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5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9篇
  2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正引言土壤质量严重影响到全球粮食资源和环境问题。随着社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土壤环境正在不断恶化,尤其是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不仅导致耕地质量的下降,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产量和品质,引发食品安全问题,而且对人类的健康会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世界性问题和难题。目前,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农业生态修复和生物修复。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42.
食品标准与法规作为高职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枯燥、教材内容滞后、缺乏实践性、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学设计、完善教学内容、发挥教师引导作用、转变教学方式、改革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对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43.
本文对巴比妥类安眠镇静剂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及各种衍生化方法,GC、GC-MS、HPLC、HPLC-MS等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4.
opaque-2玉米近等基因系的构建与赖氨酸含量快速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赖氨酸玉米种质资源狭窄,opaque-2(o2)突变基因能大幅提高玉米赖氨酸含量,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构建o2玉米近等基因系并检测其赖氨酸含量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准确地将不同供体的o2突变基因导入受体系和如何快速地检测导入系的赖氨酸含量。本研究利用O2基因内紧密连锁的SSR共显性标记引物phi057检测玉米供体和受体自交系的多态性,利用其特异性和共显性构建o2近等基因系;参考已有研究,改进染料结合(DBL)法,测定18组构建成功的o2近等基因系的赖氨酸含量。结果表明,不仅在不同供体(CA339和山东2548)之间存在多态性,而且在不同受体系间也存在多态性,利用phi057能够成功地将不同供体的o2突变基因导入受体系,构建o2近等基因系;改进的DBL法分析表明,不同受体系赖氨酸含量变化较大,不同背景的受体系导入o2突变基因后赖氨酸含量增加的幅度差异也较大;普通玉米自交系间赖氨酸含量为0.223%~0.368%,构建成功的不同o2近等基因系间,赖氨酸含量为0.373%~0.527%,与受体亲本相比,赖氨酸增加幅度最低为13%,最高为74%。分析表明,phi057能准确筛选导入o2突变基因的受体系,结合改进的DBL法能快速地选择赖氨酸含量高的玉米。  相似文献   
45.
周志强  刘琛  杨红薇  鲜青松  唐翔宇 《土壤》2018,50(2):353-360
吸附-解吸是影响抗生素类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的重要过程,本文以川中丘陵区坡耕地紫色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批量平衡实验和柱实验研究生物炭施用(投加量0(B0)、39.75 (B1)t/hm2和198.75 (B2) t/hm2)及田间老化作用(夏季干湿交替)对三种典型磺胺类抗生素(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基嘧啶(SM2)及磺胺甲恶唑(SMZ))在紫色土中的吸附-解吸和淋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几种处理中,三种磺胺类抗生素吸附强弱的顺序都表现为SD>SMZ>SM2;与B0处理相比,添加生物炭能增加土壤对三种抗生素的吸附能力,其中SM2的吸附显著增加(P<0.05),但这种促进作用在经过老化过程后有所减弱。在解吸过程中,三种抗生素的Freundlich常数Kf大小顺序为SD>SMZ>SM2,表明SD在土壤中吸附容量最大且不易解吸,其次是SMZ和SM2;相应的迟滞系数H大小顺序为SD相似文献   
46.
吸附–解吸是影响抗生素类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的重要过程,本文以川中丘陵区坡耕地紫色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批量平衡实验和柱实验研究生物质炭施用(投加量0(B0)、39.75 t/hm~2(B1)和198.75 t/hm~2(B2))及田间老化作用(夏季干湿交替)对3种典型磺胺类抗生素(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基嘧啶(SM2)及磺胺甲恶唑(SMZ))在紫色土中的吸附–解吸和淋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几种处理中,3种磺胺类抗生素吸附强弱的顺序都表现为SDSMZSM2;与B0处理相比,添加生物质炭能增加土壤对3种抗生素的吸附能力,其中SM2的吸附显著增加(P0.05),但这种促进作用在经过老化过程后有所减弱。在解吸过程中,3种抗生素的Freundlich常数Kf大小顺序为SDSMZSM2,表明SD在土壤中吸附容量最大且不易解吸,其次是SMZ和SM2;相应的迟滞系数H大小顺序为SDSMZSM2,与Freundlich常数n值趋势一致,表明紫色土对SD亲和力最强,解吸最难,而SM2则解吸最易,可逆性最强。与B0处理土柱相比,3种磺胺抗生素在B1处理土柱中迁移更慢。  相似文献   
47.
建立了单滴微萃取(SD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合应用技术用于快速检测饲料中的硝基咪唑类药物,对影响萃取的因素进行优化。优化的萃取条件为:溶剂为2.5μL正辛醇,温度为50℃,搅拌速度为600r/min,时间为20min。萃取后,微液滴于70℃衍生45min,进样分析。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5~400ng/mL,线性关系良好(r20.9960),检测限为0.16~0.57ng/mL。在饲料中的相对平均回收率为86.8%~103.6%,相对标准偏差为1.7%~7.5%。与传统方法相比,单滴微萃取所需的有机溶剂量很小,是一种快速、简单、安全、有效的检测饲料中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现状、面临的威胁和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平原是黑龙江省东北部由冲积平原和低山组成的广袤区域,它是中国和东亚最大的一片湿地.三江平原现有28个湿地保护区,其中3个被列为Ramsar公约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湿地.三江平原湿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随着近年来开发的加剧,三江平原湿地的面积不断缩小,湿地的质量逐步恶化.本文在阐述了三江平原湿地现状的同时,对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退化的主要原因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做了深入的分析,同时提出了改善流域的管理、加强湿地生境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改变湿地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及强化湿地保护的能力建设等4个方面保护三江平原湿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9.
不同光照条件下东北红豆杉幼苗光合特性日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东北红豆杉的光适应特性以达到高效培育的目的,以5年生东北红豆杉幼苗为研究对象,研究3种光照条件下(全光照FL、60%全光照F1和30%全光照F2)东北红豆杉幼苗光合特性的日变化规律,明确其幼苗随光温变化的生理响应特点。结果显示:3组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均呈现双峰变化趋势,9:00时Pn的峰值显著高于15:00时的峰值,且F2条件下的Pn最高,F1次之,FL最低;显然增加光照强度后,幼苗的Pn受到了强光的抑制。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规律与Pn相似,呈现出明显的双峰趋势,F2条件下幼苗的Gs变化幅度要小于其他2组幼苗的Gs;上午F2条件下幼苗的Tr最高,下午FL条件下的Tr最高。胞间CO2浓度(Ci)呈现V型变化趋势,上午F2条件下幼苗的Ci最高,下午最低,且与FL条件下的幼苗差异显著。气孔限制值(Ls)的变化趋势与Ci完全相反。总体而言,幼苗增加光照强度后,在1 d内,从外观上幼苗生长状态正常,但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0.
不同氮素水平对濒危植物黄檗幼苗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探讨不同氮素水平对黄檗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的氮素(以NH4NO3计)水平下黄檗幼苗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和荧光特性的差异。结果显示: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都是先升高后降低,都在N8(4 mmol/L的NH4NO3)时达到最大值,其次是N16(8 mmol/L的NH4NO3)、N4(2 mmol/L的NH4NO3)和N1(0.5 mmol/L的NH4NO3),而叶绿素a/b在N4时最大。N4、N8和N16处理条件下黄檗幼苗的光响应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净光合速率(Pn)都随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加而迅速增大,之后增速明显下降,最后呈平缓的变化趋势,N8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最高,其次是N16,最后是N4;N1的光响应曲线则略有不同,其Pn值达到最大值之后却随PAR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且N1的Pnmax值最低。N8条件下的光饱合点、气孔导度都最高,表观量子效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较高且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较低。随着氮浓度的增加,最大荧光、可变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光系统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PSⅡ量子效率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值都是先升高后降低,在N8时达到最大值,且在N1时最低,初始荧光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值则是N4最高。结果表明,适当增加供氮水平可以显著提高黄檗幼苗的光合能力,但过高的氮素供给反而不利于幼苗生长,N8条件最适合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