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33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周志明  周少翌 《内陆水产》1999,24(10):24-24
采用中华绒螫蟹早繁苗暖棚培育成Ⅴ-Ⅵ期幼蟹,在池塘、稻田等水体养殖,当年可达到100g/只左右的商品蟹规格。这种河蟹当年养成新技术具有缩短河蟹养殖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养殖风险的优点,为发展河蟹养殖业开辟了新途径。通过几年的推广,湖州市1998年的河蟹当年养成面积达到100多hm2;菱湖等养殖老区已发展成为水产养殖业新的增长点。现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1养殖条件1.1池塘建设一般养殖池塘、稻田、洼地稍作改造,即可用作河蟹当年养成他。养殖地要求底质平坦,提埂有坡度,坡度比为l:2左右,水源充足、无污染,过排水方便,…  相似文献   
82.
2000年镇江郊区五摆渡村利用钢管大棚进行了面积为4000m2的蔬菜四膜套作示范栽培,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四膜即钢管大棚、竹木中棚、小拱棚、地膜;套栽茬口安排为冬草莓-早西葫芦-丝瓜-速生叶菜.冬草莓产量800kg/667m2,收益7000元;西葫芦产量2500kg/667m 2,收益2000元;丝瓜产量2000kg/667m2,收益1500元;速生叶菜类:生菜产量750kg/667m2,收益1200元,小白菜2~3茬合计产量1200kg/667m2,收益1000元;平均每667m2收益为11500元.  相似文献   
83.
本项开发研究,根据水体生态特点,采用梯级开发,实行精养与粗养结合,拦、管、养、捕结合,以及鱼种和饲料配套的技术路线,1987年7000亩库湾总产成鱼118315.5公斤,产鱼种11333.3公斤,利润83039.07元,投入产出比1:1.38;1988年成鱼总产比1987年提高44.6%,鱼种产量提高82%,利润提高137%,投入产出比1:1.59。本文报告了开发研究结果,并对本研究项目的经济学和生态学基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4.
翘嘴红鲌的生物学特性及繁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翘嘴红Bo的生物学特性;介绍了其人工繁育中的技术要点、夏花鱼种的培育方法和成鱼池塘养殖方法;认为翘嘴红Bo可能成为未来热门的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85.
<正> 圆筒(桶)鳜学名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Steindacher)又名岩鳜,鳍科鱼类。外形似圆筒,有的地方又称竹简鳜,头部有黑色的小圆斑,体侧有较多不规则的黑斑,有的周缘镶白或黄色环,体黄褐色,腹部黄白。个体不大,但肉质细腻嫩滑,深受国内外高档消费者的喜爱,250g/尾左右的商品鱼出口价格在130元/kg左右,国内市场价格也在90元/kg左右,属高档经济鱼类之一。  相似文献   
86.
我国的河蟹养殖一般采取当年培育蟹种,第二年开始养成商品蟹的方式,为了摸索新的养殖方式,缩短河蟹的养殖周期,我们于1997年开始利用早繁早育的蟹种当年养成商品蟹的试验。稻田养蟹技术成熟易行,有利于当前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现将2000年的稻田河蟹当年养成的试验叙述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选址与稻田开挖我们通过实地考察,确定在湖州市重兆镇吴兴塘渔场进行试验。稻田靠近公路和河道,河道水质清新,没有工业污染,排灌十分方便,光照充足,底质为壤土,两块稻田面积共31.5亩。 稻田…  相似文献   
87.
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为我国名贵经济鱼类,是长江流域近年开发的名优养殖种类之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研究成果,从苗种繁殖和培育、饲料营养与投喂、病害防治及水温控制等方面对中华倒刺鲃的养殖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养殖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8.
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泥鳅天然苗种数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养殖需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泥鳅产业化发展.本文为泥鳅规模化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泥鳅雌雄性比对繁殖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不同雌雄比例对泥鳅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7个组中产卵量随着雌性数目的增加而提高,但相对产卵量不同。在雄性为2条的情况下,相对产卵率随着雌性数目的增加相对产卵量逐渐降低。在雌性为2条的情况下,相对产卵量在2♀4♂组泥鳅的相对产卵量最高,为572.75颗/g。并不随着雄性的进一步增加而提高。这可能是由于雄性泥鳅在潜在竞争对手存在的情况下约束了自身的求偶行为,以避免精子的竞争。  相似文献   
90.
混力康与施其乐对泥鳅水花、夏花苗种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泥鳅营养丰富,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被誉为"水中人参",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我国养殖泥鳅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但在人工集约化精养、蓄养的条件下,养殖密度大、养殖过程中操作不当,加之水环境变化诸多因素,致其病害发生日趋严重,制约了养殖规模和产量。目前泥鳅对药物的敏感性资料较少,特别是苗种培育期间,因用药剂量不当造成泥鳅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笔者选择混力康和施其乐2种在江浙沪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