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篇
  5篇
综合类   33篇
水产渔业   8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栅栏技术优化即食调味珍珠贝肉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运用栅栏效应的理论,确定了高水分型即食调味珍珠贝肉食品的制作工艺,分析了各种常见栅栏因子对制品感官品质及微生物的影响,优化前处理、烘干工艺、杀菌工艺、pH、水分活度(activity water,Aw)和低温处理等多种栅栏因子,形成有效防止制品腐败变质的栅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原料前处理需用3%的食盐进行了清洗;采用0.15%柠檬酸溶液调节pH为5.6~5.7;贝肉调味后需经烫煮;产品水分含量45%~50%,Aw为0.88~0.90;产品真空包装,低温处理24h,再采用巴氏杀菌(80~85℃、30min),能较好地保持产品的品质和风味,延长保存期,保持珍珠贝肉特有的鲜味和营养价值,促进珍珠贝肉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2.
采用酶技术,利用珍珠养殖场开珠后的废弃物--马氏珍珠贝肉,研制珍珠贝肉营养液。结果显示,采用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和风味酶Flavouryzme联合水解马氏珍珠贝肉的效果最好,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了酶法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温度50℃,时间5h,pH6.5,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和Flavouryzme的添加量分别为0.6%和0.25%。对营养液的营养价值进行分析评价,营养液中蛋白质达到73.6mg/mL,  相似文献   
33.
抗氧化剂对罗非鱼油抗氧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鱼油在常温放置时极易氧化的问题 ,本文以罗非鱼内脏油为研究对象 ,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不同抗氧化剂对罗非鱼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 :不同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能为迷迭香 >TBHQ >茶多酚>VE。添加了迷迭香、TBHQ和茶多酚后 ,可使罗非鱼油在 2 0℃时贮存 ,时间从 16天分别延长至 6 7 2天、6 5 6天、6 4天。  相似文献   
34.
罗非鱼内脏中酶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罗非鱼内脏为原料,经过酶的提取、活性测定及酶含量计算,对罗非鱼内脏中的蛋白酶、凝乳酶、脲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胆碱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和酸(碱)性磷酸酶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蛋白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胆碱酯酶和碱性磷酸酶在罗非鱼内脏中含量多、活性高,具有进一步提取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5.
罗非鱼片干的微波烘烤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罗非鱼为原料,研究了调味烤罗非鱼片干加工过程中,鲜甜味和鲜辣味两种调味液配方、不同微波炉烘烤方法对产品品质的影响,从而确定了烤罗非鱼片干加工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本工艺条件下制取的烤罗非鱼片干色泽金黄色,口感香脆,有嚼劲,且有烤鱼特有香味。  相似文献   
36.
从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粘液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抗菌物质产生菌F9,利用16SrDNA方法鉴定该菌株为棒状乳杆菌(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通过琼脂扩散法测定了该菌的抑菌谱,发现该菌发酵液上清液在排除有机酸和过氧化氢(H2O2)的影响后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等多种食源性致病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对该菌发酵液抑菌物质进行超滤分析及蛋白酶处理,可推断该抗菌物质为分子量在5~10kDa的蛋白类物质。  相似文献   
37.
鸢乌贼酶解产物的抗氧化稳定性与功能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胴体为原料,采用木瓜蛋白酶进行酶解,比较了酶解液中不同分子量组分的抗氧化特性,探讨了温度、p H和光照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及其功能特性(包括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吸水性、持水性和吸油性等)。结果表明,鸢乌贼酶解产物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在酸性偏中性的环境中能较好地保持其抗氧化活性,日光照射会降低其抗氧化能力。此外,酶解产物还具有较强的乳化性、起泡性、吸水吸油能力等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38.
为建立以生物胺变化预测腌干鱼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和安全食用货架期的回归方程,以多脂的腌干带鱼和低脂的腌干金线鱼为原料,研究其在常温贮藏过程中的理化指标、主要微生物和生物胺的变化及相关关系,并应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初步建立分析腌干鱼制品的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腌干带鱼和金线鱼在贮藏过程中p H、水分含量和Aw不断下降。葡萄球菌及微球菌、乳酸菌、菌落总数在贮藏3周内呈上升趋势,从第4周开始逐渐下降,而假单胞杆菌和肠杆菌在贮藏第4周之后未检出;组胺、尸胺和腐胺为腌干鱼贮藏过程主要胺类物质,呈上升趋势。5种生物胺(组胺、尸胺、腐胺、色胺、酪胺)、总生物胺量、生物胺相关指标、理化指标、假单胞杆菌均与贮藏时间高度相关,微生物中只有假单胞杆菌与生物胺及其相关指标有相关性;生物胺与理化指标也呈高度负相关。本研究结果为腌干鱼制品货架期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9.
EGCG对尼罗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尼罗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在贮藏过程中降解的抑制作用,实验采用质量分数为0.002 5%、0.01%、0.02%、0.03%的EGCG对罗非鱼肌肉进行处理,考察不同浓度EGCG对贮藏过程中罗非鱼肌肉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的影响,并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结合质谱技术筛选EGCG抑制降解靶向蛋白质。结果显示,实验条件下不同浓度的EGCG对肌原纤维蛋白降解均有抑制作用,质量分数为0.01%的EGCG抑制效果最佳,肌原纤维蛋白质含量由贮藏初期的(82.42±0.65)降至第12天的(51.89±0.68)mg/g(下降率37.0%),而对照组由(80.86±1.18)降至(35.33±1.16)mg/g(下降率56.3%)。研究表明,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及质谱技术鉴定,EGCG对尼罗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的抑制作用靶向蛋白质分别为MHC、MLC与肌动蛋白,本结果对罗非鱼冷藏保鲜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
为探究添加风味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脂肪酶对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腌制品质的影响,文章研究了添加酶制剂对腌制罗非鱼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脂肪酸组成及感官分析的影响,并比较新鲜罗非鱼、食盐腌制组、低盐加酶腌制组中鱼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的最适质量分数为0.010 0%,氨基酸态氮质量分数为0.75 mg·g~(–1),比对照组高19.05%,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相对含量分别为35.65%、23.78%和40.57%,感官评分为89,比对照组高10.56%;中性蛋白酶的最适质量分数为0.010 0%,此时氨基酸态氮质量分数为0.81 mg·g~(–1),比对照组高28.57%,SFA、MUFA和PUFA相对含量分别为34.24%、24.82%和40.94%,感官评分为88.5,比对照组高10.63%;脂肪酶的最适质量分数为0.010 0%,此时鱼肉的氨基酸态氮质量分数为0.67 mg·g~(–1),比对照组高4.69%,SFA、MUFA和PUFA相对含量分别为33.97%、22.20%和43.85%,感官评分88.5,比对照组高11.32%。按照3种外源酶最适浓度混合腌制,实验证明能增加风味物质的生成(尤其是醇类、酮类),有效提高腌制效率,改善腌制罗非鱼的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