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以圆型臂尾轮虫(Brachionus rotundiformis)为研究对象,以不同配比的酵母和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为饵料,采用2个盐度(2%,3%)、3个接种密度(1,10,50 ind/mL)进行饲养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条件及其组合对轮虫种群增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饵料配比、接种密度、盐度及三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均对轮虫的平均日增长率产生极显著影响(P=0.000);接种密度对轮虫抱卵率无显著影响(P0.05),饵料、盐度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轮虫抱卵率产生显著影响(P0.05)。三因子的最佳组合:盐度2%、接种密度1 ind/mL、饵料配比为眼点拟微绿球藻18.75×104/mL+酵母4.8×106/mL。  相似文献   
92.
鸭绿江上游花羔红点鲑(Salvelinus malma)的食性分析及生态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鸭绿江上游花羔红点鲑(Salvelinus malam)的食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不了同年龄组和季节的食物组成及摄食强度的变化,探讨了鸭绿江上游花羔红点鲑的三维生态位及其分化。  相似文献   
93.
大眼鱼师鲈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池塘养殖的大眼鱼师鲈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大眼鱼师鲈含肉率为68.41%;肌肉营养成分中:蛋白质含量为19.80%,脂肪为0.93%,水分为77.04%,灰分为1.0%.18种氨基酸总含量为85.61%,8种必需氨基酸和2种半必需氨基酸总量为40.45%,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为33.28%,并与我国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鳜鱼等肌肉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4.
为研究豆粕替代鱼粉对黄金鲫生长、消化酶活力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9.06±1.12) g/尾的黄金鲫幼鱼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比例(0,17.0%,34.0%,51.0%,68.0%)豆粕替代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半精制饲料,进行8周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采用国标方法,福林-酚试剂法和试剂盒测定黄金鲫肌肉的主要营养成分,肝胰脏和肠道中蛋白酶、淀粉酶活力,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及碱性磷酸酶(AKP)活力。结果表明:替代比例为68.0%时,黄金鲫终末体质量(FBW)、蛋白质效率(PER)、饲料效率(FER)、体质量增加率(WGR)及特定生长率(SG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68.0%豆粕替代鱼粉蛋白时,黄金鲫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胰脏和肠道中蛋白酶活力呈下降趋势;替代比例为34.0%、51.0%和68.0%时,肝胰脏、前肠和中肠蛋白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替代比例为51.0%和68.0%时,后肠蛋白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随着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黄金鲫肝胰脏中...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大豆球蛋白(Glycinin)对幼鲤生长、饲料利用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初始体质量为(10.12±0.08)g鲤稚鱼和初始体质量为(116.89±0.13)g鲤幼鱼为试验对象,在控温单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鲤稚鱼和幼鱼的饲料等氮(粗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40%和36%)等能(总能分别是16.9和15.2 MJ/kg),大豆球蛋白的添加梯度为0、3.0%、6.0%、9.0%、12.0%,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结果和结论】在鲤稚鱼和幼鱼的配合饲料中,不同比例添加大豆球蛋白,会导致其生长性能不同程度地下降.鲤稚鱼3.0%、6.0%、9.0%和12.0%组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饲料效率、肥满度、肝体比、脏体比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鲤幼鱼3.0%组的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6.0%、9.0%和12.0%组的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肥满度、肝体比、脏体比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随着大豆球蛋白的添加量增加,鲤稚鱼和幼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3.0%组鲤稚鱼和幼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6.0%、9.0%和12.0%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鲤稚鱼和幼鱼肌肉中的水分、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该试验条件下,鲤稚鱼配合饲料中大豆球蛋白的添加比例不应超过3.0%;鲤幼鱼配合饲料中大豆球蛋白的添加比例不应超过6.0%.  相似文献   
96.
为了解拉氏鱼岁肌肉的营养特性,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野生和养殖拉氏鱼岁的含肉率,采用生化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野生和养殖拉氏鱼岁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野生拉氏鱼岁含肉率(74.35%)显著低于养殖拉氏鱼岁(75.13%),粗蛋白含量(18.10%)显著高于养殖拉氏鱼岁(17.11%),粗脂肪和灰分(分别为2.95%和1.48%)显著低于养殖拉氏鱼岁(分别为4.82%和1.55%),水分含量(77.07%)与养殖拉氏鱼岁(76.85%)无显著差异。在检测出的18种氨基酸中,野生拉氏鱼岁中有6种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养殖拉氏鱼岁,1种氨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养殖拉氏鱼岁,其余11种差异不显著,氨基酸总量野生拉氏鱼岁(14.92%)显著高于养殖拉氏鱼岁(14.11%);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野生拉氏鱼岁(6.05%)显著高于养殖拉氏鱼岁(5.49%);4种鲜味氨基酸(分别为5.43%和5.38%)二者无显著差异;必需氨基酸指数野生拉氏鱼岁(65.84)高于养殖拉氏鱼岁(63.26)。主要脂肪酸分别检出13种和12种,野生拉氏鱼岁不饱和脂肪酸和EPA+DHA占脂肪酸总量(分别为77.11%和12.82%)与养殖拉氏鱼岁(分别为75.74%和12.33%)无显著差异。通过分析,野生与养殖拉氏鱼岁肌肉中的鲜味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和EPA+DHA等主要营养成分总体组成比较接近,二者肌肉品质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97.
利用塑料大棚缩短牛蛙冬眠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东北地区,将牛蛙的幼蛙及蝌蚪放养在塑料大棚内的池塘里与在自然条件下越冬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东北地区,幼蛙生长期延长了82d,成活率提高了17.5%,整个越冬期内净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净增重率为274%;蝌蚪的生长期延长了95d,成活率提高了8.9%,净增重差异也极显著(P〈0.01),净增重率为230%;有12.6%的蝌蚪在越冬后期发生了变态。  相似文献   
98.
一、肠炎病 1.病原 肠型点状产气单孢菌 2.流行情况 目前是我国饲养鱼类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流行季节为5—6月和8—9月。 3.症状 病鱼行动缓慢,无食欲,头部发黑,腹部膨大,并出现红斑,肛门红肿外突,用手轻压腹部,有血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部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前肠或后肠出现红色,严重时则全肠出现紫  相似文献   
99.
为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洛氏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 Dybowski)蛋白质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洛氏鱥幼鱼[(6.98±0.01)g]为研究对象,以鱼粉、棉粕、豆粕及菜粕为蛋白源,混合油脂[V(玉米油)∶V(鱼油)=1∶1]为脂肪源,配制成5种蛋白质水平(24.98%,30. 02%,34.99%,40.01%,44.98%)等脂肪(6.0%)的配合饲料,进行了8周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洛氏鱥肝胰脏及肠道的蛋白酶活性,用试剂盒测定肝胰脏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GSH)、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GSSG)。结果表明:洛氏鱥肝胰脏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40.01%和44.98%组洛氏鱥肝胰脏中AST活性显著高于24.98%、30.02%和34.99%组(P0.05),30.02%和34.99%组洛氏鱥肝胰脏的AST活性显著高于24.98%组(P0.05),30.02%与34.99%组洛氏鱥肝胰脏的AST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40.01%和44.98%组洛氏鱥肝胰脏的AST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洛氏鱥肝胰脏的ALT活性呈上升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洛氏鱥肝胰脏中蛋白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洛氏鱥前肠和中肠的蛋白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40.01%组洛氏鱥前肠和中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24.98%、30.02%和44.98%组(P0.05),但与34.99%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洛氏鱥后肠蛋白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0.01%组洛氏鱥后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24.98%、30.02%、34.99%和44.98%组(P0.05)。在试验条件下,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洛氏鱥肝胰脏中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40.01%组洛氏鱥肝胰脏的MDA含量活性显著低于24.98%、30.02%、34.99%和44.98%组(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洛氏鱥肝胰脏的CAT活性、T-AOC、GSH-Px、GSH含量、GSSG含量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40.01%组洛氏鱥肝胰脏的CAT、T-AOC、GSH-Px、GSH、GSSG显著高于24.98%、30.02%、34.99%和44.98%组(P0.05)。综上,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0.01%时,洛氏鱥蛋白酶活性及抗氧化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00.
饲养条件下花羔红点鲑和虹鳟生长、摄食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点鲑属 (Salvelinus)是一群珍稀冷水鱼类 ,在鱼类分布区系上属北极淡水类群。迄今为止 ,红点鲑属在国内外共描述有 34个种类以上 (包括地方变异型 ) ,其中在我国仅分布有 2种 ,即花羔红点鲑S .malma (Walbaum)和白斑红点鲑S .leu comaenis (Pallas)。红点鲑属鱼类具有体色艳丽、生长率高、耐高密度和营养价值高等特点 ,在美国、加拿大、挪威、俄罗斯和日本等十多个国家被认为是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增殖、游钓和养殖的对象 ,是持续渔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鲑鳟渔业 ,开发冷水资源 ,增产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