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3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4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研究从患病蝶尾金鱼(Butterfly)肝脏中分离获得的1株病菌,为金鱼疾病防治提供参考。分离纯化获得1株细菌,编号为DW-1,通过细菌形态观察、理化特性、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DW-1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可发酵葡萄糖产气,赖氨酸脱羧酶、硝酸盐还原等为阳性;进一步通过PCR方法扩增16S rDNA序列,测得长度为1 385 bp,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相似性为99%~100%;构建系统发育树与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变种(A.veronii biovar sobria)模式菌株ATCC9071聚为一支。最终鉴定该菌株为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变种。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对斑马鱼半数致死量(LD_(50))为1.17×10~6CFU/m L。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克肟、头孢哌酮、链霉素、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左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23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2.
《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是水产养殖专业必修的实验课程,针对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水产动物医学系根据水产养殖专业的培养目标,探讨了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主要围绕实验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从草鱼肠道中分离到1株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等鉴定为弗氏柠檬酸杆菌,动物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斑马鱼有致病性;从感染诱导的斑马鱼皮肤组织中提取总RNA,经Biotin荧光标记与拥有15 617个cDNA片段的斑马鱼基因芯片(affymetrix)杂交筛选分析,获得斑马鱼皮肤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88个,其中有74个上调表达基因和14个下调表达基因;进一步根据基因功能聚类(GO)分析,初步将88个差异表达基因分为8个生物学功能,其中主要参与补体激活、急性期反应、应激防御反应、细胞凋亡、抗原加工提呈、细胞迁移粘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激活等免疫应答过程;同时进行信号通路(pathway)分析,结果表明MAPK(hsp70、daxx、nfkbiab)、JAK/STAT(ifn1)和TGF-β(thbs1)等信号通路参与斑马鱼皮肤抗弗氏柠檬酸杆菌感染免疫应答。采用基因芯片方法筛选与鱼类皮肤免疫相关的功能基因,为将来以斑马鱼为模型研究鱼类皮肤局部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锦鲤(Cyprinus carpio var.koi)肠道的菌群组成结构及多样性,为深入研究锦鲤肠道菌群的功能及肠道不同部位的生理功能的分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锦鲤前肠、中肠和后肠的肠道细菌,通过传统培养技术,采用细菌微量生化鉴定管对肠道细菌进行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分别提取3个肠段的肠道菌群基因组DNA,进一步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3个肠段的菌群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结果】前肠、中肠和后肠样本测序后分别得到48659、47013和47819条有效序列,按97%相似性水平划分OTU后,分别得到1555、1294和1423个OUTs。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后肠菌群样本的Shannon指数、Chao1指数最高。在门水平上,前肠、中肠和后肠丰度最高的5个菌门均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黏胶球形菌门(Lentisphaerae),推测这些菌门是锦鲤肠道的核心细菌类群,但各菌门在不同部位的相对丰度有差异。构建的物种丰度热图显示相对丰度最高的前10类菌属相同,但某些菌属在肠道不同部位的相对丰度有较大差异,如代尔夫特菌属(Delft)、弓形菌属(Toxoplasma)。UniFrac分析显示中肠和后肠的肠道菌群聚为一支,表明这2个部位菌群组成结构相似度较高。【结论】锦鲤肠道不同部位具有独特的菌群结构,可能会影响肠道不同部位功能的分化。  相似文献   
15.
吕爱军  胡秀彩  张冬杰  温洪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25-1326,1349
[目的]了解海产品、盐渍类食品中的中度嗜盐菌资源,探究其生理生化特性。[方法]对海产品、盐渍品样品进行分离纯化,获得11株中度嗜盐菌,对各菌株的形态进行观察,进行生理生化特征测试。[结果]11株中度嗜盐菌中7株为杆菌,其中JD6、HYD2、NY80和NY11革兰氏阳性,其他革兰氏阴性,JD6和JD910产生芽孢;4株为球菌,其中NY3和NY12革兰氏阳性,XH1和JH3革兰氏阴性。11株细菌在0~20%NaCl条件下生长,均分解葡萄糖产酸,产生过氧化氢酶、赖氨酸和鸟氨酸脱羧酶,不产生H2S;菌株XBD1、XH1、NY3J、H3和NY12在TCBS与SS琼脂上均能生长,NY11和JD910在SS琼脂上生长。11株细菌对氨苄青霉素和青霉素不敏感,对利福平敏感。11株细菌对小鼠无致死性。[结论]该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嗜盐微生物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嗜温气单胞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嗜温气单胞菌(Aeromonadmesonphilic)广泛分布于水、土壤及人类的粪便中,对鱼类、畜禽和人均有致病性,对本群细菌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嗜水气单胞菌是一种典型的人-兽-鱼共患病病原[1],可引起多种水产动物的败血症和人类的腹泻,往往给淡水养殖业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引起了国内外水产学界、兽医学界和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文就嗜温气单胞菌的分类地位、毒力因子及其与致病性的关系作一简述。1分类地位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细菌分为两大类[2]:一类为嗜冷气单胞菌群;另一类为…  相似文献   
17.
猪繁殖,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患病半滑舌鳎的病原,从其体内分离到3株革兰氏阴性菌,将其分别命名为ST-1、ST-3和ST-6,进行细菌理化特性、药敏试验、16S rDNA测序以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等方面的研究,并建立了外膜蛋白(OMP)基因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3株分离菌株的理化特性符合创伤弧菌特征,16S rDNA与创伤弧菌标准菌株ATCC29307序列相似性达99%以上,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3株分离株与创伤弧菌自然聚为一支,最终鉴定为创伤弧菌;药敏试验显示,3株菌对头孢克肟、头孢哌酮、链霉素、亚胺培南和氟苯尼考等药物高度敏感。人工回归感染试验表明,分离株具有致病性,且半滑舌鳎、斑马鱼的临床症状与自然患病鱼症状相似;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鳃丝上皮细胞增生,鳃小片肿胀黏连、颗粒细胞和黏液细胞增多,肝脏中央静脉淤血,肾脏出血、坏死,肠道黏膜固有层萎缩、黏液细胞增多等。进一步建立OMP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5,检测下限为1.88×10~2 CFU/mL。以上结果可为半滑舌鳎弧菌病的致病机理、分子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鱼类中新发现的免疫球蛋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是最早产生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的脊椎动物之一。鱼类IgM作为鱼类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中最主要的免疫介质,目前已有较详细的研究报道。除此之外,近年来在鱼类还新发现了几个Ig,如IgD、IgW、IgNAR、IgZ和IgT等,笔者对其结构及功能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国内同行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艺  胡秀彩  吕爱军 《水产科学》2012,31(8):507-510
正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 1,IL-1)是一种重要的促炎性细胞因子,是体内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的中心介质,在哺乳动物中已发现11种IL-1家族成员,包括IL-1α、IL-1β、IL-1ra、IL-18、IL-1F5和IL-33等[1],目前在鱼类中只发现了IL-1β和IL-18。研究表明,IL-1β在鱼类皮肤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