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综合类   17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7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斑点叉尾(鱼回)(Ictaurus punctatus)1984年由美国引入我国,由于其具有个体大、食性广、生长快、适应性强和肉味鲜美、价格适中等优点,很快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养殖。但随着其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的逐渐加强,以及一些地区水体环境的恶化,近年来鱼病频繁发生,给不少养殖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斑点叉尾(鱼回)疾病的防治工作十分必要。为此笔者结合生产实践将斑点叉尾(鱼回)几种主要疾  相似文献   
12.
斑点叉尾Hui(Ictaurus punctatus)1984年由美国引入我国,由于其具有个体大、食性广、生长快、适应性强和肉味鲜美、价格适中等优点,很快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养殖,但随着其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的逐渐加强,以及一些地区水体环境的恶化,近年来鱼病频繁发生,给不少养殖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斑占叉尾Hui疾病的防治工作十分必要,为此笔者结合生产实践将斑点叉尾Hui几种主要疾病的发病症状、流行情况和我们所采用的防治方法简要介绍如下,以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L──肉碱在鱼类营养上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向枭  唐龙碧 《饲料工业》1999,20(5):30-31
L-肉碱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添加剂。在鱼类饲料中添加适量的L-肉碱,不但可以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增加鱼体重,还能节约蛋白质,增加氮贮,减少水体中NH3-N含量,改善水质和提高鱼类的肉质,是一种极具开发和利用价值的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4.
银鲈对六种饲料原料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用Cr2O3间接测定法测定了银鲈(Bidyanus Bidyanus)对秘鲁鱼粉、国产鱼粉、豆粕、酵母、麦麸、次粉等6种常用饲料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银鲈对这6种原料的蛋白质消化率和总氨基酸消化率分别为:86.2096和89.5096、82.53%和88.84%、76.96%和85.54%、72.93%和84.37%、61.23%和78.20%、68.06%和78.67%。  相似文献   
15.
酵母核苷酸对鲤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核苷酸对鲤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以600尾健康的鲤[平均体重(1.09±0.07)g;平均体长(3.60±0.34)cm]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258、516、774、1 032、1 290 mg/kg酵母核苷酸...  相似文献   
16.
17.
斑点叉尾鱼 (Ictaurus punctatus )1984年由美国引入我国,由于其具有个体大、食性广、生长快、适应性强和肉味鲜美、价格适中等优点,很快便推广养殖.但随着其养殖面积的扩大,集约化程度增强,以及一些地区水体环境的恶化,近年来鱼病频繁发生,给养殖者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因此,加强斑点叉尾疾病的防治十分必要.现将几种主要疾病的发病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白甲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体质量为(0.78±0.05)g的白甲鱼幼鱼90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饲喂豆油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2%、4%、6%、8%和10%(实测脂肪水平为2.83%、4.52%、6.68%、9.14%、11.35%和14.07%)的试验饲料,养殖期为60 d。结果表明: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白甲鱼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系数(FCR)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饲料脂肪水平为11.35%时WGR、SGR达到最大(分别为362.98%和3.06%/d),显著高于除6.68%和9.14%组之外的其他各组(P<0.05);饲料脂肪水平为9.14%时PER达到最大(3.70%),而FCR达到最小(1.34),显著高于/低于除11.35%组之外的其他各组(P<0.05)。白甲鱼幼鱼的肝体比则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上升,6.68%、9.14%、11.35%和14.07%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白甲鱼幼鱼的脏体比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可知,白甲鱼幼鱼WGR、SGR、FCR及PER最优时,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10.12%、9.56%、9.42%和10.18%。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白甲鱼幼鱼全鱼及肌肉粗脂肪含量逐渐升高,而全鱼及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则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饲料脂肪水平对白甲鱼幼鱼全鱼及肌肉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白甲鱼幼鱼的血清胆固醇(CHO)和甘油三酯(TG)含量先升高后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胆汁酸(TBA)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逐渐升高,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则逐渐降低。饲料脂肪水平为9.14%时,血清CHO含量达到最高,且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脂肪水平为11.35%时,血清TG含量达到最高,且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适宜的饲料脂肪水平可促进白甲鱼幼鱼的生长,提高其饲料转化率和免疫能力;饲料脂肪水平过高则可引起其肝损伤或组织病变。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白甲鱼幼鱼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9.42%~10.18%。  相似文献   
19.
结合水产专业近几年的教学生产实习情况,对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实习基地建设的意义、模式和效果进行了总结,并对加强教学生产实习基地建设提出了5项措施: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完善制度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教学主导作用;做好学生实习的考核工作;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胆汁酸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3.11±0.58)g的草鱼540尾,随机分成6个实验组,分别饲喂胆汁酸添加量为0、75、150、225、300、375 mg/kg的等氮等能饲料(粗蛋白含量34.56%,总能13.54 kJ/g),养殖时间为60 d.结果显示,随着胆汁酸浓度的增加,草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均在胆汁酸添加量为300 mg/kg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81.18%和2.23%/d);饲料系数(FCR)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在胆汁酸添加水平为225 mg/kg时达最低值(1.26).由二次回归方程可知,WGR、SGR、FCR等生产性能最优时,胆汁酸添加水平分别为222.15、265.00、242.86 mg/kg.实验鱼肌肉粗脂肪含量随胆汁酸添加量的增加而呈先下降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粗蛋白质含量则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肠道各段及肝胰脏的消化酶活性均随胆汁酸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由此说明,适量的胆汁酸能提高草鱼生长性能,促进其脂肪代谢,降低机体脂肪沉积,改善其肌肉品质.本研究考虑到草鱼消化酶活性、肌肉品质及生长性能等因素,其饲料中胆汁酸适宜的添加量为222.15-265.00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