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1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小反刍兽疫活疫苗临床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观察免疫接种后动物的临床症状,采用中和试验法检测小反刍兽疫活疫苗(75/1株)免疫后3个月、15个月和26个月时免疫动物血清的抗体水平,评价和测定小反刍兽疫活疫苗在新疆和西藏地区临床应用的安全状况、免疫效果和免疫持续时间。结果显示,免疫动物未发现任何免疫接种引起的不良反应,表明疫苗对山羊和绵羊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免疫后3个月、15个月和26个月时,血清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9.8%、93.6%和83.95%,表明该疫苗的免疫效力良好,免疫期至少可达26个月。  相似文献   
22.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活性物质结构的新颖性以及海洋环境的独特性使得海洋生物成为天然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以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13)为结构描述子,应用基于预测的变量筛选(VMSP)方法,对44种海洋Fascaplysin类CDK4抑制剂的活性作用数据进行模拟分析,获得一个6变量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而且对样本内部使用LOO(Leave-One-Out)验证方法、外部通过测试集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相关系数r=0.923 9,LOO交互检验相关系数q=0.878 9,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能力和对外部样本的预测能力。随后,计算了模型最优子集各变量对生物活性的碎片贡献率,结果显示,影响抑制剂活性的主要分子结构单元为=C-(或-C-)、>C-、>N-、-O-以及二联苯中苯环的位置,苯环在对位时对活性有利。研究亮点:发展小分子CDK4抑制剂是当前癌症治疗的新研究领域。首次使用QSAR方法对44种海洋Fascaplysin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研究,且对模型进行了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计算了基团对活性的贡献大小。  相似文献   
23.
杨红  李春新  印春生  储鸣 《水产学报》2011,35(7):1030-1036
为评估象山港海域电厂温排水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以生态系统中氮、磷营养盐循环为主线,建立了适用于海洋围隔浮游生态系统的多变量的营养盐迁移—转化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溶解无机态营养盐、溶解有机态营养盐和生物碎屑5 个模块,涉及溶解无机氮、磷酸盐、溶解有机氮、溶解有机磷、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生物碎屑7 个状态变量。利用2010年10月象山港其中一个温度区的围隔生态实验数据成功地进行了模型的验证,确定了相关参数的量值,并用该参数同时模拟3个不同温度区围隔氮、磷营养盐生物化学迁移—转化过程,进而得出温度对围隔浮游生态系统氮、磷营养盐迁移—转化影响的结论。结果表明,象山港电厂温排水加剧了受纳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相似文献   
24.
本研究旨在获得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并评价其毒力及免疫原性。对已知的腐败梭菌α毒素编码基因进行优化设计,通过人工合成获得基因片段Gcsa。将Gcsa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进行表达与纯化,从而获得重组蛋白rCSA。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纯化的rCSA与腐败梭菌α毒素抗血清的反应性,并采用犬肾细胞系(MDCK)和小鼠来检测rCSA的毒力。以甲醛脱毒后的rCSA与Montanide ISA 201佐剂以1∶1的比例制备疫苗,免疫家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方法检测兔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结果表明,rCSA为可溶性表达,比例可达50%,且能与腐败梭菌抗血清反应。MDCK细胞毒性试验显示,0.15ng·mL~(-1)的rCSA即可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小鼠安全性试验显示,rCSA对ICR小鼠的最小致死量是1.5×10~6 ng·kg~(-1);每毫升的一免抗血清可中和100~130个小鼠MLD的腐败梭菌毒素;每毫升的二免抗血清可中和360~480个小鼠MLD的腐败梭菌毒素;1个家兔MLD的腐败梭菌毒素攻毒后,对照组家兔4/4死亡,免疫组家兔得到了4/4的保护。以上结果表明,rCSA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腐败梭菌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25.
以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6批小反刍兽疫活疫苗为材料,对其进行最小免疫剂量、疫苗免疫期和疫苗保存期的研究。结果显示,该疫苗最小免疫剂量为103 TCID50/头份;免疫期至少为26个月,保存期为-20℃保存12个月。结果表明,该疫苗免疫原性好,对山羊和绵羊均可提供良好保护。  相似文献   
26.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活性物质结构的新颖性以及海洋环境的独特性使得海洋生物成为天然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以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13)为结构描述子,应用基于预测的变量筛选(VMSP)方法,对44种海洋Fascaplysin类CDK4抑制剂的活性作用数据进行模拟分析,获得一个6变量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而且对样本内部使用LOO(Leave-One-Out)验证方法、外部通过测试集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相关系数r=0.923 9,LOO交互检验相关系数q=0.878 9,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能力和对外部样本的预测能力。随后,计算了模型最优子集各变量对生物活性的碎片贡献率,结果显示,影响抑制剂活性的主要分子结构单元为=C-(或-C-)、>C-、>N-、-O以及二联苯中苯环的位置,苯环在对位时对活性有利。  相似文献   
27.
为了优化盐酸咪唑苯脲复乳制剂的配方和乳化条件,首先通过单因素筛选试验,确定最佳油相和乳化剂的种类、浓度及油水比例、乳化条件确定初乳制备条件;再通过选择不同外水相乳化剂、外水相与初乳体积比、内水相稳定剂与用量以及乳化条件,确定复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选择白油作为油相、10%的OP-10为乳化剂、油相和水相比例7∶3,乳化温度为40℃,乳化时间为3 min,乳化速度为10000 rpm时为制备乳剂的最佳条件;选择7%浓度的外水相乳化剂,外水相与初乳体积比为5∶5,选择10%明胶液稳定剂,采用25℃、1 min、4000 rpm的乳化条件制备的复乳制剂效果最佳,研究初步获得了盐酸咪唑苯脲复乳制剂配方和乳化条件。  相似文献   
28.
为制定兽用生物制品生产用牛血清对Sp2/0细胞增殖试验的质量标准,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p2/0细胞分散,配制成50万/mL细胞悬液,用含10%不同牛血清的MEM营养液,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上作对倍稀释,在5%CO2培养箱37℃培养48 h,计数每种血清对Sp2/0细胞的绝对克隆形成率。结果表明,胎牛血清对Sp2/0细胞的绝对克隆形成率为20%-26%,犊牛血清对Sp2/0细胞的绝对克隆形成率为12%-18%。以胎牛血清作为标准参考血清计算不同牛血清对Sp2/0细胞的相对克隆形成率,3批胎牛血清的相对克隆形成率均在80%以上,6批有效期之内的新生牛血清的相对克隆形成率为50%左右。因此,将兽用生物制品生产用胎牛血清对Sp2/0细胞增殖试验的质量标准规定为对标准血清相对克隆形成率不低于80%;新生犊牛血清对Sp2/0细胞增殖试验的质量标准规定为对标准血清相对克隆形成率不低于50%。  相似文献   
29.
从北京地区临床疑似传染性腹膜炎患猫的粪便和腹水样品中分离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 virus, FIPV),共采集10份样品进行RT-PCR检测,并接种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10份样品的RT-PCR检测结果均为FIPV阳性,将样品接种MDCK细胞并经连续传代培养,成功分离到一株FIPV,经鉴定属于FCoV-Ⅱ血清型,将其命名为FIPV/BJ01株;该毒株可以在MDCK细胞上增殖并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病毒滴度为105.5TCID50/0.1mL;S和N基因的核苷酸与其他毒株的同源性分别为63.3%~99.4%和45.5%~992%,均与美国毒株同源性较高,而与中国毒株的同源性较低。  相似文献   
30.
镧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和铵的去除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镧氢氧化物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通过实验研究了该镧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和铵的去除性能,并探讨了相关的去除机制,结果表明,镧改性沸石对水中的磷酸盐和铵具有很好的去除能力。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适合描述镧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和铵的吸附过程。镧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平衡数据较好地满足了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镧改性沸石对水中铵的吸附平衡数据较好地满足了Langmuir、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h等温吸附模型。镧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和铵的去除过程属于自发的、吸热的及熵增加的过程。当pH由3逐渐增加到10时,镧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能力逐渐下降;当pH由10增加到12时,对磷酸盐的去除能力明显下降。当pH位于3~7时,镧改性沸石对水中铵的去除能力较高;当pH由7逐渐增加到12时,对铵的去除能力逐渐下降。镧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能力不受离子强度的影响,亦不受共存的Cl-、HCO3-和SO42-等阴离子的影响。镧改性沸石对水中铵的去除能力不受共存的Mg2+的影响,而受共存的Ca2+、Na+和K+的影响较大。镧改性沸石对磷酸盐的吸附机制包括静电吸引作用、配位体交换和路易斯酸碱反应。镧改性沸石去除水中铵的主要机制为阳离子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