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大田网室内评价了不同孢子含量的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区玫烟色拟青霉对烟粉虱当代的种群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分别为0.802 0、0.673 2、0.641 3、0.538 9和0.418 6,对烟粉虱下一代的IIPC分别为0.482 6、0.346 9、0.330 8、0.134 8和0.101 7.玫烟色拟青霉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累积效应,连续2代都使用玫烟色拟青霉对烟粉虱的种群控制效果比只在1代上使用的效果好;同一世代内连续2次使用1.0×106 mL-1的处理区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2.
为探讨S-诱抗素(天然脱落酸)在沙糖桔优质高产栽培中的应用价值,2012—2015年在2008年种植的沙糖桔果园中设置不同浓度(1.6、2.50、3.30、5.00mg/kg)诱抗素处理(以1%S-诱抗素可溶粉剂释释配制),于秋梢老熟、果实采收结束和春梢萌动三个时期进行整株喷施,以复硝酚钠2.50mg/kg(1.4%复硝酚钠水剂5 600倍液)与清水分别作药剂对照和空白对照,观测花芽形成、开花数、着果率、产量及果实理化指标等。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S-诱抗素不会产生药害,各浓度S-诱抗素处理沙糖桔的着果率、产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显著高于药剂对照和空白对照,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药剂对照和空白对照。施用S-诱抗素促进了沙糖桔增产和提质,田间施用量以2.5~3.3mg/kg为宜。  相似文献   
113.
为分析数据不确定性对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结果的影响,基于崇明岛附近水域历史研究资料和生态系统特征,初步构建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涵盖种类组成、耐受性、营养结构、繁殖共位群及健康状况和生物量5类属性的12个指标,并评估该水域2020年8月和11月鱼类生物完整性状况。在此基础上分别从5类属性的指标中各抽取1个作为评价指标(鱼类种类数、游泳动物食性、鱼类数量比例等),通过计算机模拟分别估算单一指标和5个指标共同变异系数为30%时,崇明岛附近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了不同的变异水平对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崇明岛附近水域2020年8—11月间的鱼类生物完整性处于“差”等级。数据不确定分析结果显示,指标监测值存在30%变异时,崇明岛附近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评价结论虽未发生改变,但是鱼类生物完整性得分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并且,随着指标监测值不确定性的增加,崇明岛附近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结果的波动程度逐渐增加。分析结果表明,指标监测值不确定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与监测值在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各赋分区段的具体位置有关。本研究结果强调了基于鱼...  相似文献   
114.
为了探明长江口崇明东滩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2020年11月—2021年8月,在长江口崇明东滩周边水域设置14个站点,按季度以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 m,网目0.5 mm)在各站点进行4个航次的表层水平拖网调查,共采到仔稚鱼4 556尾,隶属于8目14科48种。种类组成优势种明显,以凤鲚(Coilia mystus,25.09%)为主,其次为康氏侧带小公鱼(Stolephorus commersonnii,20.12%)和有明银鱼(Salanx ariakensis,17.11%)。春夏两季仔稚鱼密度和种类数显著高于秋冬两季,夏季密度最高,达0.658 ind./m3。春季种类数最多,为28种,冬季种类数最少。种类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呈相同季节变化趋势:春季最高、夏季其次、冬季最低。春夏季仔稚鱼密度北支高于南支,秋冬季南支高于北支。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春季仔稚鱼可分为淡水类群、河口Ⅰ类群及河口Ⅱ类群;夏季可分为河口类群和海洋类群;秋季长江口崇明东滩仔稚鱼大致分为淡水类群、河口类群与海洋类群;冬季仔稚鱼种类和数量甚少。皮尔逊相关性矩阵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115.
为研究25%氟节胺悬浮剂对荔枝的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改善作用,连续两年在荔枝秋梢成熟后而冬梢未出时喷施不同浓度的25%氟节胺悬浮剂。结果显示:25%氟节胺悬浮剂能够明显控制和抑制荔枝冬梢的萌发和生长,与对照相比,冬梢的控制率和抑制率分别达到了76.54% ~ 94.34%和90.26% ~ 98.84%;氟节胺对荔枝的增产效果显著,与对照相比,产量增加了116.12% ~ 206.23%;氟节胺对荔枝果实品质无显著提高改善作用。综合考虑,当药液浓度达到500 mg/kg时,各项指标均达到较高水平,且与最大值均无显著差异,因此建议喷施的适宜浓度为333.3 ~ 500 mg/kg。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明确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在连续继代培养过程中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二龄幼虫毒力、产孢量的影响,并进行菌种复壮研究,为进一步利用球孢白僵菌对斜纹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将球孢白僵菌SCAUJH19继代培养10代,得到F1~F10代菌株并测定产孢量。采用浸虫法分别用F1~F10代菌株处理斜纹夜蛾二龄幼虫,测定其对斜纹夜蛾二龄幼虫的毒力;建立模型分析球孢白僵菌继代培养代数、毒力与产孢量的关系及毒力退化规律。采用活虫复壮法对F4、F6、F8、F10代菌株进行复壮,比较复壮前后对斜纹夜蛾二龄幼虫的毒力效果,并测定产孢量。【结果】球孢白僵菌F1~F5代菌株对二龄斜纹夜蛾幼虫毒力无显著差异,处理7 d时校正死亡率为42.44%~45.22%,而F6、F8、F1...  相似文献   
117.
土耳其小麦种质条锈病抗性评价和抗病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177份土耳其小麦种质对中国当前条锈菌流行小种的抗病性水平,分析其条锈病抗性基因的存在情况,在杨凌人工诱发病圃(CYR32、CYR33、CYR34)及江油和天水自然诱发病圃对供试材料进行了成株期条锈病抗性鉴定,选用小麦条锈菌致病型PST-Lab.1、PST-Lab.2、PST-V26.1在温室进行苗期分小种抗病鉴定,利用 Yr5 Yr7 Yr9 Yr10 Yr15 Yr17 Yr18 Yr26 Yr29 Yr30 Yr32 Yr36 Yr46 Yr76、和 Yr81共15个条锈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进行分子检测筛查。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抗病材料有10份,其中7份由已知基因介导,3份未检测到已知基因;对部分致病型失去抗性的全生育期抗病材料有40份,其中36份由已知基因介导,4份未检测到已知基因;成株期抗病材料有47份,其中37份由已知基因介导,10份未检测到任何已知基因。初步明确了供试土耳其小麦种质的条锈病抗性水平和可能携带的抗病基因,17份可能含有未知新基因的材料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18.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打开市场,从国际上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大大的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2001年,我国再一次加大对外开放的程度,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更加稳固,这一系列措施都推动了我国各行各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作为资源强国,长久以来我国在各种能源额储备和开发方面都存在着优势,特别是煤炭资源,其相关的煤层气等资源是宝贵的能源,其开采和利用过程有许多影响因素,我国政府为此对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本文主要对当下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赋存的控制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9.
系统调查了粤西与珠三角地区龙眼园内的害虫种类,共记录到6目18科33种。对各类害虫的发生比例与危害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我省危害严重的龙眼害虫主要有荔枝蝽、龙眼角颊木虱、荔枝蛀蒂虫、荔枝尖细蛾和龙眼亥麦蛾等几种害虫。针对我省生产实际,提出了龙眼害虫综合防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明确低温胁迫对新菠萝灰粉蚧致死效果的影响。【方法】观察新菠萝灰粉蚧不同发育阶段虫态在不同低温(0、4、10 ℃)下 5 个不同处理时间(1、2、4、6、8 h)的致死情况,以常温 26 ℃为对照,分析低温胁迫对该粉蚧死亡率的影响。【结果】0、4、10 ℃低温处理对新菠萝灰粉蚧一龄若虫和二龄若虫死亡率有显著影响,各处理时间的死亡率均大于 30%;二龄若虫经 0、4 ℃低温处理 6、8 h 后死亡率高达 95% 以上;10 ℃低温处理 1、2、4 h 后三龄若虫死亡率均低于 10%,与常温 26 ℃对照差异不显著。未成熟雌成虫在 10 ℃低温处理 4、6 h 后死亡率与常温 26 ℃对照差异不显著。对于成熟雌成虫,10 ℃低温不同处理时间的死亡率均小于 3%,与常温 26 ℃对照差异不显著。【结论】表明低温胁迫对新菠萝灰粉蚧一龄若虫和二龄若虫的死亡率有显著影响,三龄及三龄后若虫在 10 ℃能保持较好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