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5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豫南麦区小麦隐性灾害发生现状及防控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掌握豫南麦区小麦隐性灾害发生及危害情况,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信阳综合试验站组织团队成员及示范县技术骨干协同相关部门走村入户、调查走访、查阅资料,基本掌握了隐性灾害发生的种类和危害情况。就豫南麦区隐性灾害发生的种类和危害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提出了具体的防控与补救措施,以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更好地促进豫南小麦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2.
河川沙塘鳢的形态指标体系及雌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主要形态指标和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对335尾河川沙塘鳢7项计量性状(包括全长、体长、体高、体厚、尾柄长、尾柄高和头长)及7项标准化性状(包括丰满度、体长/头长、体长/体高、体长/体厚、体长/尾柄长、体高/体厚、尾柄长/尾柄高)进行主成分分析、R-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并建立了雌雄判别方程式。主成分分析和R-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河川沙塘鳢的主要形态指标可分为整体框架结构指标、肥瘦程度指标、躯干及尾部指标和头部指标4个方面。散布图结果显示,雌雄个体在体厚形态上存在差异,同判别分析结果一致。通过逐步判别法从335尾河川沙塘鳢的体长、体质量连同7项标准化性状中筛选出体长、体质量、体长/体厚、体长/头长4个性状,建立性别判别方程,并将收集样品数据代入方程重新鉴定,其准确率为71.0%。经t检验显示,雌雄个体在体长、体质量和体长/体厚的差异极显著,在体长/头长的差异显著,雄性相较于雌性体型较宽、较丰满。上述差异性状及雌雄判别方程式可为河川沙塘鳢性别的鉴定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64.
为了解密度胁迫对兴凯湖翘嘴鲌幼鱼运输水质和成活率的影响,确定适宜的运输密度,为兴凯湖翘嘴鲌的科学运输提供参考依据。对兴凯湖翘嘴鲌采用塑料桶模拟运输试验,在6个不同运输密度(D = 20、40、60、80、100、120 g/L)下运输10 h,探究运输密度不同对水质中氨氮、亚硝酸盐浓度及翘嘴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氨氮对兴凯湖翘嘴鲌的48 h-LC50和96 h-LC50值分别为22.66 mg/L和16.70 mg/L,安全浓度为1.67 mg/L;亚硝酸盐对兴凯湖翘嘴鲌的48 h-LC50和96 h-LC50值分别为0.18 mg/L和0.12 mg/L,安全浓度为0.01 mg/L。运输10 h 20 g/L和40 g/L组的成活率为100%,60、80、100、120 g/L组的成活率与0 h相比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且10 h时120 g/L组的成活率为0;各个组的pH值随运输时间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且高密度组的下降趋势大于低密度组;随着运输时间的增加各个组的氨氮浓度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且密度越大,氨氮浓度上升越显著;各个组的亚硝酸盐浓度随着运输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且与翘嘴鲌密度呈现正相关,密度越大,亚硝酸盐浓度上升越显著(P<0.05)。在模拟运输过程中,水质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受到运输时间和密度的双重影响,运输时间越长,密度越高,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越高,兴凯湖翘嘴鲌的成活率越低。  相似文献   
65.
对江苏南京某养殖场温室养殖的患病大口黑鲈鱼种进行病原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株,命名为Q-1.对其进行生化检测以及回归感染试验,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确定菌株Q-1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Q-1对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和氟...  相似文献   
66.
为豫南稻麦轮作区品种选用和小麦高产栽培的施氮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小麦品种信麦9号(多穗型弱春性品种)和扬麦15(大穗型春性品种)为材料,设置120 kg/hm2(N1)、225 kg/hm2(N2)和330 kg/hm2(N3)3个施氮水平,分析施氮量对2种基因型小麦群体动态、灌浆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小麦越冬期至成熟期的群体总茎数随之增加,具体表现为N3>N2>N1,但品种间差异明显,信麦9号越冬期后的群体总茎数均显著高于扬麦15,显示了信麦9号良好的分蘖成穗能力.不同施氮处理下,2种基因型小麦灌浆过程中穗粒干质量变化均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随着施氮量增加,成熟期的穗粒质量呈降低趋势,具体表现为N1>N2>N3,其中,扬麦15穗粒质量较信麦9号下降更为明显.各施氮处理中以N3处理的产量最高,具体表现为N3>N2>N1,且N3处理与N2、N1处理差异显著,品种间差异表现为信麦9号各施氮处理穗数均高于扬麦15,但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显著低于扬麦15.  相似文献   
67.
信阳市农科所粮作室,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选育出信阳234小麦品种,连续四年的试验证明,信阳234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高抗、耐湿优良品种,这为豫南地区,特别是稻茬麦区品种更新换代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68.
豫南稻茬麦区优质高产小麦育种目标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豫南稻茬麦区小麦育种工作的现状,依据独特的生态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和小麦生产水平,结合几个推广品种的性状特点,提出了应以培育优质高产、稳产、耐湿、多抗、早熟小麦品种为目标。具体性状指标要求:选育半冬性多穗型品种,产量三要素中要突出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千粒重要求中等或偏上即可,早熟或中熟,灌浆速度快,半矮杆,抗倒伏能力强,耐湿抗病,适应范围广,播期弹性大,抗逆力强。  相似文献   
69.
采用DNA损伤检测技术———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又名彗星试验)来检测复合微生态制剂对鱼类DNA的损伤,尝试利用鱼类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来评价外来化学物质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微生态制剂对鱼类的DNA没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各试验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水体生态环境具有安全性。试验同时表明,鱼类肾细胞的DNA损伤可作为评价外来化学物质遗传毒性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0.
复合微生物制剂改善池塘水环境效果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养殖池使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后,通过连续测定方法,重点了解水中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的变化,从而确定复合微生物制剂的改善池塘水环境效果。结果是:使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后,提高水体中的溶氧量40% ̄80%,平缓pH波动,降低水中氨氮含量,加快了水中氨转化量,减少了氨的毒害作用,使水体中COD降低了35% ̄40%,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发生了良性变化,种群数增加了20%,而部分藻类总数下降40% ̄80%,优化了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种群结构,抑制了水体中藻类的过度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