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3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铀尾矿库中重金属元素的生态迁移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ICP-AES方法检测了铀尾矿库内人工修复植被生境与自然修复植被生境覆土中重金属元素镉、铅、铜、锌、锰、铬、镍的含量,同时检测了自然修复植被生境中先锋植物加拿大蓬与鸡眼草茎叶、植食性昆虫蝗虫、蝽与捕食性节肢动物螳螂、蜘蛛体内的镉、铅、铜、锌、锰、铬、镍的含量.结果显示,人工栽植蜈蚣草覆土中镉、铜、锌、锰、铬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土壤、人工栽植苍耳、商陆与自然修复植被覆土中的含量,其中锰、镉、锌与铬的含量分别是对照土壤中的7.6,2.8,1.4,1.8倍.自然修复植被生境覆土中铅的含量显著高于人工栽植苍耳、商陆生境、人工栽植蜈蚣草生境覆土与对照土壤,其锰含量约为对照土壤的2倍.人工栽植苍耳、商陆生境中覆土中锰,铬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加拿大蓬与鸡眼草茎、叶中均含有被检测的7种重金属,加拿大蓬茎与鸡眼草茎叶对Zn、鸡眼草叶对Mn具有明显富集作用.蝗虫对铜与铬有一定的富集作用,对镉、铅、锌、锰与镍未表现富集作用.蝽对镉、铅、铜、锌、锰、铬与镍均具有较强的生物放大作用,其中蝽体内Cr的含量是土壤含量的191.26倍.蜘蛛与螳螂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很高,对7种被检测重金属均具有非常明显的生物放大作用.蜘蛛体内各种重金属的含量显著高于螳螂体内的含量,蜘蛛体内Cd含量是其环境土壤中含量的693.13倍.研究表明,被检测的7种重金属均能从尾矿沙向上层覆土中迁移.且均能沿着"土壤-生产者-初级消费者一次级消费者"生态链迁移.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空心莲子草的分布、扩散、危害及国内外对该草的防治方法,并探讨了今后有效防治空心莲子草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蚂蚁在森林害虫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捕食性蚂蚁是森林害虫的重要天敌,与同翅目昆虫有共生现象。人类的活动对蚂蚁资源产生巨大影响。建议保护蚂蚁资源,充分发挥蚂蚁在森林害虫管理中的天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暖后我国作物害虫发生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已引起世界的普遍关注。根据我国气候变化的特点及气候对害虫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气候变暖后我国作物害虫发生的趋势,并提出了可能的防治对策。随着气候变暖,作物害虫生长发育速率将加快,年发生世代数可能增加,越冬界线将向北移动,为害将加重。但害虫向北扩展的速度将受到害虫所依赖的寄主作物向北迁移速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暖后我国作物害虫发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已引起世界的普遍关注,根据我国气候变化的特点及气候对害虫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气候暖后我国作物害虫发生的趋势,并提出了可能的防治对策。随着气候变暖,作虫生长发发育速率将加快,年发生世代数可能增加,越冬界线将向北移动,为害将加重。但害虫向北扩展的速度将受到害虫所依赖的毒主作物向北迁移速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荔蝽卵平腹小蜂对寄主的搜索行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荔蝽雌成虫及其臭腺分泌液气味物质能引诱荔蝽卵平腹小蜂对寄主产生双翅振动及试飞等远排泄物、新鲜和剖腹卵都能引起该在近距离积极搜索寄主;荔蝽卵平腹小蜂只有接触到寄主卵时才发生明显的产卵管刺探行为。卵粒的颜色对蜂的引诱作用不明显,但卵粒的形状有一定的引诱作用。该蜂能积极搜索近似圆球形的卵粒。第一次搜索产卵经历在平腹小蜂主卵过程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自然景观异质性与稻田捕食性天敌保护及生态控害效能的相关性,以湖南省湘潭市涟水河流域下游段为研究区域,选择自然条件下具有不同景观异质性的稻田,调查稻田捕食性天敌多样性并分析其控害效能。结果表明:在早稻期与晚稻期,高异质性景观稻田的捕食性天敌物种丰富度分别为26.13和18.88;捕食性天敌个体数量分别为253.96个/m2和75.58个/m2;低异质性景观稻田的捕食性天敌物种丰富度分别为25.00和18.25;捕食性天敌个体数量分别为302.50个/m2和59.04个/m2;在早稻期与晚稻期,高异质性景观稻田的物种丰富度益害比分别是低异质性景观稻田的1.33倍和1.01倍;捕食性天敌个体数量益害比分别是低异质性景观稻田的1.40倍和1.53倍。过低与过高的景观组成异质性稻田,捕食性天敌物种丰富度与个体数量值均较低。具有良好生境或斑块连通性的稻田的捕食性天敌个体数量、生态控害效能显著高于具较差生境或斑块连通性的稻田,在晚稻期具有良好生境或斑块连通性的稻田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具较差生境或斑块连通性的稻田。建议在强化稻田捕食性天敌的生态控害效能策略中,既要考虑适度的景观组成异质性,更应重视增加异质景观或生境斑块间的连通性,强化廊道连接,利于捕食性天敌迁移、避险与保存,以达到水稻害虫可持续生态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