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19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22篇
  57篇
综合类   174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63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5 毫秒
41.
从热传导的物理规律出发,建立微波加热过程中木材内部热传导模型,并通过理论模拟揭示不同微波加热方式对预处理中木材内部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微波处理过程中,木材内部的温度分布规律及均匀性与微波加热方式直接相关;当采用单向微波辐射的方式进行加热时,沿着微波入射方向,木材温度逐渐降低,木材内部温差较大,且温度分布均匀性较差;当使用双向微波辐射的方式进行加热时,木材内能形成内高外低的温度梯度,且温度分布均匀性较好。  相似文献   
42.
喀斯特山区退耕地水稳性团聚体演变特征及土壤养分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喀斯特山区不同年限退耕还林地为研究对象,以中度石漠化样地和自然恢复松林为对照,采用时空替代法,分析探索了其水稳性团聚体演变特征及与土壤养分的协调效应关系.#结果表明,喀斯特山区坡耕地退耕还林5~8 a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在土壤中的含量明显提高,最低含量已达60%以上,粒径多集中在5~2 mm,且有向大粒径明显转化的趋势.通过对水稳性团聚体与土壤养分相关性和回归分析显示,>0.25 mm水稳性团聚体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及速效钾显著相关,相关系数达0.7~0.97;与碱解氮、全磷相关性不显著.在喀斯特山区退耕还林过程中,适当考虑种植对土壤磷素返还作用明显的植物,避免人为干扰,将有利于退耕地林木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43.
参照GenBank公布的鸡白痢沙门菌与鸡伤寒沙门菌fimH基因序列,根据两者在第37和第544位碱基的不同,设计了一对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鸡白痢沙门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检测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鸡白痢沙门菌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AS-PCR的扩增产物大小为543 bp,核酸检出限为12.6 pg/μL,菌液检出限为2.3×104 cfu/mL,适用于鸡泄殖腔拭子、鲜蛋、饲料和饮水中鸡白痢沙门菌的检测.该AS-PCR检测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等特点,可应用于鸡白痢沙门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4.
地膜覆盖技术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何防控废旧地膜残留已经成为农业资源环境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废旧地膜是可再生利用资源,如何回收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对甘肃省在废旧地膜残留治理工作中形成的地膜回收机制进行整理和总结,基于工作实践,探索建立了"谁生产、谁回收""以奖代补""以旧换新""以膜易物""谁使用、谁治理"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地膜回收工作机制,实现了从"回收难"向"可回收"转变,有效破解了地膜回收难题,以期为地膜高效回收、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甘肃省从制度体系层面形成的地膜回收机制,为省情相似地区废旧地膜残留防控提供了有效路径,积累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45.
利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磷肥(P_2O_5)施用量对宁夏扬黄灌区密植高产玉米产量、磷素吸收积累特征,明确宁夏扬黄灌区玉米生产适宜磷肥用量,以指导当地玉米生产。以正大12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玉米密度为9.75万株/hm~2条件下设置5个磷肥(P_2O_5)用量0、45、90、135和180 kg/hm~2,N 300.0 kg/hm~2和K_2O 75.0 kg/hm~2均一致。从磷肥(P_2O_5)对密植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土壤磷素平衡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用磷肥(P_2O_5)增加了玉米穗粒数和百粒重,增产率为3.1%~7.8%,通过产量获得磷肥(P_2O_5)效应方程为Y=-0.053 7x~2+15.803x+15 450(R~2=0.981 9~*),通过模拟计算最高产量P_2O_5用量为147.1 kg/hm~2,从实际最佳经济产量P_2O_5用量为112.2 kg/hm~2。经济效益角度分析P_2O_5用量在135 kg/hm~2时利润最高,比对照增收5.7%。施用磷肥(P_2O_5)促进了玉米磷素的吸收累积,籽粒、秸秆和地上部磷素累积量,100 kg籽粒需P_2O_5量均随磷肥(P_2O_5)用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以施P_2O_5 135 kg/hm~2最高,较对照分别提高24.0%、19.3%、22.1%和15.7%。P_2O_5用量为135 kg/hm~2时磷肥利用效率最高为36.2%(P0.05),磷肥偏生产力、磷肥农学效率和生理利用效率均随着磷肥用量增加呈下降趋势。施P_2O_5量为45~135 kg/hm~2时耕层土壤速效磷均为当季匮缺。从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土壤磷素平衡和磷肥利用效率多个角度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域密植高产玉米磷肥(P_2O_5)用量适宜的范围为135~147 kg/hm~2。  相似文献   
46.
为宁夏引黄灌区水稻钾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2013~2014年以"节3号"水稻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施K2O量(0、30、60、90、120 kg/hm2)对水稻产量、成熟期钾素分配比例、钾肥利用效率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以明确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生产钾肥适宜用量。结果表明:施用钾肥显著提高水稻实粒产量和秸秆产量,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0.0%、16.9%和19.0%、8.3%,降低空秕粒产量15.9%、34.7%。钾肥用量和水稻籽粒产量之间有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两年中最高产量施钾量分别为129.6、122.5 kg/hm2,最佳经济产量施钾量分别为110.7、111.4 kg/hm2。成熟期水稻秸秆钾素分配比例占80%以上,其次为实粒13.2%~15.5%、14.0%~17.6%,空秕粒低于3%。实粒钾素累积量两年趋势相似,K120处理累积量最高,较对照提高13.9%、50%。空秕粒钾素累积量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较对照均有显著差异。水稻地上部钾素累积量两年均以K90处理最高,较对照提高22.5%、20.2%。水稻钾肥利用效率范围为28.6%~46.0%,16.6%~46.3%,两年均为K90处理最高。钾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下降。施用钾肥各处理土壤钾素均表现为匮缺,其中120 kg/hm2施钾处理土壤亏缺量最低,较对照分别降低42.7%、39.5%。生产中实施秸秆还田后对土壤的钾素补充范围分别为160.2~203.1、173.4~205.7 kg/hm2,实施秸秆还田后施钾量高于60 kg/hm2以上可以维持钾素平衡。综合考虑提高水稻产量、钾肥利用效率及维持土壤钾素平衡等因素,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宁夏引黄灌区水稻施钾量在110.7~129.6 kg/hm2范围内为宜。  相似文献   
47.
以机械类专业学生为例,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反思记录,总结几点有效教学方法,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理论力学青年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48.
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 TRAQ)标记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2D-LC-MS/MS)技术,探索乙烯利(ETH)和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茭白采后贮藏期间线粒体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共鉴定到1 908个特征肽段≥2的可信蛋白质,与贮藏0 d相比,对照、ETH和1-MCP处理的茭白贮藏3 d和6 d共有315个蛋白质具有2. 0倍以上显著差异(P0. 05)。基因本体(GO)分子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茭白采后贮藏3d,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氨基酸生物合成、抗菌物质生物合成、碳代谢、光合作用中的碳固定、2-酮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α-亚麻酸代谢、二羧酸代谢相关蛋白质显著富集;贮藏6 d,光合作用中的碳固定、α-亚麻酸代谢和二羧酸代谢途径减弱,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降解和磷酸戊糖途径相关蛋白质显著富集。ETH处理后贮藏3 d,氧化磷酸化以及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相关蛋白质显著富集;贮藏6 d,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磷酸戊糖途径以及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相关蛋白质显著富集。1-MCP处理后贮藏3 d,三羧酸循环、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降解途径相关蛋白质显著富集;贮藏6 d,磷酸戊糖途径、C5支链二元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降解、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途径相关蛋白质显著富集。以上结果表明,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氨基酸生物合成、抗菌物质生物合成、碳代谢、光合作用中的碳固定、2-酮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α-亚麻酸代谢和二羧酸代谢途径等可能与茭白采后衰老有关,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磷酸戊糖途径、C5支链酸代谢及相关氨基酸代谢途径可能在茭白采后衰老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9.
文章建立了应用HPLC-MS/MS快速测定蜂蜜中五氯酚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氨化乙酸乙酯(9∶1,V∶V)涡旋超声提取,提取液经氮气吹干,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内标法定量。在五氯酚添加浓度为0.5、2.0、10.0μg·kg-1时,回收率为93.5%~101.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30%~6.82%,其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2μg·kg-1和0.5μg·kg-1。结果表明,此方法操作简单快捷、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环保可靠,完全适用于蜂蜜中五氯酚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0.
针对内蒙古地区设施甜瓜栽培连作障碍日趋严重,以及设施网纹甜瓜品种单一、果实品质和商品外观较差等突出问题,根据内蒙古地区多年的生产试验,总结出适合日光温室和大棚生产的网纹甜瓜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茬次安排,集约化育苗,设施消毒,高垄定植,肥水精细管理,温湿度严控,病虫害防治,及时采收等措施,为内蒙古地区发展网纹甜瓜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