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5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加工型番茄现已作为黑龙江省佳南农场及佳木斯地区周边市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番茄病害越来越重,给番茄罐头加工厂及种植户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应针对番茄经常发生的病害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以确保番茄产量.加工型番茄主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42.
异育银鲫源嗜水气单胞菌对磺胺类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异育银鲫源嗜水气单胞菌对磺胺类药物的敏感性和磺胺类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36株受试菌株对常见4种磺胺类药物的敏感性;应用PCR法检测菌株染色体DNA和质粒DNA磺胺类Sul1、Sul2和Sul3耐药基因。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菌株对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异噁唑、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83.34%、72.22%、66.66%、69.45%;36株嗜水气单胞菌的染色体和质粒中均检测到Sul1和Sul2基因,Sul1基因在染色体和质粒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0.56%和25.64%,Sul2基因在染色体和质粒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3.33%和91.67%,Sul3基因在染色体和质粒中均未检出。异育银鲫源嗜水气单胞菌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性不容乐观,其耐药性与Sul2和Sul1基因有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43.
花生害虫种类繁多,发生广泛,为了经济有效地控制害虫危害,必须实施综合防治。花生害虫综合防治的基本策略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充分利用天敌控制害虫,因时、因地、因害虫种类制宜,合理运用农艺的、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防治措施,尽可能地创造有利于花生生长发育和天敌生物繁殖,而不利于害虫发生的环境条件,把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以下。  相似文献   
44.
根据2011年5、8、10月及2012年2月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4个航次的调查,获取了全年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和优势种等数据。结果显示,辐射沙脊群海域在全年调查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0种,其中硅藻门52种,占绝对优势。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加氏星杆藻(Asterionella kariana)和有翼园筛藻(Coscinodiscus bipartitus)在4个季节均为优势种;不同季节藻类丰富度差异明显,以秋季最多,为40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明显。通过分析该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间关系发现,相同属种类在典型对应分析(CCA)坐标中占据相似的生态位,且相对位置较近;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也相似。  相似文献   
45.
周花2号(原名周9316)是针对河南省及周边省份夏播花生发展迅速,品种与生产需求矛盾突出的现状,由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连续定向选择而成的早熟,高产稳产花生新品种,2002-2004年分别参加了河南省夏播花生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6.
为评估微流控芯片法在虾肝肠胞虫(EHP)、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性弧菌(VpAHPND)、十足目虹彩病毒1(DIV1)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4种南美白对虾常见病原联检中的各项性能,设计针对上述4种病原扩增反应的引物,对已有芯片进行新的功能划分,同时优化该基因芯片的反应体系及恒温扩增条件。结果表明,优化的联检方法可同时检测上述4种病原,特异性好,30 min反应时间即可给出病原联检结果。EHP、 DIV1、WSSV、VpAHPND指标检出限分别为1μl 0.57拷贝、0.43拷贝、2.12拷贝、3.18拷贝,已达到甚至超过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的灵敏性。本次测试中的南美白对虾4种病原微流控芯片联检方法所用的检测试剂盒具有操作简便、检测灵敏、特异性强、检测时间短、设备要求简单等特点,适合整个养殖过程中对南美白对虾EHP、VpAHPND、DIV1和WSSV的监测与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47.
为了深化开展畜牧兽医领域供给侧改革、提高畜牧兽医服务水平,2018年5月,新疆安集海区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社会化服务正式开始实行,主要采取了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和畜牧兽医技术服务公司2种社会化服务模式。3年多来,社会化服务公司在该区3个县级团场运作的情况基本正常,完成了年初签订的动物防疫责任合同书规定的相关内容,让连级基层防疫人员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的队伍更加稳固,大大减轻了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动物防疫的工作压力。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该地域面积广阔、间距太长、人手不充足等原因,偏远地方动物防疫工作开展得不顺利,存在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责任书责任界限不明、任务不断增加,工作能动性发挥不够,公司的盈利和拓展业务的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免疫密度和质量参差不齐。今后应明确合同内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拓业务范围增加公司盈利。  相似文献   
48.
为确定2018年冬季以来江苏省沿海地区养殖脊尾白虾患“僵尸病”的病原及流行病学特点,实验采用LB培养基和PDA培养基从病虾血淋巴中分离得到直径为1~3 mm、边缘整齐、米黄色隆起菌落;人工回感实验结果显示,回感后的脊尾白虾表现出与自然患病脊尾白虾相同的症状,并在回感脊尾白虾体内也分离出了相同的菌株,符合科赫氏法则。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结合18S rRNA序列对比及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分离菌株MQ2101具有酵母的典型形态,且与二尖梅奇酵母相似度达99.82%,结果表明菌株MQ2101为二尖梅奇酵母。致病性结果初步分析显示,MQ2101对脊尾白虾的半致死浓度 (LD50)为1.39×107 CFU/尾。病理学观察发现,患病脊尾白虾鳃、肌肉和肝胰腺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其中肝胰腺病变最为严重,肝小管呈现空泡化,管腔体积变大;在鳃和肝胰腺组织中均存在大量定殖的菌体。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每年2—5月发病迅速,发病率为5%~30%,死亡率为3%~10%。本研究确定了二尖梅奇酵母为江苏沿海地区脊尾白虾“僵尸病”的病原,其对脊尾白虾具有较强致病性,主要侵染组织为肝胰腺和鳃。以上研究结果为脊尾白虾“僵尸病”的防控提供了相关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9.
本研究在对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进行不同温度和盐度骤变预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设置。温度骤变实验设置 1 个对照组(22 .0 ℃, 盐度 25)和 4 个处理组(14.0 ℃、18.0 ℃、26.0 ℃和 30.0 ℃, 盐度均为 25); 盐度骤变实验组设置 1 个对照组(25, 温度 22.0 ℃)和 4 个处理组(15、20、30、35, 温度均为 22.0 ℃); 不同升温实验设置 2.0 ℃/d、4.0 ℃/d、6.0 ℃/d 3 组, 记录葛氏长臂虾各时间点存活率, 并检测肝胰腺总抗氧化能力(T-AOC)、 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 温度骤变实验中, 仅 30 ℃组存活率变化显著(P<0.05), 其 96 h 存活率低于 50.00%, 各处理组中 3 种抗氧化酶活性与 MDA 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 其中除 T-SOD 活性 96 h 仍高于对照组外, 其余各组均恢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 升温实验中, 6.0 ℃/d 组存活率显著(P<0.05)降低出现于 27.0 ℃, 早于 2.0 ℃/d 与 4.0 ℃/d 组的 31.0 ℃, 且 6.0 ℃/d 组整体存活率下降快于另外 2 组, 根据 2.0 ℃/d 组存活率数据推算葛氏长臂虾半数存活温度为 31.6 ℃, 各实验组升温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与 MDA 含量均呈现逐渐升高趋势, 且升高速率随着升温速率增大而加快, 但 3 种升温速率下 T-SOD、CAT 的最大值无显著差异, 而 T-AOC、MDA 最大值随升温速率增大而增加; 盐度骤变实验中, 各组葛氏长臂虾存活率均无显著差异, T-AOC 活性和 MDA 含量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96 h 恢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 T-SOD 和 CAT 活性总体均呈现先短暂降低再升高, 而后再降低的趋势, 96 h 均低于对照组水平。结果认为, 温盐变化均会引起葛氏长臂虾体内抗氧化能力的显著变化(P<0.05); 而一定范围内的温盐变化对葛氏长臂虾存活无显著影响, 另外与降温和盐度变化相比, 升温变化对葛氏长臂虾存活率影响显著(P<0.05)。本研究旨在为葛氏长臂虾的繁养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0.
简述了喹诺酮类药物及其使用现状;介绍了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等。指出,在水产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中,固相萃取法和QuEChERS萃取法用于样品前处理,成本低、效率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效液相色谱法仍将是检测喹诺酮类药物残留使用最广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