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29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卷烟烟丝结构分布及其与物理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档次卷烟的烟丝结构分布及其对卷烟物理质量的影响,为优化烟丝结构以提高卷烟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A(低)、B(中)、C(高)3个档次牌号卷烟的烟丝结构比率层进行分析,确定主成分数量并得到各烟丝结构比率层的载荷值;再对烟丝结构与卷烟物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烟丝结构与物理质量的关系.[结果]3个品牌卷烟烟丝结构具有差异性,各档次卷烟烟丝结构可简化为两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均在80.000%以上,分别为80.689%(低)、83.982%(中)和84.001%(高),能够代表原始8层烟丝结构比率层的数据信息.对低档次卷烟物理质量影响较大的是居于主成分1的2.80~4.75 mm和≤2.00 mm烟丝;对中、高档次卷烟物理质量影响较大的是居于主成分1的2.00~3.35 mm和≤1.00 mm烟丝.[结论]不同档次卷烟的烟丝结构分布存在差异,烟丝结构对卷烟物理质量的影响也不同;在实际生产中,卷烟企业可针对性地优化不同档次卷烟烟丝结构,以提高卷烟质量及其稳定性.对于低档卷烟,可提升中长丝比率,减少碎丝比率;对于中、高档卷烟,可控制长丝比率,降低长丝对整体卷烟品质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2.
长期施肥下红壤旱地的固碳效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红壤旱地的有机碳含量普遍较低,通过外源添加有机肥是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红壤旱地长期肥料试验为基础,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探讨碳投入与玉米产量及土壤碳储量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以大幅提升红壤旱地的有机碳含量,氮磷钾+有机肥(NPKM)和有机肥(OM)处理在27年间的增加速率分别为0.08 g/(kg·a)和0.06 g/(kg·a),有机碳储量的增加速率分别为0.24t/(hm~2·a)和0.16 t/(hm~2·a);与不施肥(CK)处理相比,NPKM和OM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51.5%和42.0%,有机碳储量则分别增加57.1%和45.7%。进一步分析表明,有机碳投入量与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速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971 5,P0.001),且线性拟合方程(y=–0.158+0.086x)表明,双季玉米种植下红壤旱地的固碳效率为8.6%,当有机碳投入量为1.84 t/(hm~2·a)时,红壤旱地的有机碳储量保持平衡。因此,施用有机肥是提高红壤旱地有机碳储量的有效途径,固碳效率和土壤有机碳平衡点则可以有效指导红壤旱地有机肥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3.
以黑龙江省西南部的土地沙漠化敏感性为研究对象,从自然和人为影响因素中选取湿润指数、土壤类型、起沙风的天数、植被覆盖和景观破碎度等5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按土地沙漠化敏感度的高低将研究区划分为5级:极高敏感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研究区的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域内有88.9%的面积为轻度敏感和中度敏感,有15.3%的区域为高度敏感,无极敏感区域;从土地沙漠化敏感性的空间分布来看具有从西南向东北具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最后结合沙漠化敏感性的等级,提出了防治土地沙漠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4.
目前农田土壤镉污染修复以降低糙米镉含量为标准,而忽略了其变化的关键性的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指标。基于此,采用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通径分析、随机森林和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土壤pH值、有机质、容重、阳离子交换量、速效养分、质地、微团聚体、酶活性、微生物数量等23个土壤指标对土壤有效态Cd和糙米Cd含量重要性排序。结果表明,总体上施用土壤调理剂提高了土壤pH值、容重和阳离子交换量,改变了土壤质地组成,增加了大粒级团聚体,并影响了微生物环境,有效降低了土壤有效态Cd和糙米Cd含量,但抑制了部分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pH值和放线菌可以解释土壤有效态Cd 64.32%的变化,阳离子交换量、速效钾、有效磷和蔗糖酶可以解释糙米Cd 82.10%的变化;通径分析表明大粒径团聚体、有机质、黏粒、砂粒、放线菌和真菌对土壤有效态Cd和糙米Cd的直接效应较大;随机森林分析表明土壤pH值是影响土壤有效态Cd和糙米Cd含量的主导因素;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糙米Cd含量主要受土壤pH值、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效磷的影响,土壤有效态Cd主要受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不同分析方法侧重点不同,总体上对糙米Cd含量影响较大的是pH值、阳离子交换量、有效磷和有机质等,对土壤有效态Cd含量影响较大的是pH值、放线菌和有机质等。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潜育化水稻土存在渍、冷、烂、闭(气)、毒及缺素等障碍因素。开沟排水是改良潜育化稻田最有效的方法,而垄作、湿润灌溉及冬季晒阀等栽培管理措施也具有调控水分、改善土壤结构和氧化还原状况的作用。本文研究开沟排水与农业措施相结合改良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的效果,旨在为湖区潜育化水稻土改良提供技术参考。【方法】2012 2013年在鄱阳湖区潜育化双季稻田以工程排水(Ditching Drainage,D-D)为主处理,持续淹水(对照,Continuously Flooded,CF)、垄作(Ridge Culture,RC)、湿润灌溉(Wet Irrigation,WI)、冬季晒阀(Winter Plough,WP)4个农业措施为副处理,通过2年4季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工程排水与农业措施相结合对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水稻产量、土壤还原物质总量及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分析了工程排水及农业措施相结合改良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的潜力。【结果】工程排水及优化农业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工程排水条件下持续淹水、垄作、湿润灌溉和冬季晒阀处理的早晚稻产量分别比对应的无工程排水处理增加12.8%、10.1%、13.3%和13.3%,农业措施中垄作处理的产量最高;其中工程排水与垄作相结合增产效果最明显,每季增产1.11-1.89 t/hm2。受排水造成田内养分流失等因素影响工程排水和农业措施对水稻收获期秸秆和籽粒中的养分含量影响没有明显规律。工程排水显著降低了潜育化稻田0—15 cm土壤还原物质总量,冬季晒阀和垄作处理也显著降低了土壤还原物质总量,工程排水与优化栽培模式相结合降低土壤还原物质总量的作用更明显,其中也以工程排水与垄作相结合作用最好,可减少1.11 1.87 cmol/kg。潜育化稻田耕层土壤还原物质总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增高。工程排水显著提高了潜育化稻田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速效磷、全氮含量,农业措施中垄作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及改善养分供应状况的作用最明显。工程排水还提高了垄作、湿润灌溉和冬季晒阀等农业措施土壤腐殖质碳和富里酸碳含量。【结论】工程排水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还原物质总量,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速效磷、土壤全氮含量,垄作、湿润灌溉和冬季晒阀等农业措施也可降低土壤还原物质总量,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及改善养分供应状况,其中垄作的作用最明显。因此,在采用工程排水措施改良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时,还应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06.
文章介绍了肥田萝卜新品种赣肥萝1号选育经过、选育结果,并从播种、施肥、除草松土、病虫草害防治、翻压收种等方面介绍了赣肥萝1号的配套栽培技术,为该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7.
2007年7月,常年从事园林绿化工作的李双民发现被誉为“中华第一杨”的红叶杨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集生态效益、社会数益、经济效益于一身,具有广阀的发展前景。于是头脑灵活的李双民在惠民县率先成立了景观红叶杨专业合作牡。经过不断探索、规范.不到两年的时间,合作社已经拥有入牡成员236户,吸收山东农兴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惠民县苗木协会两家组织成员.  相似文献   
108.
油菜稀植栽培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小、壮、高”栽培形式。它既发挥了油菜个体的生长潜力,又为优良群体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环境。1998年秋播,丹阳市农技推广站等单位承担了镇江市下达的双低油菜稀植生产试验及肥料运筹试验。旨在分析稀植栽培条件下双低油菜的生育性状,筛选最佳施肥方法,探索其栽培要点,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大区生产试验 在丹阳市陵口农技站实施,面积1334m2,品种8518,4000株/667m2。以常规密度6700株/667m2作对照。总用纯N155kg,P2O5…  相似文献   
109.
稻草覆盖对花生木薯间作系统产量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稻草覆盖对丘陵红壤旱地作物产量提升及土壤改良的效果,以期为南方丘陵红壤旱地土壤培肥、改良及稻草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指导。通过设置不覆盖稻草、稻草覆盖和稻草覆盖+腐秆菌3个处理,分析了不同稻草覆盖对作物产量、土壤水分、土壤生物活性及土壤速效养分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能显著提高花生、木薯产量,而添加腐秆菌对花生、木薯产量增产效果不明显;稻草覆盖可明显促进土壤速效养分的积累,其中以速效钾提高最大,并显著提高土壤生物活性;稻草覆盖能明显提高土壤含水量,但主要影响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本试验条件下,稻草覆盖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若增施腐秆菌可加速稻草秸秆的腐解,促进土壤速效养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0.
京津风沙源区草地生态修复技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京津风沙源区草地各种生态修复技术的治理效果,为区域内生态工程布设和草地生态修复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了研究区内不同草地生态修复技术的实施效果,同时以3项典型生态修复技术为例,以综合评分法和空间叠置法评价其效益和适宜性,并提出其适宜范围。【结果】①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内共实施草地生态修复技术21项,集中分布在典型草原亚区、荒漠草原亚区和浑善达克沙地亚区,项目区草地生态修复技术总体实施效果良好,不同技术对生态指标的恢复效果各有不同。②围栏封育、人工草地建植和补播草种是应用较为广泛且最能展现草地修复效果的技术措施,其中效益定量评价值最高的是人工草地建植技术,其次为补播草种技术,围栏封育技术的效益值较低。③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内,围栏封育技术的适宜面积最大,为27.6万km2;其次为补播草种技术,适宜面积为20.9万km2;人工草地建植技术的适宜面积最小,为5.8万km2。【结论】京津风沙源区内草地生态修复技术整体实施效果较好,综合考虑技术适宜性和效益,在草地分布较广的3个治理亚区中,浑善达克沙地亚区适宜推广人工草地建植技术,荒漠草原亚区适宜推广围栏封育技术,典型草原亚区根据立地条件优先推广补播草种技术,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区域则适宜推广围栏封育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