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31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26篇
  78篇
综合类   282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123篇
畜牧兽医   126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鞍带石斑鱼仔稚(幼)鱼的发育和生长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鞍带石斑鱼的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各个阶段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从初孵仔鱼到幼鱼各个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根据卵黄囊的变化,长鳍棘的长出与收缩,鳞片和体色斑纹的出现,鞍带石斑鱼胚后发育可以划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仔鱼期又可分为卵黄囊期仔鱼和后期仔鱼。水温27~30℃,盐度27~31,pH值8.0~8.4的海水中培育,初孵仔鱼至孵化后2日龄为卵黄囊期仔鱼。2日龄仔鱼开口,3日龄至20日龄为后期仔鱼,22日龄至30日龄为稚鱼期,31日龄进入幼鱼期。鞍带石斑鱼胚后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背鳍棘和腹鳍棘的生长和收缩,也是生产育苗当中比较关键的仔稚幼鱼变态过程。  相似文献   
102.
东星斑,又名豹纹鳃棘鲈、花斑刺鳃鲈、七星斑、红条等,属鲈形目、艏科、石斑鱼亚科、鳃棘鲈属,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中的热带海域,海南东岸和南部海域均有分布,但数量稀少。东星斑营养丰富,肉质细嫩,肉味鲜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经济价值较高,又因其色彩鲜艳,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03.
2011年4月,从海南工厂化养殖的患病方斑东风螺体内分离得到3株优势菌,经感染实验确定菌株DFL11-01为该暴发性疾病的致病菌,其对方斑东风螺注射感染的LD50为2.6×106CFU/g。采用常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对菌株DFL11-01进行鉴定,并以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法对所有3株分离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3株细菌均为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DFL11-01对阿洛西林、利福平等15种药物耐药;对头孢他啶、四环素等3种药物中介敏感;对氨苄西林、恩诺沙星、头孢三嗪、哌拉西林、左旋氧氟沙星等5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04.
蓝子鱼属鲈形目,刺尾鱼亚目,蓝子鱼科,蓝子鱼属,俗称象耳、臭肚鱼、猫花、秋畏、娘哀、刺排等,系沿海常见的暖水性近海小型鱼类。近年来,随着资源量的过度开发,目前已出现日益衰竭的现象,特别是点斑蓝子鱼更为突出。为了保持该品种的资源量,满足市场的需求,探索蓝子鱼的商品化养殖则显得尤为迫切。本试验经过6个多月的实施,已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5.
利用从自然海区诱捕的4307个方斑东风螺为亲螺,在体积分别为22 m3和45 m3的室内水泥池以及体积为18m3的室外水泥池(水体总体积为4218 m3)中共获得变态2~4 d的稚螺3785.4万粒,培育出变态稚螺8975粒/m3.收集刚变态稚螺于未铺设砂层的育苗池内暂养9~12 d,暂养后存活稚螺共计2281.8万粒.暂养平均成活率60.3%.暂养后稚螺再放养于铺有约3 cm细砂层的水泥池中进行苗种培育41~88 d,共培育出壳高0.6~1.8 cm的螺苗1318.3万粒,暂养后稚螺培育成螺苗成活率57.8%;从变态2~4 d稚螺培育成螺苗的成活率34.6%.  相似文献   
106.
斑鳜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2006年,进行了斑鳜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催产斑鳜亲鱼18组,雌鱼平均体质量380 g.催产率83%;获受精卵10.85万粒,受精率75%;获水花6.62万尾,孵化率61%.水花于水泥池中养至平均全长2.0cm 苗种成活率72%;平均全长2.0 cm苗种养至平均全长5.0 cm苗种成活率88.5%,1334 m<'2>池塘放养平均全长2.0锄苗种6200尾,经93 d养殖,收获鱼种4371尾,平均全长12.66 cm.平均体质量32.39 g,养殖成活率70.5%.  相似文献   
107.
为研究三叶唇鱼(Cheilinus trilobatus)消化系统组织特征,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三叶唇鱼消化系统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三叶唇鱼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小肠和直肠构成。口咽腔内颌齿和咽齿发达,颌齿单行排列,1对上咽齿呈三角形左右对称分布,下咽齿由颗粒状齿愈合而成,呈“T”型;肠道短粗,在体腔内形成一个弯曲,呈“之”型排列,比肠长0.32±0.11;消化腺由肝胰脏和胆囊构成,肝脏分成3片,中间大、两边小,包裹在小肠上,胰脏沿肝血管呈弥散状分布在肝脏组织内部,胆囊呈椭圆型,位于肝腹叶下部,肝总管在小肠前部紧挨食道后与小肠连通,比肝胰脏重(1.43±0.32)%。口咽腔壁光滑,粘膜层主要由复层扁平细胞组成,表层有少量杯状细胞,中间有圆形粘液细胞,表层分布有味蕾。食道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粘膜层由二级和三级指状突起构成,基部有“凹”型类似外分泌腺的结构;肌层特别发达,由外环肌和内纵肌组成,纵肌层呈不连续束状分布,外包一层浆膜,与粘膜下层分界不明显,两肌层间可见肌间神经丛分布。小肠和直肠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粘膜层多为一级和二级指状突起,由单层柱...  相似文献   
108.
棕点石斑鱼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快速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离体外周血白细胞与中草药水提液共同孵育法,快速筛选棕点石斑鱼中草药免疫增强剂。39种生药量浓度为100 mg/ml 的中草药水提液及添加5.0 mg/ml 酵母聚糖的中草药水提液分别与棕点石斑鱼外周血白细胞孵育后,采用氮蓝四唑(NBT)还原法检测各种中草药水提液对棕点石斑鱼外周血白细胞氧呼吸爆发活性的影响,再以吞噬乳胶微球法检测具有显著增强白细胞氧呼吸爆发活性效果的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白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筛选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并将其拌料饲喂棕点石斑鱼,考察其对棕点石斑鱼外周血和头肾白细胞氧呼吸爆发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39种中草药中有10种对棕点石斑鱼离体白细胞氧呼吸爆发活性显著提高15%以上,3种酵母聚糖添加组对白细胞氧呼吸爆发活性提高70%以上;筛选出可同时提高棕点石斑鱼离体白细胞的氧呼吸爆发活性和吞噬活性的 3种中草药,它们分别为鸡血藤、黄柏和墨旱莲。拌料饲喂实验结果显示,饲喂1%的鸡血藤、黄柏和墨旱莲可显著提高棕点石斑鱼体内外周血和头肾白细胞氧呼吸爆发活性。  相似文献   
109.
在水温25.0±3.0℃下,在以不同比例的玉米蛋白、棉籽粕和豆粕为蛋白源、部分替代鱼粉的饲料中,按鱼粉的必需基酸组成添加晶体赖氨酸、蛋氨酸和精氨酸,配制成5种等蛋白(37.0%)和等脂类(11.0%)的饲料,在60cm×60cm×120cm的微流水网箱中饲养平均体质量14.84g,平均体长12.06cm的花鱼种。实验饲料分别含鱼粉28.0%(F0,对照)、21.0%(F1)、14.0%(F2)、7.0%(F3)和0%(F4)。100d的饲养中,花成活率变化在98.67%-100%之间,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生长和饲料利用率却有显著影响。花特殊增重率随饲料中鱼粉替代比例的增加而降低,用植物蛋白替代25%(F1)的鱼粉,添加晶体氨基酸,鱼特殊增重率、免疫力和消化率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用植物蛋白替代50%(F2)和75%(F3)的鱼粉组鱼的特殊增重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用植物蛋白全部替代(F4,100%)鱼粉,鱼的特殊增重率显著低于F2和F3组(P0.05)。根据Excel趋势预测曲线的二次曲线计算,当最大特殊增重率为0.585%时,相对应的鱼粉含量为22.77%,可以替代18.69%的鱼粉。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鱼肌肉中水分和灰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蛋白质、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脂肪的含量高于对照鱼。  相似文献   
110.
为研究盐度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渗透调节与耗氧率的影响,设计实验一,将(162.5±12.1)g珍珠龙胆石斑鱼置于不同盐度(6、12、18、24、30)下养殖10 d,测定血清渗透压及Na+、Cl-、K+离子浓度。实验结果表明,随盐度的升高血清渗透压及Na+、Cl-、K+离子浓度也随着升高,各组[Na+]:[Cl-]比值无显著差异(>0.05);经回归分析得到血清等渗点渗透压为365.95 mOsm/kg,所对应盐度为12.75。实验二,将(26.4±2.7)g幼鱼置于不同盐度(6、12、18、24、30)下养殖30 d,测定在开始暴露后0 h、3 h、24 h、72 h鳃Na+/K+-ATPase活性及表达和第30天耗氧率,结果表明鳃Na+/K+-ATPase活性随盐度的增大呈“U”形变化;鳃Na+/K+-ATPase α1基因表达量波动较大,在72 h后随盐度增大先降低后增加,变化趋势与酶活性一致;第30天耗氧率随盐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又降低。综上所述,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10 d内能够完全适应6~30盐度急性变化,耗氧率除了受离子渗透调节的影响,还可能与其生活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