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6篇
  22篇
综合类   28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生物土壤结皮是荒漠化地区地表景观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土壤养分的主要供给来源,降水格局影响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自然降水为对照,通过使用遮雨棚和喷灌系统控制降水输入,探究降水量对生物土壤结皮及下层土壤碳、氮和微生物的影响,为气候变化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1)-50%降水处理有利于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和土壤真菌的积累,并提高了结皮层及中间土层全氮(TN)含量和真菌数量,+50%降水处理提高了各土层土壤细菌数量、结皮层以及中间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含量,并显著降低了各土层土壤C∶N、SMB-C∶SMB-N和真菌数量∶细菌数量,不同降水处理下土壤SOC、SMB-C、SMB-N含量、细菌和真菌数量均随土层深度显著下降;2)细菌对降水减少更为敏感,而真菌比细菌更能抵御干旱气候,土壤细菌和真菌对降水变化具有不同的适应策略;3)-50%降水处理有利于土壤养分的恢复,对结皮层以下土层土壤养分的恢复尤为明显,+50%降水处理导致结皮层和深层土壤养分略有退化。  相似文献   
82.
为研究有机肥、CO_2施肥残渣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形式,选择小兰西瓜和84-24西瓜为试材,设置空白、施用有机肥、施用CO_2残渣3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普通有机肥和CO_2施肥残渣对84-24西瓜的促进效果要比对小兰西瓜明显,而在该生长季内,CO_2施肥残渣对西瓜产量的促进趋势明显强于普通有机肥;有机肥和CO_2施肥残渣对小兰和84-24西瓜的瓜纹数和瓜皮厚影响不大,但对西瓜横径和纵径则有明显促进效果;有机肥和CO_2施肥残渣的施用均有促进小兰和84-24西瓜中心和边缘糖度提高的趋势,且CO_2施肥残渣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施用CO_2施肥残渣每1 hm~2小兰西瓜和84-24西瓜产值分别比不施用任何肥料的处理增加22 471.25、121 218.90元。综上所述,CO_2施肥残渣和有机肥均具有促进西瓜产量和品质提高的趋势,且CO_2施肥残渣的促进效果优于普通有机肥。  相似文献   
83.
通过在DLY生长育肥猪的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黄荆,比较黄荆对猪生长育肥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的DLY育肥猪52头,随机分为5组,4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试验组黄荆按1.5%、2.5%、3.5%、4.0%的比例添加到基础日粮中,进行90d的饲喂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试验Ⅰ组日增重比对照组降低46.00g,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Ⅲ、Ⅳ组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降低230.56、243.67、323.22g,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日增重比试验Ⅱ、Ⅲ、Ⅳ组分别提高184.56、197.67、277.22g,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Ⅲ、Ⅳ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Ⅰ、Ⅲ组料重比比对照组分别提高0.68、0.31,试验Ⅱ、Ⅳ组料重比比对照组分别降低1.49、2.69。(3)饲喂黄荆的猪肉无公害指标检测合格,铅、无机砷含量在安全范围,金霉素、四环素、土霉素未检出。结论:试验Ⅰ组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好;随着黄荆添加量的增加,DLY育肥猪的生长速度减缓;黄荆可作为无抗添加剂生产无公害猪肉。  相似文献   
84.
灰鹦鹉的饲养及繁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成都动物园饲养的1对灰鹦鹉及其于2003~2009年间产下的19枚卵和孵化出的17只幼年鹦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成年灰鹦鹉在圈养条件下的饲养和繁殖过程,包括巢箱的设计制作、人工孵育流程、人工育雏饲料配方等,并以收集自然育雏条件下雏鸟增重的数据为依据,对人工育雏幼年鹦鹉的饲喂量和饲喂方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给配对的灰鹦鹉提供种类丰富、营养均衡的食物是繁殖的关键;繁殖巢箱是自然孵育的关键;人工孵育是提高灰鹦鹉繁殖率的重要手段;灰鹦鹉的孵化期为28~30 d。  相似文献   
85.
皖南花猪按头型可分为狮子头型、马脸型和桩头型,为研究皖南花猪母猪不同头型母猪间的繁殖性能差异,研究通过整理安徽省皖南花猪保种场以往数据,现场记录等方法,统计皖南花猪不同头型经产母猪(370窝)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35日龄窝断奶仔猪数和35日龄断奶窝重等繁殖性能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下:皖南花猪马脸型母猪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35日龄断奶仔猪数、35日龄断奶窝重均显著高于狮子头型及桩头型母猪(P0.05);皖南花猪桩头型母猪在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等繁殖性能上优于狮子头型母猪,但在35日龄断奶窝重这一指标中低于狮子头型母猪。研究表明皖南花猪马脸型母猪繁殖性能与狮子头型、桩头型母猪相比更为优异,为皖南花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6.
2011—2012年对成都动物园4枚斑嘴环企鹅蛋进行人工孵化,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其中2枚企鹅蛋孵育成功,1枚企鹅蛋孵化出壳时幼企鹅死亡,1枚企鹅蛋孵出的小企鹅在60日龄死亡。结果表明:温度对企鹅幼雏出壳影响较大;企鹅日龄与生长发育呈正相关,与温度呈负相关;企鹅蛋孵化期为41 d;人工孵育是提高斑嘴环企鹅繁殖率的重要方式;正确的食糜配制及饲养方式是人工育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7.
88.
以芫荽为试验材料,研究设施施用二氧化碳气肥对芫荽产量、单株质量、株高、叶绿素含量等生长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施二氧化碳气肥的设备棚产量高于对照棚,增长幅度高达61.26%,单株质量和株高也有所增加,增长幅度分别达到27.46%和23.40%。  相似文献   
89.
兴安落叶松林冠截留与降雨量及降雨强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大兴安岭北部2004年和2005年的定位观测数据,对兴安落叶松林冠截留与降雨量及降水强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兴安落叶松林冠的平均林冠截留率在生长季为18.61%,兴安落叶松林冠截留量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加,但在开始降雨时递增的幅度不大。林冠截留与降水强度的关系也非常密切:降雨雨强越小,林冠截留量越大,林冠截留率越高。  相似文献   
90.
为探讨均匀切向流及消声器结构参数对汽车微穿孔管消声器声学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均匀流对微穿孔板声阻抗和消声器中心管道内声传播的影响,分别讨论了直通流与切向流对声波传播的影响机理。建立了切向流下微穿孔消声器的传递损失一维理论计算模型并加以验证,采用该模型计算的传递损失理论值与试验值更为接近,最大相对误差由27.3%降低到15%。并且基于该理论模型分析了均匀切向流下微穿孔消声器的声学性能及消声器结构参数对微穿孔消声器有流声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微穿孔消声器主要外部尺寸参数对有流传递损失的影响与对无流情况大体相同,穿孔参数对无流声学性能影响很大,在常用范围内变化时最大浮动值多达18 d B,但在常用范围内变化基本不影响有流声学性能。该文研究为有流条件下微穿孔消声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