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通过室温变化对贝尔曼漏斗法分离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s xylophilus效果影响的分析,认为室温是影响线虫分离量的主要因素,二者呈正相关关系,以平均室温与线虫分离量的相关性最好,其回归方程式为Y=-19.49+29.51X。  相似文献   
582.
针对冷冻虾肉糜的蛋白质易发生冷冻变性而失去3D可打印性的问题,该研究以添加不同抗冻剂的虾肉糜为研究对象,对虾肉糜冷冻贮藏过程中3D打印精确性和稳定性、流变和质构特性的变化开展试验研究,采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虾肉糜3D打印精确性和稳定性与流变和质构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冻藏天数的延长,所有处理虾肉糜的3D打印精确性和稳定性、黏性常数、流变单元之间的连接强度、硬度、弹性、黏附性、持水性等均呈下降趋势;添加抗冻剂的处理可以减缓虾肉糜这些指标的下降;3D打印精确性和稳定性与虾肉糜的黏性常数、流变单元之间的连接强度、弹性、硬度、黏附性、持水性等呈正相关。添加8%海藻糖+0.3%多聚磷酸盐(即TP处理)抑制虾肉糜肌原纤维蛋白冷冻变性的效果最好,冻藏30 d后虾肉糜仍具有较好的3D可打印性,打印精确性和稳定性分别为96.64%和97.61%,该研究结果为保障虾肉糜3D打印的原料供应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83.
以树干毕赤酵母为出发菌株,研究紫外短波照射和60Co-γ辐照2种诱变方法对该菌种利用木糖产乙醇性能的影响,探讨较佳诱变条件。通过绘制菌体生长曲线及发酵曲线,确定了诱变菌最适宜的培养时长为18 h,诱变菌最适宜的发酵时长为48 h。原菌液浓度为107个/ml时,根据诱变后菌液在木糖浓度20 g/L中培养48h的结果可知,紫外处理45~75 s乙醇产率可达0.379 4 g/g,为理论值的74.39%,辐照处理800~1 000 Gy,乙醇产率可达0.316 5 g/g,为理论值的62.06%。因此,紫外及辐照这2种诱变方式在合适的参数条件下均能提高树干毕赤酵母利用木糖产乙醇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584.
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精子迁移率对鹅群繁殖效率的影响,选择体况健康、发育良好同批次的24月龄种公鹅、体重变异范围为3.70~4.60 kg的30只公鹅单笼饲养,连续5次采精,测定鹅的精子迁移率,同时测定精液质量性状和精子运动参数。将30只公鹅精子迁移率按照由高到低排序,并依据高与低迁移率组之间至少相差一个标准差原则分出高、低2组,每组6只,与母鹅按(1:5)的比例混群。收集种蛋(高精子迁移率组206枚,低精子迁移率组167枚)并孵化。采用分子遗传标记进行亲子鉴定,计算每只公鹅的后代数,比较高、低迁移率组公鹅的遗传贡献率(GCR)差异。结果表明:精子迁移率与精子活力、活率、密度呈正相关(P<0.01),与畸形率呈负相关(P<0.01);精子迁移率与运动参数中平均路径速度、直线运动速度、曲线运动速度、前向性呈正相关(P<0.01),与直线性、鞭打频率呈正相关(P<0.05),与侧摆幅度、平均移动角度呈负相关(P>0.05)。高、低精子迁移率组精子迁移率分别为0.37和0.12 absorbance(P<0.01),受精率分别为93.69%和84.46%(P&l...  相似文献   
585.
依据扦插生根率的差异,探讨了经营措施对日本落叶松插穗适插性能的影响. 分析表明,一定量的施肥能够显著改善插穗的生根能力,与对照相比可提高生根率14%~37%. 生根期间,施肥处理的插穗体内N,P含量较未施肥者有更大的内迁移率,推测施肥促进了插穗体内的养分代谢活动. 强度修剪和密度控制不一定增加插穗的总产量,但可显著地提高植株中、下层有效穗条(长度>15 cm,基径≥0.3 cm)的数量. 枝条发育在生长季前期主要受修剪的影响,后期主要受栽植密度的影响. 通过修剪控制采穗母株的树体高度,确定合理的栽植密度是1.5 h(东西向)×(1.0~1.2 h)(南北向)的间距.  相似文献   
586.
围封对固沙樟子松林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章古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半围封5年(E5)和全围封10年(E10)固沙林地,以对应未围封5年(CK1)和未围封10年(CK2)固沙林为对照,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围封对樟子松林下植被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垂直分布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5和CK1的土壤种子库分别包括20种和15种植物,分属9科18属和7科13属;E10和CK2的土壤种子库则分别包括17种和15种植物,分属6科15属和6科13属。在围封林地中,一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与灌木半灌木分别占47.83%、39.13%和13.04%,在对照林地中则分别占50%、38.89%和11.11%。E5、CK1、E10和CK24个林地的土壤种子库密度分别为8529.7、6741.5、7836.9和11559.7粒·m–2;各林地的土壤种子库密度均在0–2 cm土层最大,表现为表层聚集性,其垂直分布规律在围封下与未围封具有一致性。围封林地的丰富度指数要高于对照林地,E5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低于CK1,E10的则均高于CK2。围封与对照林地林下植被土壤种子库种类组成上的相似性指数为0.88,豆科植物在围封与对照林地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因此,围封能够增加科尔沁沙地固沙樟子松林下植被土壤种子库物种数,提高多年生植物和灌木半灌木的比例,适度围封可增加其密度,提高群落发展潜力并增强其生态系统稳定性,进而保障固沙樟子松林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587.
醉马草所携带的内生真菌能促进共生体的生长和提高共生体的生物与非生物逆境抗性。在温室栽培条件[温度:(25±2) ℃;湿度:37.7%~48.3%]下,以来自甘肃榆中的醉马草种质资源,栽培E+、E-幼苗后分别喷施200和400 mg·L-1浓度茉莉酮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J)以模拟昆虫的取食,测定了醉马草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外源喷施MJ能够诱导醉马草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显著(P<0.05)降低,总酚含量显著(P<0.05)增加。MJ处理对E+和E-醉马草防御能力的诱导有所不同,对于E-醉马草,MJ处理显著提高了其防御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而对于E+醉马草,MJ处理显著(P<0.05)增加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活力。表明MJ处理对内生真菌侵染的醉马草主要通过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总酚含量以及提高体内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等途径来降低宿主植物的适口性,从而抑制植食性昆虫的取食,对其抗虫性有增益效应。  相似文献   
588.
亚硫酸氢钠对蔬菜增产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硫酸氢钠是一种普通的化学试剂,也是植物的一种光呼吸抑制剂。近年来,我站在15种蔬菜上喷施亚硫酸氢钠,试验证明,对蔬菜增产有理想的效果.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89.
采用MaxEnt模型,对濒危孑遗植物福建柏末次盛冰期、全新世中期、现代和未来4个时期适生分布区情况及动态变迁过程进行模拟,探讨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平均气温日较差、最暖季平均温度、最干月降雨量对福建柏空间分布适宜性影响最大;2)福建柏分布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较为敏感,末次盛冰期其分布最广,为194.04万km2,随气候变暖,全新世中期和未来其分布范围分别缩小33.48万km2和31.26万km2;3)与现在相比,未来气候条件下福建柏整体呈“南北收缩”“东西扩张”分布趋势。研究结果不仅对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地理界限具有一定指示意义,也可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福建柏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90.
研究通过对两种藤本植物叶片的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厚度、气孔参数和叶脉密度的测定来分析不同季节下植物叶片的性状差异以及其性状之间的联系,为探讨植物叶片性状对环境适应的可塑性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藤本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两种藤本植物叶片各性状随着季节变化呈现显著差异(P<0.5),季节变化对五叶地锦的影响大于爬山虎。两种植物的叶面积和叶厚度均夏季为最高;五叶地锦叶片气孔长度和气孔密度随季节变化先减小后增大;爬山虎叶片气孔长度随季节变化逐渐增大,气孔密度先减小后增加,春季气孔密度最大;叶脉密度均为春季最大,夏季和秋季逐渐降低。(2)两种植物叶片各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显著性因品种和季节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