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2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1.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本文作者将发生颤抖病的中华绒螯蟹内脏匀浆,30000r.p.m离心30分,将沉淀重悬,细菌过滤器过滤后,注射病蟹内脏接种健康的中华绒螯蟹进行人工感染试验,感染蟹表现出与野外发病中华绒螯蟹同样的症状。超薄切片后,电子显微镜下在细胞质中可观察到病毒样颗粒及略小于细胞核大小的病毒包埋体样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NADPH多酶复合体的基因结构及其在机体的防御体系中的功能,利用RT-PCR结合RACE-PCR的方法,克隆草鱼NADPH氧化酶的2个调节亚基p40phox和p47phox的cDNA,对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和功能域分析,同时对这两个亚基在草鱼不同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47phox亚基cDNA序列全长为1 589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233 bp,编码410个氨基酸;p40phox亚基cDNA序列全长为2 103 bp,开放阅读框为1 068 bp,编码355个氨基酸。这两个亚基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鱼类的同源性在68%~96%,具有其它鱼类类似的PX,SH3,PB1和PC功能域。组织差异性表达分析结果表明:2个调节亚基在草鱼胸腺、心脏、头肾、鳃、肠、肝、肾、脾和皮肤组织中均有表达,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略有差异,在心脏、胸腺中表达水平最高,在肝脏中表达水平较低,但是不同组织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张涛  张林  周剑光  甘金华  何力 《华北农学报》2021,36(z1):390-396
为了了解巨须裂腹鱼的生化遗传特性,丰富巨须裂腹鱼种质资源研究的内容,通过聚丙烯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巨须裂腹鱼5种组织(心脏、眼睛晶状体、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进行了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所测样本鱼心脏LDH酶带数为6~7条、眼睛晶状体LDH酶带数为6~10条、肌肉LDH酶带数为5~7条、肝脏LDH酶带数为8~11条和肾脏中的LDH酶带数为8~10条;LDH-C基因只在肝脏中特异性表达.心脏MDH酶带数为4~8条、眼睛晶状体MDH酶带数为2~4条、肌肉MDH酶带数为3~4条、肝脏MDH酶带数为4~5条和肾脏MDH酶带数为4~7条.5种组织中LDH在肝脏中表达的酶带数最多,肝脏MDH酶带着色最深,表达活性程度最强.巨须裂腹鱼的LDH和MDH同工酶系统具有组织特异性和个体差异性.组织特异性主要体现在LDH和MDH酶带数目和表达活性程度不同两方面,与各组织执行特定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巨须裂腹鱼同工酶个体差异性可能是其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能适应特殊生境的需要.研究结果可从生化遗传角度为巨须裂腹鱼制定种质标准和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胭脂鱼成鱼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Bleeker)是我国特有珍稀鱼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长江的重要经济鱼类.其幼鱼体形独特,近年已成为国内外观赏鱼中的珍品.70年代以来,国内开展了胭脂鱼的移养驯化、人工繁殖及有关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但胭脂鱼成鱼池塘养殖尚未见专门研究.1990年《胭脂鱼全人工繁育技术》课题被列入“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作者在承担该项目研究中,开展了胭脂鱼成鱼池塘养殖试验.现将几年来开展试验的情况和结果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大鳍Hu池塘驯化及养殖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鳍Hu从野生环境引入池塘后,在静水土质池塘中能正常生长,其最适pH为7.0 ̄8.0,最适水温为22 ̄30℃,溶解氧一般要求4mg/l以上。大鳍Hu一般仅摄食活饵,适宜于与大多数常规淡水养殖品种混养,经一年饲养,体重可增加80 ̄150g。其性腺在池塘中可以发育成熟,进行人工繁殖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胭脂鱼常见鱼病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胭脂鱼常见鱼病防治方法周剑光,吴国犀,杨德国,王志玲(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荆沙市434000)胭脂鱼(Myxocyprinusasiatic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国内学者对胭脂鱼的生物学、移...  相似文献   
17.
张涛  陈建武  张林  周剑光  何力 《南方农业学报》2017,48(12):2281-2287
[目的]从形态特征和生化遗传层面上丰富赤眼鳟种质资源研究数据,同时为筛选出鉴定赤眼鳟种群的生化遗传标记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形态学测量观察赤眼鳟的形态特征,并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其不同组织(心脏、眼睛晶状体、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分析两种同工酶表达的组织特异性.[结果]赤眼鳟的眼上缘可见一红斑,鳃耙短而疏,主要形态特征为背鳍D.iii-7,胸鳍P.i-14,臀鳍A.iii-7~8,腹鳍V.i-8,其齿式2·4·5/4·4·2或2·4·4/4·4·2.从赤眼鳟的心脏、眼睛晶状体、肌肉、肝脏和肾脏等5种组织中共检测到7条LDH酶带和6条MDH酶带,不同组织中的酶带数目和活性各不相同,呈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且同一组织不同个体间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同工酶表达的组织特异性除了受遗传基因调控外,还与各组织的生化代谢活动相关,其中心脏LDH可作为鉴定赤眼鳟种质的生化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肉制品掺假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鱼肉制品中掺入廉价成分,混淆鱼肉品种,以次充好的掺假造假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为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针对常见的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相似文献   
19.
1995~1996年共收集大口鲶野生亲鱼288尾,暂养成活率878%;采用橡胶袋充氧运输亲鱼40尾,用彩条布鱼桶运输亲鱼182尾,其运输成活率均为100%,但前者的养殖成活率仅为0~438%;而后者为391%~763%。试验表明,大口鲶野生亲鱼引种的适宜温度为10~20℃,收集网捕和迷魂阵捕获的亲鱼较好,电捕亲鱼的养殖成活率不高,采用敞口彩条布鱼桶运输亲鱼的效果明显优于橡胶袋充氧运输。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长江中上游养殖黄鳝(Monopterus albus)中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的残留特征和污染来源,调查研究了2015~2016年采自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川和重庆10个城市的150份黄鳝样品,同时,2016年在湖北省潜江市黄鳝养殖基地追踪了黄鳝养殖过程中的PFCs污染可能来源,并探究黄鳝中PFCs的来源。样品经提取,通过C18和碳黑(GCB)净化,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分析了19种PFCs的含量,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江流域黄鳝中PFCs共8种物质残留,主要污染物是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长江流域PFCs污染最严重的是湖北省黄鳝,其次是江西省黄鳝;PFOS在湖北省黄鳝中含量最高,为5.42μg/kg,PFOA在四川省黄鳝中含量最高,为3.66μg/kg;同时,对整个黄鳝养殖过程进行追踪,结合黄鳝的特殊养殖方式,发现黄鳝中PFCs污染主要来源于黄鳝养殖中摄食的蚯蚓以及所处的养殖环境,包括池塘水和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