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6篇
  7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21.
束平  吴洪昊  孙娟  唐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6):230-232,247
为推进农业信息化,实现猪的智能化养殖以及对多猪只的智能跟踪,设计猪只检测阶段和跟踪阶段.在检测阶段,该设计提出了基于高斯混合建模和均值分割算法相结合的信息融合算法,有效地解决猪只静止或运动缓慢以及背景噪声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在跟踪阶段,传统粒子滤波算法并不能对猪只重叠进行运动跟踪,对重要性粒子滤波结果进行序列化,并将其结果利用KNN算法进行轨迹跟踪.最后进行了处理试验,结果显示算法真实有效.该成果可用于猪只养殖信息化.  相似文献   
22.
有机大豆轮作免耕杂草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覆盖作物为基础的有机大豆轮作免耕生产体系之所以已经引起农民、研究专家和其他农业职业者的关注,是因为这个新体系具备提高土壤保护、降低劳动力需求和燃油使用的能力。该体系以使用黑麦覆盖作物为基础创造抑制杂草和促进大豆生长的原地覆盖作物。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关于以覆盖作物为基础的有机大豆轮作免耕生产的试验,概括了现在的杂草管理策略研究进展,对未来有机大豆轮作免耕杂草管理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特别是黑龙江省有机大豆轮作免耕杂草管理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3.
石灰和沸石对酸化菜园土壤改良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石灰、沸石、石灰+沸石对菜园酸化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单施石灰、石灰和沸石混用都能提高土壤pH值,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土壤中交换性铝含量,减少铝毒,而单施沸石对土壤交换性铝无明显影响。施用不同改良剂的各处理的阳离子交换量都高于对照,范围在0.17-5.71cmol·kg^-1之间;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和盐基饱和度也有所增加,且与对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施用不同改良剂能小幅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幅15.0—135.0mg·kg^-1),而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则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4.
随着全球粮食需求量的增加和总库存的减少,国际粮价连续暴涨,我国短缺的粮食自给供应能力与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严重不相协调,从战略角度上已受制于人.因此,政府对国家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发展农业、服务农业、创新农业成为各级政府考虑的重点.  相似文献   
25.
探讨不同低温和光照条件下小豆苗期的冷害发生机制及引起初生叶黄化和叶绿素合成的受阻位点,旨在为小豆耐寒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选择2个对温度和光照反应不同的日本小豆品种,利用人工气候室再现小豆苗期的低温障碍,研究低温遮光处理(昼夜10~13°C, 2%遮光) 18 d和28 d对小豆苗期H_2O_2、SOD、CAT、APX、叶绿素的影响;利用植物生长箱再现小豆苗期的黄化障碍,研究不同的低温处理长度(1 d、3 d、5 d、7 d;10°C, 50μmol m~(–2) s~(–1))和暗处理长度(25°C,黑暗1 d、3 d、5 d、7 d)对绿化后(24 h、25°C、62.5μmol m~(–2) s~(–1))叶绿素合成能力及受阻位点的影响。苗期小豆耐低温和不耐低温品种的最大差异是长期低温遮光处理的H_2O_2含量和SOD活性。长期低温遮光处理后不耐低温品种的H_2O_2含量是耐低温品种的约66倍,但随着绿化处理时间的延长,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直至8 h后消失。与低温处理相比,暗处理才是造成叶绿素合成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对叶绿素合成中间产物的研究表明,从ALA向Proto Ⅸ的转化可能受阻,最终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叶绿素含量下降。说明H_2O_2含量和SOD活性可能与小豆苗期耐冷性关系更密切。引起小豆苗期叶绿素合成受阻位点是Proto Ⅸ的转化。  相似文献   
26.
为明确大豆/玉米间作体系中玉米最佳种植行距,通过设置5个间作玉米种植行距(D10:10 cm、D20:20 cm、D45:45 cm、D60:60 cm、D70:70 cm),研究不同玉米种植行距对作物产量、体系生产力、种间相对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行距改变不影响间作产量优势,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LER)均大于1;随玉米行距的增加,间作大豆产量随之下降,间作玉米产量随之升高,系统生产力(system production,SP)随之提升;间作玉米行距改变显著影响了间作大豆的结荚数和单株粒数,单株结荚数从D10处理的38.5荚·株-1下降为D70处理的15.8荚·株-1,单株粒数从D10处理的66.6粒·株-1下降为D70处理的26.4粒·株-1;随玉米行距的增加,间作玉米穗粒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D60处理穗粒数最大,达606粒;间作玉米行距改变显著影响了种间相对竞争力,随间作玉米种植行距的增加,大豆相对于玉米的竞争力Asm逐渐弱化,竞争力平衡点出现在D45处理,采样期平均Asm为0.01。因此,综合考虑间作体系产量,作物产量和种间竞争力,D45处理为大豆/玉米间作体系间作玉米的最佳行距配置。  相似文献   
27.
调查陕西安康地区绞股蓝根结线虫的发生情况及危害种类,揭示绞股蓝连作与根结线虫的关系,旨在为绞股蓝根结线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安康主产区6个调查点的绞股蓝根结线虫病进行取样调查,并采用形态学观察及rDNA-ITS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在安康市绞股蓝主产区均发现了不同程度的根结线虫危害,严重的地块发病率高达75.4%,且发病情况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和海拔的降低而逐渐加重。通过分离鉴定,确定了发生在安康地区绞股蓝上的根结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目前未见绞股蓝上发现根结线虫危害的报道,这是首次报道陕西省安康地区绞股蓝上发生根结线虫,为进一步分析绞股蓝根结线虫种群及该病的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概述了基于Web交互式医院局域网视频点播系统的技术实现,介绍了网络环境下视频系统平台选择,流媒体、Web交互式方案、媒体资料分类方法以及应用后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9.
结合解放军第150医院无线局域网的规划设计,从无线网的概念、传输方式、设计要求、技术方案及安全防护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无线局域网络在医院应用的技术设计。  相似文献   
30.
三种有机肥对长寿沙田柚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2012年,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三种有机肥(奶牛粪、鸡粪、猪粪高温腐熟发酵所得的有机肥)及其组合对长寿沙田柚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沙田柚品质的改善,居首位的是奶牛粪处理,其次是猪牛粪处理和鸡牛粪处理,排名靠后的是无机配方肥、习惯施肥和猪粪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