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66篇
水产渔业   55篇
畜牧兽医   18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以硝酸钠和脲为氮源,分别以1倍及2倍的F/2配方中的氮浓度培养微绿球藻并在培养5d后采收进行营养分析。结果表明:2倍氮浓度组的微绿球藻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1倍氮浓度组,相同氮浓度下硝酸钠组比脲组的粗蛋白含量高。氮源及浓度对总脂含量的影响正好与对粗蛋白的影响相反。2倍氮浓度组的微绿球藻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1倍氮浓度组,相同氮浓度下氮源对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影响。氮源及浓度对微绿球藻脂肪酸中EPA、总饱和脂肪酸、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均有极显著影响,氮源相同时高氮浓度组微绿球藻的EPA、∑PUFA含量极显著高于低氮浓度组,相同氮浓度下硝酸钠组极显著高于脲组。  相似文献   
92.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饵料微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角褐指藻、牟氏角毛藻、湛江等鞭藻的f/2培养液中分别添加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三十烷醇(TA)、6-糠基腺嘌呤(6-FA)和生长素(2,4-D),在指数生长后期采收微藻,测定三种微藻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分别添加0.1μg/LTA、0.05μg/L6-FA、0.05μg/L2,4-D能够极显著提高三角褐指藻的蛋白质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添加0.1μg/LTA、0.25μg/L6-FA、0.05μg/L2,4-D能够显著或极显著提高牟氏角毛藻的蛋白质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而三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使湛江等鞭藻的蛋白质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93.
小肽制品对南美白对虾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对虾消化酶的研究已有大量的报道,但多集中在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上(潘鲁青和王克行,1997;潘鲁青和王伟,1997;孙建明等,1995;刘玉梅等,1991),对南美白对虾消化酶的研究未见报道。饵料成分的变化对对虾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亦仅见于中国对虾(罗日祥,1997)。本试验研究南美白对虾不同消化器官的消化酶酶活力以及小肽制品对南美白对虾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以期为南美白对虾饲料的配制及小肽制品的促生长机理提供依据。1.1试验设计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5%、1.0%、1.5%、2.0%、2.5%的小肽制品(美国华达公司提供…  相似文献   
94.
以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为实验对象,初始体质量为(106.16±16.77)g,以小麦基础饲料为对照,小麦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百分比水平的木聚糖酶(0.05%、0.10%、0.15%)作为实验饲料。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40尾雄性罗非鱼。采用饱食方式饲喂75 d后测定罗非鱼体质量、血清胃泌素(Gas)、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Glu)和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含量。结果表明:0.05%和0.10%木聚糖酶添加组的增重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8.29%、17.45%(P<0.01),0.15%组的增重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0.05%组、0.10%组、0.15%组的血清Gas水平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2.55%(P>0.05)、88.46%(P<0.01)和167.84%(P<0.01);0.10%组和0.15%组血清中T3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组T3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0.05%组、0.10%组和0.15%组的血清T4水平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2.36%、65.66%和68.58%(P<0.01);0.05%组、0.10%组和0.15%组的血清Ins水平有极显著差异(P<0.01),并分别比对照组提高54.95%、73.42%和36.04%(P<0.01),其Ins水平从大到小依次为:0.10%组、0.05%组、0.15%组;0.05%组、0.10%组、0.15%组的血清Glu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11.59%、17.15%和13.31%(P<0.01),0.10%组的血清Glu水平极显著低于0.05%组和0.15%组(P<0.01);0.05%组、0.10%组、0.15%组的血清IGF-I水平分别比对照组提高75.57%、102.46%、39.96%(P<0.01)。因此,本研究认为,在小麦基础饲料中适量添加木聚糖酶可以调控尼罗罗非鱼内分泌系统,调节血清激素水平,促进尼罗罗非鱼生长。  相似文献   
95.
<专刊>= <栏目>=研究论文 <图片>= <表格>= <连载>= <来源>= <中图分类号>=S963.21+4 <主题分类>= <行业分类>= <本刊专题>= <本刊编号>=1005-8737-(2007)07-059-07 <基金项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66701Z  相似文献   
96.
小麦基础饲料添加木聚糖酶对尼罗罗非鱼肠道食糜粘度和绒毛、微绒毛发育的影响=The influences of xylanase added in wheat basal diet on intestine chyme viscos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villi and microvilli of Tilapia nilotica[刊,中]/聂国兴(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乡453007),王俊丽,朱命炜,周洪琪//水产学报,—2007,31(1).-54~61 以尼罗罗非鱼[体重(106.16±16.77)g]为实验对象,小麦基础饲料为对照,小麦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木聚糖酶(0.05%、0.10%、0.15%)作为试验饲料。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40尾雄性尼罗罗非鱼。饱食投喂,饲养75 d后测定尼罗罗非鱼肠道食糜粘度以及前、中、后肠的肠绒毛显微与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对照组与0.05%、0.10%、0.15%木聚糖酶试验组的肠道食糜粘度分别为(15.21±0.29) cps、(13.75±0.45) cps、(12.23±0.16) cps和(11.92±0.22) cps,试验组的肠道食糜粘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随着木聚糖酶添加量的增加,试验组尼罗罗非鱼前、中、后肠绒毛表面的粘附性颗粒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颗粒直径减小;试验组前、中、后肠微绒毛的密度和高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0.10%木聚糖酶试验组前、中、后肠绒毛高度、宽度、密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图3表2参17 关键词:小麦基础饲料; 木聚糖酶; 尼罗罗非鱼; 食糜粘度; 肠绒毛  相似文献   
97.
本课题研究体重为15~20g的草鱼在水温20℃、摄取配合饲料时的能量收支,收支式为100C=32.26F 1.04U 51.54R 15.16G。说明本试验饲料的营养物质配比较好,脂肪和糖有节约蛋白质的效果。并且还能进一步改进饲料的质量,提高鱼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这将是提高生长能比例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8.
中国对虾对于饲料钙、磷、镁、钾、铁的营养需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体重8克左右的中国对虾对于饲料钙、磷、镁、钾,铁的营养需求量,为配制无机盐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应用正交表L18(4^5)设计饲料试验,5个因素分别为钙,磷,镁,钾、铁,试验持续48天.测定试验虾的生长、含水量、灰分及其壳重与体重之比.结果指出,饲料内含有2.2%钙、0.91%磷、0.11%镁、0.32%钾、不添加铁就能够满足试验虾的营养需求,对虾的生长最佳,含灰分量最少、壳重与体重之比最小.其次饲料内这几种元素的添加水平对于对虾的含水量没有显著性影响。本试验结果不同于李爱杰等(1984)对仔虾、幼虾试验的报导,说明中国对虾在不同生长阶段对于饲料内无机盐的需求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9.
中国对虾对于饲料钙、磷、镁、钾、铁的营养需求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体重8克左右的中国对虾对于饲料钙、磷、镁、钾、铁的营养需求量,为配制无机盐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应用正交表L_(16)(4~5)设计饲料试验,5个因素分别为钙、磷、镁、钾、铁,试验持续48天。测定试验虾的生长、含水量、灰分及其壳重与体重之比。结果指出,饲料内含有2.2%钙、0.91%磷、0.11%镁、0.32%钾、不添加铁就能够满足试验虾的营养需求,对虾的生长最佳,含灰分量最少、壳重与体重之比最小。其次饲料内这几种元素的添加水平对于对虾的含水量没有显著性影响。本试验结果不同于李爱杰等(1984)对仔虾、幼虾试验的报导,说明中国对虾在不同生长阶段对于饲料内无机盐的需求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0.
鲤鱼血清中促性腺激素、17β雌二醇含量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雌、雄鲤血清中促性腺激素(GTH)和17β-雌二醇(17β-E_2)的含量进行周年测定。GTH的常年分泌量,雌鲤平均为8.94±5.94ng/ml(12月份含量最低,峰值在1月份);雄鲤常年平均为8.72±5.20ng/ml(10月份含量最低,峰值在11月份)。17β-E_2的含量,雌鲤1-4月份较高,平均为2019.48±754.49pg/ml(全年峰值在2月份)。产卵季节后,卵巢开始退化,17β-E_2含量下降。5—8月平均为454.58pg/ml,产卵前后差异性显著。这表明性腺的发育和成熟与血清中17β-E_2含量变化的密切相关性以及雌二醇对GTH分泌的反馈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