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淡水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是热带、亚热带的暖水性食用和观赏的大型鱼类之一。1982年引入我国台湾省,1988年获得了人工繁殖成功。由于淡水鲳生长迅速,受到各地的欢迎。随着淡水鲳养殖的推广,鱼病的发生也日益严重,危害较大。本文就淡水鲳的...  相似文献   
22.
喹乙醇(Olaguindox)又名喹酰胺醇、快育灵等,是由西德Bayer公司研制开发,近年来在我国生产和使用的低毒、高效、用量少、具有抗菌、促进生长的一种饲料添加剂。它能够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增强代谢,从而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利用率;特别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良好的杀菌能力。目前在畜禽养殖及水产养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我国养殖生产中最主要的促生长剂之一。本文对喹乙醇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作一概述。一、喹乙醇的物理性质及作用原理1.物理性质喹乙醇的化学名称为:N-(2-羟乙基)-3-甲基-喹啉酰胺-14…  相似文献   
23.
乌鳢的生长模型和生活史类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特殊VBGE生长模型对黄花泡乌鳢(O.argus)的生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特殊的VBGE生长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黄花泡乌鳢的生长过程及其变化规律。根据r-造反和k-选择理论,通过主要生态学参数的分析可知:黄花泡乌鳢的生活史类型偏向r-选择型。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测定黄金鲈(Perca flavescens)的肌肉营养成分,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方法】以20尾体质量为(142.29±4.31)g的黄金鲈为检测对象,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其肌肉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灰分及氨基酸含量。【结果】黄金鲈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79.1g/kg,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分别为186.2,12.1和12.6g/kg。氨基酸总量为84.07%(质量分数,干样,下同),必需氨基酸(EAA)总量为36.66%,占氨基酸总量的43.62%,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2.57,非必需氨基酸(NEAA)总量为42.06%,氨基酸中鲜味氨基酸(DAA)总量为33.14%。鱼肉中富含Ca、Mg、Zn等矿物质元素。【结论】黄金鲈肌肉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较丰富,粗脂肪含量较低,是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的优质鱼类,经常食用有利于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25.
南方大口鲶是我国特有的1个新的优良养殖品种。随着高密度养殖的发展,疾病的发生日益严重,现对南方大口鲶危害较大的寄生虫性鱼病的防治作一概述。1 小瓜虫病1.1 病因及流行情况 是由多子小瓜虫寄生引起的寄生虫性鱼病,对南方大口鲶危害最大。该病多发生在春秋季,即4~6月和9~10月。主要危害鱼苗、鱼种。流行适温 20~25℃。当水质恶劣、养殖密度高、鱼体抵抗力低时,常暴发流行。发病率、死亡率高。当水温升高到25℃以上时,可自然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1.2 症状 病鱼体色发黑,肉眼可见体表和鳍条上出现白色小点状…  相似文献   
26.
庆平湖的水生植被及其渔业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专刊>= <栏目>=研究简报 <图片>=N <表格>=N <连载>= <来源>= <中图分类号>= <主题分类>= <行业分类>= <本刊专题>= <本刊编号>= <基金项目>= <注释>=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 <备注1>= <备注2>= <备注3>= <正文>=  相似文献   
27.
大鲵非寄生性疾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鲵(Andriasdavidianus)又称娃娃鱼,是我国分布较广,体型较大的有尾两栖类,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因其具有较高的食、药用价值,多年来捕杀严重,致使资源日渐枯竭,为保护和增殖其资源,人工养殖迅速发展。期间各种疾病也相继产生。本文就养殖实践和相关资料对大鲵非寄生性疾病做一概述。1 不良水质的影响11 气泡病病因:幼鲵易发。当水体中施放未经发酵的饲料过多,生肥在塘底产生甲烷、硫化氢等气体;或水体的氧或氮的饱和度达150%以上时,幼鲵误食以上气体产生的气泡而得病。症状:幼鲵体表出现气泡,身体失衡,尾向上头向…  相似文献   
28.
大豆主要抗原蛋白对埃及胡子鲇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室内单循环控温养殖系统中,给初始体质量为(15.14±0.05)g的健康埃及胡子鲇(Clarias lazera)投喂以鱼粉为动物蛋白源,鱼油、玉米油、糊精为能源,纤维素为填充物配制的3种等氮(粗蛋白质量分数为40%)、等能(15.8 MJ/kg)的半精制饲料(其中β-伴大豆球蛋白的添加量为40 mg/g,大豆球蛋白的添加量为60 mg/g),研究了大豆中主要抗原蛋白对埃及胡子鲇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饲喂6周后的调查数据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使埃及胡子鲇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对肌肉中粗脂肪含量、粗灰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使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下降,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在埃及胡子鲇幼鱼的配合饲料中,β-伴大豆球蛋白的含量超过40 mg/g、大豆球蛋白的含量超过60 mg/g时,对其肌肉营养成分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大豆蛋白对鲤鱼消化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以初始体质量(50.13±0.41)g的健康鲤鱼(Cyprinus carpio)为试验对象,在室内单循环控温养殖系统中,以去皮豆粕分别替代质量分数0%(CK),15%,30%,45%和60%的鱼粉蛋白,配制成5种等蛋白(360 g/kg)等能(15.2 MJ/kg)的半精制饲料,研究大豆蛋白对鲤鱼消化酶活力和血液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大豆蛋白替代鱼粉蛋白比例的增加,鲤鱼肝胰脏和肠道的蛋白酶活力下降,当大豆蛋白替代45%鱼粉蛋白时,鲤鱼后肠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活力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大豆蛋白60%替代组鲤鱼后肠的淀粉酶活力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大豆蛋白对鲤鱼肝胰脏和肠道的脂肪酶活力影响不显著(P>0.05)。当大豆蛋白替代45%鱼粉蛋白时,鲤鱼血糖和总胆固醇浓度及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甘油三酯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尿素氮浓度、谷丙转氨酶活性及总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的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当大豆蛋白替代45%鱼粉蛋白时,虽然对鲤鱼的生长状况没有显著影响,但对鲤鱼后肠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活力及部分血液主要生化指标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碳水化合物对洛氏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 Dybowski)生长、饲料利用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洛氏鱥幼鱼((7.64±0.04)g/尾)为研究对象,配制5种等氮(360.0g/kg)、等脂肪(60.0g/kg)及碳水化合物水平分别为0.0%(对照组),10.0%,16.0%,22.0%和28.0%的试验饲料,在控温单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后测算洛氏鱥生长性能指标,并采用国际标准方法测定洛氏鱥肌肉主要营养成分,采用试剂盒测定洛氏鱥肝胰脏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ZM)的活性。【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洛氏鱥终末体质量、体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均随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以16.0%碳水化合物水平组最高,其洛氏鱥的终末体质量、体质量增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用折线回归模型拟合得出,当体质量增加率达到最大时,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最适水平为15.84%;当特定生长率达到最大时,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最适水平为15.94%。28.0%碳水化合物水平组洛氏鱥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除10.0%和16.0%碳水化合物水平组粗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洛氏鱥肝胰脏的AKP、LZM和ACP活性随饲料碳水化合物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16.0%,22.0%,28.0%组AKP和ACP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2.0%和28.0%组肝胰脏的LZM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OD活性随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且10.0%,16.0%,22.0%,28.0%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洛氏鱥幼鱼配合饲料中适宜的碳水化合物水平为15.84%~15.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