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3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4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不同能量水平下犊牛蛋白质需要量及其代谢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不同能量水平下4-6月龄犊牛的蛋白质需要量及其代谢规律,本试验选择54头3月龄体重为105.32±2.70 kg的健康利木赞×鲁西黄牛杂交犊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能量水平为31.70 MJ/kg、29.43 MJ/kg和27.16 MJ/kg的日粮,通过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和尼龙袋试验分析测定蛋白质的消化代谢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氮的沉积率提高,试牛的代谢氮和内源尿氮排出量以及蛋白质维持需要均增加,但是试牛增重一千克所需的蛋白质下降。4-6月龄犊牛的日粮粗蛋白质平均消化率、沉积率和瘤胃降解率分别为72.64%、29.75%和54.36%。  相似文献   
52.
<正>鱼类细菌性败血症是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一类传染病,报道最多的是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而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引起细菌性败血症报道相对较少。笔者将天津市宁河区某养殖户的鲤鱼病例报道如下。一、基本情况2018年6月下旬,天津市宁河区某养殖户养殖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点带石斑鱼脑组织和视网膜中的一氧化氮(NO)含量及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分布与活性,为深入揭示NO在点带石斑鱼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NADPH-d组织化学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及Griess试剂法,对点带石斑鱼脑组织和视网膜中nNOS的分布与活性及NO含量进行分析。【结果】经NADPH-d组织化学染色后,一氧化氮合成酶(NOS)阳性物质呈蓝色。在点带石斑鱼大脑中,NOS阳性物质位于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在小脑中,NOS分布在颗粒层的颗粒细胞、分子层的神经纤维和浦肯野细胞层的浦肯野细胞;在视网膜中,NOS分布于色素上皮层、视锥视杆层、外核层、外网层、内核层、内网层、节细胞层和视神经纤维层。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nNOS阳性物质呈深棕色。在大脑中,nNOS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在小脑中,nNOS分布在颗粒层、分子层和浦肯野细胞层;在视网膜中,nNOS分布在色素上皮层、视锥视杆层、外核层、外网层、内核层、内网层、节细胞层和视神经纤维层。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点带石斑鱼脑组织和视网膜中的nNOS在显色后的硝酸纤维素膜上均出现3条免疫印迹条带,对应分子量分别为80、120和130kD。NO含量在点带石斑鱼脑组织和视网膜中分别为17.601±1.743和13.624±1.249μmol/L,nNOS活性在脑组织和视网膜中分别为38.070±3.047和23.748±2.860U/mg。【结论】在点带石斑鱼脑组织和视网膜中均存在nNOS,推测nNOS在点带石斑鱼脑神经及视神经系统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脑组织中的NO含量和nNOS活性均显著高于视网膜,是由于脑组织作为重要的中枢神经,对机体生理功能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4.
由于我国反刍动物营养学基础研究少,矿物质营养代谢规律的研究更少,加上受传统饲养方式的影响,矿物质在生产中因量小而易被忽视,饲养过程中常出现矿物质营养紊乱性疾病。因此及时诊断和查明疾病起因,成为合理有效的预防动物体内物质代谢障碍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55.
本文主要综述了土霉素、黄霉素、维吉尼亚霉素、杆菌肽锌等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优缺点,以及几种在水产养殖中常用的抗生素,为水产养殖的生产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6.
粗精料比例不当对奶牛生产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际生产中许多奶牛场,不分干乳牛和泌乳盛期高产牛,不分经产牛和头胎牛,所有成母牛均随机混群通槽饲养。在饲喂过程中,由于玉米青贮或其它饲草不足、质量低劣,再加上通槽饲养,颈链栓系,奶牛采食自由度大,低产牛、干乳牛及胆大经产牛抢吃高产牛、泌乳盛期经产牛及  相似文献   
57.
58.
赤点石斑鱼血清与皮肤黏液的SDS-PAGE蛋白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常生活状态下的非免疫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为材料,采用SDS-PAGE蛋白电泳技术,分析和比较了全血清和皮肤黏液中的蛋白区带数。结果表明:赤点石斑鱼血清与皮肤黏液蛋白图谱不完全相同,其中相同的蛋白区带数为9条,血清中特有蛋白带为16条,皮肤黏液中特有蛋白带为10条。计算机辅助分析蛋白图谱,结果提示:赤点石斑鱼血清及皮肤黏液中免疫球蛋白(Ig)的轻链大小为25.0 ku,重链为73.2 ku。该试验为进一步研究赤点石斑鱼皮肤黏液Ig的理化性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9.
[目的]明确海藻希瓦氏菌(Shewanella algae)感染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肠道菌群结构及相关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揭示肠道菌群和肠道组织相关功能基因在疾病发生及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致病性海藻希瓦氏菌人工感染半滑舌鳎后,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其肠道菌群组成结构的变化情况,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半滑舌鳎肠道组织中参与疾病发生和免疫应答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共测序获得118657条有效序列,按97%的序列相似度聚类后得到6732个OTUs.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以感染前(CG)的健康半滑舌鳎最高,在感染后12 h(12hpi)最低;感染海藻希瓦氏菌前后半滑舌鳎肠道优势菌门无明显变化,但不同类群的相对丰度发生变化.在属水平上,Elizabethkingia、曼噬甲壳菌属(Chitin-ophaga)、Brevinema、苯基杆菌属(Phenylobacter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Marivita和雷尔氏菌属(Ralstonia)的相对丰度在CG半滑舌鳎肠道菌群组成中占比最高,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Petrimo-nas、Proteiniphilum和Amin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在12hpi的占比最高,食酸菌属(Acidovorax)、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弧菌属(Vibrio)的相对丰度在感染后24 h(24hpi)的占比最高.半滑舌鳎肠道组织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变化表现为:果糖二磷酸醛缩酶A基因(ALDOA)的相对表达量在24hpi时显著高于CG(P<0.05,下同);磷脂酶B1基因(PLB1)、热休克蛋白70 kD蛋白1A基因(HSPA1A)、组氨酸三聚体核苷结合蛋白1基因(HINT1)和γ谷氨酰转移酶1基因(GGT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G和24hpi;海藻糖酶基因(TREH)的相对表达量在12hpi时显著低于CG和24hpi.[结论]半滑舌鳎感染海藻希瓦氏菌后其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菌群结构发生变化,肠道组织中免疫功能相关基因(HSPA1A和HINT1)及代谢功能相关酶类基因(ALDOA、PLB1、GGT1和TREH)呈差异表达,说明海藻希瓦氏菌感染引起半滑舌鳎肠道微生态紊乱,且肠道组织中免疫功能相关基因和代谢功能相关酶类基因分别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及疾病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60.
从鲢鱼肠道中分离得到2株细菌,菌株编号为SC-1、SC-2,并进行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药敏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2株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菌,氧化酶阴性,过氧化氢酶阳性,吲哚和VP试验阴性,均不产生苯丙氨酸脱氨酶,均能利用枸橼酸盐、葡萄糖、山梨醇、木糖等;采用数值编码鉴定,SC-1为费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SC-2为罗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ohdei)。进一步的药敏试验分析显示,2株菌均对青霉素类(氨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头孢孟多、头孢氨噻肟、先锋必素)、氨基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乙基西梭霉素)等抗生素敏感。以上研究结果对揭示鱼类肠道菌群结构及鱼病防治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