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8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选择500只健康、20周龄的海兰褐蛋鸡,预饲30 d后随机平均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进行如下处理:生理盐水仅第1天注射一次组(A组,对照组)、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ART)特异性双链RNA(dsRNA)仅第1天注射一次组(B组)、CART dsRNA每40 d注射一次组(C组)、CART dsRNA每20 d注射一次组(D组)、CART dsRNA每10 d注射一次组(E组),120 d后对各处理组蛋鸡的产蛋性能、蛋品质、蛋组分和体重变化进行测定,研究CART对产蛋期蛋鸡的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之间以及与对照组之间在产蛋率上均存在差异(P0.05);B组的日产蛋量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其他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的采食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从蛋料比来看,B、C组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D组与E组的差异不显著,但均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各试验组蛋品质、蛋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束后,各试验组蛋鸡的体重变化与对照组均存在差异(P0.05).总之,CART dsRNA对海兰褐蛋鸡产蛋性能和体重变化的影响显著,对蛋品质和蛋组分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对冬前积温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确定河北省中部地区小麦品种适播期,筛选耐迟播品种,2011年秋至2014年夏在河北藁城采用播期×品种二因子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当地12个主栽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对冬前积温的响应。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产量有显著影响;不同品种对播期响应差异明显,分为迟钝型、中间型和迟播敏感型。迟钝型品种对播期不敏感,适播期长,冬前≥0℃积温范围为324~560℃,迟播后穗数和产量稳定;中间型品种适播期较长,积温范围为362~566℃,迟播后粒数增加,穗数和产量降低;迟播敏感型品种对播期敏感,适播期较短,积温大于511℃,不宜晚播,晚播后穗数和产量明显下降。在试验地区,推荐小麦适播期为迟钝型品种10月7日至22日、中间型品种10月7日至19日、敏感型品种10月5日至10日。  相似文献   
13.
优化山羊体外受精条件,为提高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受精质量和数量提供理论基础。对肝素、咖啡因、钙离子载体IA三种获能物比较,发现肝素和钙离子载体组受精率分别为56.0%和67.0%,显著高于咖啡因组21.0%(P<0.05)。卵裂率反而是肝素高于钙离子载体和咖啡因组,分别为51.1%、36.3%和19.0%,差异显著(P<0.05);发育到囊胚后,分别为17.8%、11.7%和0,肝素组与钙离子载体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肝素效果比较稳定。Percoll法处理精子卵裂率高于上浮法,差异显著(59.1%vs42.9%,P<0.05);但是囊胚的发育率分别为11.8%和7.8%,囊胚的平均细胞数分别为116和113,两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猪卵泡颗粒细胞总RNA提取方法改进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NA是一类非常有用的生物大分子,在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一种改进过的从动物组织提取总RNA的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重复性好,实用性强。用此方法提取的猪卵泡颗粒细胞总RNA,无DNA污染物等问题,完全满足分子克隆、基因表达等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华北平原当前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水资源供求不平衡和氮肥残留过高而导致的环境问题,在华北平原黑龙港流域中部中国农业大学吴桥试验站设置了水氮优化措施下3种种植制度: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两年三熟制和春玉米一年一熟制轮作体系,2年的大田对比试验,以在同一水氮供应标准下对不同种植制度的产量和水氮效应进行定量化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一年两熟制有较高的物质生产能力,2年总产量为28 783 kg/hm^2,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最高,但耗水量过大,仍有27.1%的耗水需由地下水补充,氮肥利用效率仅为78 kg/(kg/hm^2),显著低于其他2种种植制度;一年一熟制减少了总耗水量,生育期内降雨满足可满足总耗水量的89.2%,但2年总产量仅为15 775 kg/hm^2,总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纯收入较一年两熟制分别减少27.3%、30.7%和57.2%,氮肥利用效率提高98.7%;两年三熟制产量为22 130 kg/hm^2,生育期内降雨量可满足总耗水量的80.4%,总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纯收入较一年两熟制分别减少12.0%、15.8%和21.9%,氮肥利用效率提高32.1%,能够兼顾粮食安全和环境效应,相对而言是较为理想的种植制度选择。本试验中硝态氮残留量受气候条件影响较为显著。春玉米的高产栽培条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氮量下夏玉米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目的]试验通过氮肥调控,塑造高效冠层,确立不同夏玉米品种高效冠层与氮肥调控的定量化关系指标. [方法]设置4个施氮水平(0、90、180、270 kg·ha-1),研究不同施肥量对夏播玉米CF008、郑单958、金海5号冠层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结果]3个品种夏玉米在施氮量90或180 kg·ha-1下冠层光合性能和产量较高.在灌浆前期,群体光合势(LAD)和叶面积指数(LAI)在施氮180或270 kg·ha-1条件下显著较高,之后为90或180 kg·ha-1下较高,说明,高氮条件下生育前期冠层内透光率较低,冠层结构较不合理,导致生育后期叶片提早衰老,使后期光合性能和产量降低.[结论]由此得出在施氮量90或180 kg·ha-1下构建的冠层较合理,其中冠层与氮肥调控的定量化关系指标为:群体透光率在吐丝期和灌浆中期分别达12.56%~17.87%和13.13%~19.73%;最大LAI达5.76~6.75,成熟期仍然保持在2.09~3.68;吐丝期中上层叶片只达35 μmol·m2·s-1左右;吐丝后的群体LAD较高,郑单958和金海5号达210 m2·d·-2左右;产量达10 688~11 461 kg·ha-1.  相似文献   
17.
不同激素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比在成熟液中添加不同来源的促性腺激素,即进口的和国产的促性腺激素(FSH+LH)对山羊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效果的影响。二者对山羊卵母细胞成熟均有促进作用,卵母细胞成熟率都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分别为67.3%、68.9%和15.6%,但是它们之间的成熟率差异不显著(P>0.05)。国产激素成本低,使用方便,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时,完全可以用国产的促性腺激素代替进口的FSH和LH。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充分利用周年光热资源,确定河北平原冬小麦适宜播期和夏玉米适宜收获期,在河北藁城进行了冬小麦夏玉米周年试验。冬小麦采用播期×品种二因子裂区试验,夏玉米采用均匀试验设计,研究了小麦产量对播期和冬前积温、玉米产量对收获期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冀麦585和金禾9123对播期不敏感,适播期较长,冬前≥0℃积温分别在324~560℃和362~566℃均可获得较高的小麦产量。根据藁城多年积温数据,该积温下限对应的日期为10月20日左右。夏玉米产量与播期、收获期均呈线性关系,而不同年份播期和收获期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不同。玉米生育后期平均气温高于有效灌浆温度(16℃)的截止日期为10月17日,假如玉米收获期由农民传统的9月22日推迟至10月17日,积温可增加476,100℃积温可增产527. 7 kg/hm~2,玉米可有2 511. 9 kg/hm~2的增产潜力。可见,小麦推迟播种时间、玉米延迟收获时间是发挥两季作物均衡增产的重要措施,玉米收获期最晚推迟至10月17日,小麦播种期最晚推迟至10月20日。  相似文献   
20.
不同肥料滴灌配施夏玉米产量与氮磷钾吸收利用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郑单958为材料,在滴灌施肥条件下设不施氮(N0)、不施磷(P0)、不施钾(K0)和氮磷钾均施(NPK)4个处理,以传统灌溉施肥方式(施用量同NPK处理)为对照,研究滴灌水肥一体不同肥料配施夏玉米产量与氮磷钾吸收、分配及利用特性。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相较于磷钾肥,玉米对氮肥更敏感。N0处理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整株氮磷吸收量均显著降低,其叶片钾含量、茎鞘磷含量极显著增加,导致叶片钾积累量、茎鞘磷积累量显著增加。P0和K0处理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素吸收量均与NPK处理无显著差异,分别导致磷素和钾素吸收量显著降低。不施磷钾肥处理氮素从秸秆向子粒的转运受到限制,子粒含氮量下降,氮素收获指数显著降低。滴灌条件下,氮磷钾肥平衡施用玉米养分吸收均衡、分配合理,物质生产和产量显著高于传统灌溉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