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北部湾3种金线鱼属鱼类CO I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直接测序法对产自北部湾的日本金线鱼(Nemipterus,japonicus)、红棘金线鱼(N.nemurus)和苏门答腊金线鱼(N.mesoprion)3种金线鱼属鱼类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0Ⅰ)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序分析,并探讨了3种金线鱼之间的亲缘关系.在所分析的48条COⅠ同源序列片段(696 bp)中共检测到29个单倍型和104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日本金线鱼和红棘金线鱼之间有明显的基因交流.序列差异分析和遗传距离比较结果显示,日本金线鱼与红棘金线鱼之间亲缘关系较近,无明显遗传分化.利用最大简约法(MP)和邻接法(NJ)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日本金线鱼和红棘金线鱼混杂聚为一支,而苏门答腊金线鱼单独聚为一支.研究结果表明,日本金线鱼与红棘金线鱼的亲缘关系较近,二者可能为同种,而苏门答腊金线鱼则与日本金线鱼、红棘金线鱼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为证实红棘金线鱼和苏门答腊金线鱼是2个不同的种提供了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22.
建立了一种测定鲸皮脂中多氯联苯(PCBs)前处理的改良方法,即将皮脂样品分别经超声波萃取、GPC净化和浓缩等处理后,用GC-MS测定.结果显示,该方法加标回收率为73%~118%,精密度为4.1%~9.7%,检出限在0.19~1.07 ng · g-1之间.该方法操作简单,净化效果好、准确性高、重复性强,适合鲸皮脂中PCBs含量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23.
金钱鱼,学名黄唇鱼(Bahabaflavolabiata)俗称金钱鳘(鮸)、黄甘,为中国特有种。对金钱鱼进行驯养研究已有报导,但对金钱鱼的病害及治疗药物敏感性等研究几乎是空白.本人有幸接触金钱鱼,并对金钱鱼发生的病害进行初步的实验和研究,现把金钱鱼发生的白点病治疗实验通报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4.
根据2005年8月的调查结果,研究珠江口内伶仃洋海域海水及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及分布.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海水中石油烃含量分布范围为0.039~0.108mg/L,平均含量为0.069mg/L,属于三类水质,在我国各海域中污染较重;水体中石油烃含量分布呈现表层高于底层、涨潮高于落潮的特征;沉积物中石油烃平均含量186.2 mg/kg,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限值,在我国各海域中污染较轻;水体和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5.
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俗名排口白花鱼、尖头白花鱼,隶属石首鱼科、黄唇鱼亚科、黄唇鱼属。黄唇鱼体形较大,一般体长100~150cm,体重大约为15~30千克,大者可达50多千克,是近海大型暖温性底层鱼类,分布于我国南海和东海,尤以珠江口较为常见,为我国特有种,1988年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26.
为积极配合海区监测网和省监测网的成立,东莞市1987年开始正式设立海洋渔业资源监测站。  相似文献   
27.
黄唇鱼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Lin))],俗名大鸥、白花,英名Chinese bahaba,是东莞海域常见鱼类。60年代,一网曾捕获1500公斤。由于捕捞过度及水质污染等原因,黄唇鱼资源迅速衰退,近年已不多见了。黄唇鱼膘是名贵的中医补品,有特殊的药用价值,目前市面上500克重的干膘(白花胶),售价在12万元以上。为了保护这种珍贵的野生鱼类,我局资源环境管理科立项对该鱼资源进行调查,得到东莞市府和省海洋与渔业局的支持。本是该项目成果的其中一部分。  相似文献   
28.
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分类学多样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评价南中国海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分类学多样性和更好地保护其鱼类,根据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组成的历史资料对西沙群岛及其16座岛礁的珊瑚礁水域鱼类物种数目、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16座岛礁的G-F多样性指数作了分析。结果显示,西沙共记录鱼类661种,隶属于25目、93科、305属。其中,永兴岛(351种),华光礁(173种),东岛(160种)记录鱼类物种数目较多。西沙鱼类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约为60.2,各岛礁的Δ+与物种数目无关。中建岛、晋卿岛、玉琢礁等岛礁鱼类平均Δ+显著低于西沙鱼类Δ+。西沙鱼类Δ+小于陆架和河口区鱼类Δ+,说明珊瑚礁海域鱼类亲缘关系比陆架和河口区域的都要接近,此外大尺度上,一般纬度越低,中国海洋鱼类Δ+越小。但G-F多样性测度各指数由物种数目的大小决定,一般物种数目较大的岛礁G-F多样性各指数也相对较高,而RG-F指数更适合该海域鱼类多样性的测度。以石岛为例初步探讨了G-F指数为负的原因,一是物种数目较少,二是多样性测度的关键函数Y=-XLnX并不是单调函数所致;物种数目较大的岛礁如永兴岛、华光礁、东岛等应该成为西沙珊瑚礁海域鱼类保护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9.
为研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不同放养密度的生长规律,本研究选取规格一致[平均体长(6.70±0.64) cm,平均体质量(4.38±1.40) g]的大口黑鲈幼鱼分别按80 ind/m3(D1组)、96 ind/m3(D2组)、112 ind/m3(D3组)、128 ind/m3(D4组)放养密度饲养在16个2.5m3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桶中,每个密度组设4个平行,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投喂不同口径的大口黑鲈专用配合饲料,实验时间为160 d。结果显示:4组大口黑鲈终末体长和体质量生长指标均较为接近,无显著差异;平均成活率82.50%~85.63%,组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平均饵料系数(FCR)是1.5,最高是D4组1.74,最低是D1组1.34,各密度组FCR随放养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D1组与D3组、D1组与D4组和D2与D4组差异显著,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4组大口黑鲈体长、体质量变异系数无显著性差异;体长(L)与日龄(t)均呈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