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8篇
  15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在实验室条件下 ,以玉米象、谷蠹和赤拟谷盗为供试虫种 ,对仓虫敌Ⅰ进行为期 10个月的防治效果试验 ,并与杀虫松和防虫磷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仓虫敌Ⅰ对以上害虫平均校正死亡率在 90 .4 %以上 ,防治效果优于杀虫松和防虫磷 (P <0 .0 0 1)。在此基础上采用全仓拌药进行实仓中试 ,进一步验证仓虫敌Ⅰ与其它两种防护剂的效果 ,结果表明 :仓虫敌Ⅰ防护期达 12个月 ,对常见储粮害虫谷蠹、玉米象、长角谷盗的防治效果好且优于其它两种防护剂。采用表层施用仓虫敌Ⅰ结合磷化铝熏蒸进行一次性生产应用试验 ,结果表明 :采用此方法比单用磷化铝熏蒸两次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2.
为实现化肥高效施用和零增长目标,采用稻麦轮作定位大田试验,探讨不同减量施肥模式对轮作体系小麦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设置不施肥(T1)、常规化肥(T2)、等养分条件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T3)、T3减N 20%+氮增效剂(T4)、T3减P 20%+磷素活化剂(T5)及T3减N、P各20%+氮增效剂+磷素活化剂(T6)6个处理。结果表明,与T2处理相比,各减量施肥处理对稻麦轮作体系小麦产量影响不显著,T4处理3年平均产投比提高3.96%,T5和T6处理分别降低59.21%和56.24%;T4处理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和钾素利用效率分别提高9.22%~20.70%、7.01%~28.67%和4.69%~7.67%;T5处理小麦磷素总吸收量、吸收效率、偏生产力和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5.53%、21.43%~46.67%、12.18%~52.06%和3.77%~4.52%;T6处理氮素吸收效率、磷素偏生产力和钾素利用效率分别提高5.67%~19.40%、10.88%~43.43%和7.38%~12.97%;T3处理对小麦氮、磷素的吸收与利用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小麦钾素偏生产力。综合结果表明,T6处理可稳定小麦产量,有利于协调作物养分吸收,但磷素活化剂使用成本高,经济效益偏低。  相似文献   
173.
AutoCAD软件已在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等领域应用多年,而在经济分析尤其是对经济图形的处理上应用很少,本文将AutoCAD的图形处理功能引入经济分析,介绍了该软件在经济分析中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4.
为实现化肥高效施用和零增长目标,采用稻麦轮作大田定位试验,探讨不同减量施肥模式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施肥(T1)、常规施肥(T2)以及等养分条件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T3)、T3减20%化肥氮增施氮肥增效剂(T4)、T3减20%化肥磷增施磷素活化剂(T5)以及T3减20%化肥氮磷增施氮肥增效剂+磷素活化剂(T6),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T2)相比,各减量施肥处理对稻麦体系作物周年产量影响不显著;T4处理有利于提高氮素和钾素的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提高氮素和磷素吸收效率,提高作物磷素总吸收量;T5处理可以明显提高作物磷素总吸收量、磷素利用效率、磷素偏生产力、磷素的农学利用率,提高作物钾素农学利用率和钾素的偏生产力;T6处理可以明显提高作物的氮磷钾的利用效率和农学利用率,提高氮素和钾素的偏生产力;T3处理对作物氮磷素的吸收与利用均无显著影响,显著提高了作物钾素的偏生产力。综合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基础上减少20%化肥氮磷增施氮肥增效剂+增施磷素活化剂(T6)模式有利于协调作物养分吸收和稳定作物产量,可作为长江中下游相似生态区域稻麦轮作种植减肥增效的优选模式。  相似文献   
175.
本文针对从荷兰进境鸡爪槭根围中检疫截获的2种纽带科线虫进行了形态和分子鉴定,分别确定为小头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microcephalus Sher和强壮盘旋线虫Rotylenchus robustus(Thorne) Loof&Oostenbrink。前者在输出国家无相关文献报道,2种线虫在鸡爪槭上发生尚属首次报道。根据截获时线虫种群数量来看,前者为优势种类,2种线虫的虫口比例大约为50∶1。同时,在鸡爪槭根系上发现明显病理变化症状。  相似文献   
176.
<正>黄河裸裂尻(Schizopygopsis pylzovi Kessler)隶属鲤形目、鲤科、裸裂尻鱼属,俗称小嘴湟鱼、小嘴巴鱼。栖息于高原地区的黄河上游干支流和湖泊及柴达木水系,为产区主要经济鱼类。越冬时潜伏于河岸洞穴  相似文献   
177.
几种常用药物对南方大口鲶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剑  周波 《水生态学杂志》2009,30(3):118-120
4种药物对南方大口鲇(Silurus meridionalis)24 h LC50.48 h LC50、96 h LC50和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硫酸铜9.40、6.67、3.96和1.01 mg/L;强氯精2.63、2.51、2.04和0.69 mg/L;纯度90%的晶体敌百虫50.30、42.80、24.10和9.30 mg/L;福尔马林71.05、64.20、52.03和15.73 mg/L.南方大口鲇对4种药物敏感性依次排序为:强氯精>硫酸铜>敌百虫>福尔马林.  相似文献   
178.
岩原鲤Procyprisrabaudi(Tchang)隶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原鲤属,俗称岩鲤、黑鲤鱼、墨鲤。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及其支流,是一种栖居岩石缝间的底层鱼,为四川省重点保护鱼类之一。长期以来,岩原鲤成鱼大多依赖于江河捕捞,养殖中疾病较少,但小瓜虫病对鱼苗的危害一直较严重。现将笔者遇到该病的发生情  相似文献   
179.
2021年四川省淡水养殖产值327.81亿元,淡水养殖产量166.49×104t,居全国第7位,其中鲇鱼、鮰鱼、长吻鮠产量居全国第1位,鲑鱼产量居全国第3位,黄颡鱼、泥鳅和黄鳝均居全国第5位,特色淡水鱼养殖在四川省水产养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2022年7月以来,四川省多地出现40℃以上高温天气,连发高温预警信息,多次刷新历史最高气温记录,占据全国高温榜前列,使水产养殖业面临严竣的考验。为降低持续高温带来的安全生产隐患,特针对特色淡水鱼养殖,从水环境调控、饵料投喂、养殖密度控制、日常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以供养殖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0.
为快速准确鉴定野生祁连山裸鲤性别,分析了甘肃疏勒河流域的100尾祁连山裸鲤(Gymnocypris chilianensis)的形态学性状,建立了雌雄个体的判别模型。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体高、体厚、背吻距、背鳍基长、头厚、眼后头长、眼径、口裂宽8个标准化性状和体长体重在两性群体间均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和R-聚类分析均显示雌雄个体差异主要集中在体形大小方面。通过逐步判别法筛选出15个性状构建的判别方程对两性群体识别的正确率达到92%。分析结果可知,祁连山裸鲤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体型大,体高、体厚均大于雄性,但口裂和眼径小、背鳍短。该研究结果可解决祁连山裸鲤性别鉴定问题,为其繁育和养殖过程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